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 1研究背景
本文引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众所周知,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正的财务杠杆效应会提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另一方面,过高的财务杜打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计算的,仅仅以产销量为基础来衡量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 )。而,随着制造环境的变化,许多管理者己经逐渐意识到传统数量基础产品成本计算法不能准确地反映产品成本。建立在直接人工或机器小时等单一的、数量基础成本动因的产品成本计算法,常常易于高估高产量产品的成本,而低估低产量或工艺复杂产品的成本。这些成本扭曲对定价和其他决策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减少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基于多种成本动因的作业成本法。这种成本计算法能够为战略管理决策提供更好的信息,并有助于辨认无增值成本。因此,以产销量为基础的传统本量利模型核算的息税前利润可能不够精确,从而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计算的准确性。为此,本文研究财务杠杆系数在传统财务杠打?模型与作业基础财务杠杆模型计算过程的本质区别,并阐述其对管理者做出相关决策的具体影响。
1.2研究问题和意义
在传统方法下的财务系数的计算公式中,息税时利润即EBIT的计算是建立在传统的本量利分析基础上。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断发展与不断提高,以作业为基础的本量利分析法应运而生。在传统模型中,仅仅只考虎产销量这一唯一问素,本文引入作业基础本量利模型,即考虑的因素除了产销以外,又增加了个重要影响因素:作业量。那么,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下,财务礼打系数的计算会有何不同?对管理者的生产决策和预计利润决策有何体影响?对符理者预测普通股每股收益有何影响?以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下的息税前利洲(EDIT )作为财务杜朴系数的“新”的影响因素是否最终被人们所关注为此,大多学者研究财务杠杆,通常是以传统成本法下的息税前利润(EBIT )为基础,认为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仅有产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利息费用等,只有这些因素的变化才有可能导致财务杠杆系数或财务风险的变化。而本文通过阐述研究背景、问题以及意义,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思想,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和财务杠杆含义,釆用规范研究和数学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模型和实例分析研究作业基础财务杠杆及其对管理者相关决策的影响。
第二章文献综述
2. 1作业基础经营杠杆研究概述
Bilici & Dalci (2008)将基于多成本动因的作业成本法嵌入到经营杠杆模型中,从而改变了基于传统成本法下所得出的经营杠杆系数。作者基于作业成本法以及成本动因的相关理论,并假设在一定条件下,得出了作业基础下的息税前利润,从而得出了一个新的经营杠杆系数模型。作者通过两个实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如果在生产环境中存在批次级作业和产品级作业,并且未来期间涉及的批次水平作业和产品水平作业的数量与当前的不同,那么传统经营杠杆计算模型和作业基础经营杠杆计算模型将产生不同的经营杠杆系数计算结果;反过来说,如果在生产环境中不存在批次级作业和产品级作业,或者尽管在生产环境中存在批次级作业和产品级作业,但未来期间涉及的批次水平作业和产品水平作业的数量与基期的相同,那么传统经营杠杆计算模型和作业基础经营杜打计算模型将得出相同的结果。文中还指出,随着环境与技术的改变,现代的制造业大多数成为自动化生产,.间接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基于多成本动因的作业成本法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杠杆将会更加合理,而不再仅仅以产销量作为唯一的动因。是将批次水平作业和产品水平作业纳入了考虑范围,才使得作业基础经营杠奸模型在一定条件下计算出与传统经营杠杆模型不同的经营杠打系数,进而对管理者做出的生产与利润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出了经营基础与产量基础成本动因;旨在说明,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环境中,管理者必须透彻地理解经营基础和产量基础成本动因对他们组织发生的成本影响。最后,作者指出与成本核算一样,在本量利分析中,传统的方法可能会是误导性的,或者提供的信息少于各种各样的管理目的所需要的数量。因为传统分析法下集中于将所售产品的数量作为成本和收入的唯一动因,而没有考虑作业成本法下的多成本动因。因此得出,作业成本计算法可以提供更为完善的本量利分析全貌,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好的信息。由此,通过作者对当今制造环境、成本性态、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的详细描述,本文借鉴其相关核心思想,将批次水平作业和产品水平作业引入到总税前利润(EBIT)中,也即将含有多成本动因的作业成本法嵌入财务杠杆系数模组中,从而得出作业成本法下的财务杠杆系数模型。
第三章 财务杠杆的“新”影响因素....................... 20-26
3.1 财务杠杆的影响因素 ......................20-21
3.2 成本性态与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 21-23
3.2.1 成本性态 ......................21-22
3.2.2 作业基础-本-量利...................... 22-23
3.3 作业成本法及其关键问题 ......................23-26
3.3.1 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23
3.3.2 作业成本法的关键问题 ......................23-26
第四章 作业成本法下的财务杠杆系...................... 26-33
4.1 传统财务杠杆计算模型 ......................26-27
4.2 作业基础财务杠杆计算模型...................... 27-28
4.3 数例分析...................... 28-33
4.3.1 揭示传统财务杠杆计算模型...................... 28-30
4.3.2 作业基础财务杠杆计......................30-31
4.3.3 相关结论...................... 31-33
第五章 作业基础财务杠杆计算模型...................... 33-38
5.1 相同每股盈余变动比下...................... 33-35
5.2 相同息税前利润增加量下的每股盈...................... 35-36
5.3 财务杠杆系数对上市公司负债水平......................36-38
结论
财务杠杆系数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公司的财务风险。然而,在存在批次水平作业和产品水平作业的当今自动化生产坏境中,仅仅以产销量为唯一成本动因的传统木量利模型在计算息税前利润时存在不足,由此导致传统的财务杠杆模型计算的结果不够精确,不能反映批次水平作业和产品水平作业成本随作业量变动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制造环境下,把多成本动因整合到财务杠杆模型将为管理者提供史合理的决策。
本篇论文中进行的实例分析,己经很好的解释了作业基础财务杠杆计兑模型与传统财务杠杆计算模型在计算财务杠杆系数时是如何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而财务杠杆系数计算的误差将依次导致生产决策和相关预算决策的不准确性。因此,本文研究表明,如果生产环境中存在批次水平和产品水平作业,并且未来期间涉及的批次水平和产品水平的作业量与当前不同,那么传统财务杠杆模型和作业基础财务杠杆模型在计算财务杠杆系数时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反过来说,如果批次水平作业和产品水平作业不存在于生产环境中,传统财务札打汁兑模型与作业基础财务杠杆计兑模型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则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1] Cooper R. & Kaplan, R.S. How cost accounting distorts product /cwgllw/costs. ManagementAccounting, 1998, 4,20-27.
[2] Aderoba, A. A generalized cost-estimation model for job shops.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7,53,257-263.
[3] Gosselin, M. The effect of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n the adoption and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97,22(2), 105-122.
[4] Baxendale, S. J. Activity-based costing for the small business. BusinessHorizons,2001,44(1), 61-68.
[5] Lere, J. C. Sell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 CPA Journal,2002, 72(3), 54-55.
[6] Colwyn, J. T. & Dugdale, D. The ABC bandwagon and juggernaut of modernity.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2, 27(1-2), 121-163.
[7] Ben-Arieh, D. & Qian, L.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 design and developmentst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3,83,169-183.
[8]张养维.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度量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8,13.
[9]乐艳芬.成本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1-22.
[10]潘L管理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2-24.#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