(一)注意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新课或开始新的教学内容时,必须重视并抓好导入环节。导入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重视。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的确,只有当学生喜欢重视所教的内容,他们的状态才能进入兴奋,才能集中注意力、激发思维、积极学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课题的导入,一开课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例如我在讲会计平衡公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以及经济业务的发生会不会破坏其平衡关系,这一节新内容时,先用天平和若干相同重量的法码一个实验来导入,具体分以下四步:一是天平两边不加法码,看是否平衡?二是天平的两边各加上二个法码,观察其是否平衡?三是天平两边各减去一个法码,又是否平衡?四是在天平的任一边加上一个新法码 A,同时从原天平里拿出一个法码 B,看是否平衡?实验结果,一目了然,上述四种情况两边均平衡。为什么呢?答案很明确,因为天平两边同增或同减一个相等重量的法码,两边自然还是平衡的,只不过平衡的重量变化了;天平的一边一增一减一相同重量的法码,刚好抵销,自然也不影响两边平衡,而且平衡的重量不变。从这个实验中引申出来会计平衡公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有同样的原理……。
(二)力求语言生动
会计术语很多,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应根据会计的内在特点,用自拟的通俗易懂的形象化语言,对各知识点进行描述,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而倍感亲切。如将会计的发展史称作“会计的身世”;把会计准则称作“会计家规”;介绍会计要素构成时 , 可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作“六大家族”;会计科目与帐户可称作“会计家族的百家姓与户口册”……又如在学习使用会计科目时,有学生往往写错会计科目的现象,例如把“银行存款”简写为“存款”把“生产成本”写作“生产产品”等。我们说会计科目虽好比人的姓名,但二者也有区别。人的姓名可以简称,甚至可以叫外号。例如我们班的 xxx 同学,大家不熟时一般连名带姓一起称呼“xxx”,熟悉之后可不带姓称呼,甚至更亲密的简称;但会计科学中“银行存款”是否就可简称“款”“款哥”呢?学生听后大笑自此以后会计科目运用得正规多了。
(三)举例贴近生活
会计教学中的会计理论应以讲授为主,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宣读、解释有关的条例原则为主,一味照本宣科,实行满堂灌,肯定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要么倒下一片,要么形散神也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会计教学中尽量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在固定资产概念中,其中一句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物质,举例:汽车开着会不会变成拖拉机,楼房住着、住着会不会变成茅草屋……”。学生全都开怀大笑。又如,教师在解释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的区别时可以打比方:如果把‘孩子’当作产品的话,那么父母、奶妈、保姆中哪些是基本生产车间,哪些是辅助生产车间?”再比如,在理解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利润表是动态报表时,比作拍照片与拍录象。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报表,如同照片定格某个时点的画面;而利润表反映的则是一段期间的经营成果,就跟录象一样记录的是一段时间的动态效果。
(四)创造记忆方法
在会计教学中,有很多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要求学生识记的,教师可以“创造”出一些记忆方法。这些方法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记住这些内容,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借贷记帐法时,借贷记帐法中作为记账符号的“借”与“贷”已失去原字面含义 , 且都具有双重含义 , 既可表示某些会计要素的增加 , 也可表示某些会计要素的减少 , 这给初学会计者带来较大困难。我教学生结合会计平衡公式“资产 +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记忆,位于公式左方的资产(成本)、费用一律在该类帐户的左方(借方)登记增加,相反,公式右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在该类帐户的右方(贷方)登记增加。
在讲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这块内容时,学生往往很难记住社会保险包括哪几项内容,我用“生老病死”四个字来概括,让学生轻松掌握:生(生育保险)、老(养老保险)、病(医疗保险)、死(失业保险,谐音)。趣味性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但兴趣只是学习的初级原动力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和学习精神 , 将兴趣升华为志趣 , 为将来从事不同岗位的财务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美芬,浅议.《基础会计》的兴趣教学.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5).
[2] 崔彤 . 会计入门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