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频繁发生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造假、盈余管理等乱象丛生,严重抹黑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形象,损害了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财务治理失效,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所致,因此,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效率,进而最终解决公司治理问题便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另一方面,随着公众对信息敏感程度的提高和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广大投资者可通过诸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渠道迅速获知上市公司的最新信息,尤其是行业内外的重大突发消息。从 2008 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2010 年房地产调控“新国十条”的颁布、2011 年福岛核电危机等一系列标志性的重大信息披露时证券市场的反应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及市场表现极为迅速,相关行业无疑是哀鸿一片,股价应声下跌。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在这种重大信息发布的影响下,通常伴有信息传染效应,并已通过大量证据证实信息传染效应的存在,然而,我国证券市场是否也存在这一效应?相关研究几无踪影。进一步的,如果存在,那这一效应的影响程度又如何?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以及投资者行为等一系列领域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此外,财务治理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最早见于 1900 年法国学者贝奇里耶发表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西方财务学开始以其独特的研究核心和方法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国内学者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迄今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已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大多集中于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探讨财务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这一既定且单一的研究模式极大的束缚了财务治理研究的发展,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似乎走进了死胡同,裹足不前,是否有更加科学、客观、新颖的研究方向突破这一瓶颈?
1.1.2 研究意义
经济分析的视野和领域在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拓展下,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透视制度因素对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率的影响和作用,现代经济学是“技术性”和“制度性”并举,经济学发展的范式和规律,对财务学研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从历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看,财务制度才是影响公司财务运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既包括公司自身的产权结构,也包括与此相关的法人财产权在公司内部的配置结构等内容,尤其是公司财权的配置结构,财务学研究的重心理应放在财务性的制度安排上,尤其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安排上,现有的财务理论侧重操作性的财务技术和方法,基本上是一种价值管理体系,而忽视了对权力的管理,忽视了制度的重要性。
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来探讨财务问题,研究财务治理结构及其有效性等问题已成为当前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已有的众多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研究成果中,大多是以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为研究主体,着眼于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构建,或是理论分析,而实证研究却不多见,尤其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及其有效性方面的实证文章更少。已有的实证研究大多重点考察财务治理结构对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选用企业绩效方面的指标为因变量。如若从信息传染效应这一新的角度研究财务治理结构,其结论必将是对目前已有研究结果的有力旁证。基于一系列重大信息宣告所引发的资本市场恐慌性波动是否可以避免或是减轻,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思路是否只应关注于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在促进上市公司绩效的同时,是否也能减轻受负面信息影响的程度?这些问题既是本文写作的初衷,也是研究意义所在。
第 2 章 文献回顾及述评
2.1 财务治理结构文献回顾
财务治理理论发端于由 Iyring 和 Fisher最早提出的完善资本市场下的储蓄和投资理论,并逐渐丰富发展,Modigliani 和 Miller(1958)提出了著名的 MM 理论和股利政策理论, Sharp(1964)提出了 CAPM 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Jensen和 Meckling(1976)基于公司治理角度,创造性的构建了代理成本模型,强调资本结构与经营者行为之间关系,发现公司资本结构最优的条件是股权边际代理成本等于边际债务代理成本。除此之外,Grossman 和 Hart 的担保模型、Ross 的信号传递模型、Aghion 和 Bolton 的控制模型等具有深刻影响的资本结构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丰富了财务资本结构理论,对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Williamson 认为应综合考察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如股权融资与负债,不仅是可相互替代的治理结构,更是可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在“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与“代理理论”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融资方式的选择受交易费用等因素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该项资产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Cadbur 报告“The Finance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于 1991 年 12 月发布,作为世界第一部公司治理原则文献,它强调了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该报告深入剖析了董事会、财务报告以及独立审计的角色定位,尤其关注风险管理和内部财务控制,推动了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发展。
财务监控权和财务执行权。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部分,财务治理权配置是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配置合理与否是影响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他将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引入财务学领域后,提出“利益相关者财务”的基本概念,并从利益相关者财务的基本特征、目标结构、层次结构、与利益相关者各方之间的财务冲突及财务协调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设计出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控制的制度框架.在上市公司里究竟谁拥有投资权,谁来行使筹资权,财务预测权和决策权归谁掌握,谁又拥有最终的剩余收益权,这些财权应如何分配公司运作效率才会更高等这些问题正困扰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有待我们去突破。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18-26
3.1 财务治理理论基础..................... 18-21
3.2 资本结构理论基础 .....................21-23
3.3 其他理论基础 .....................23-26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26-52
4.1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传染效应..................... 26-37
4.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37-52
第5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52-54
5.1 研究结论..................... 52
5.2 政策建议..................... 52-53
5.3 本文局限 .....................53-54
结论
(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信息传染效应的影响有积极的正面作用。由回归结果可知,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信息传染效应的影响呈负相关。在受公众事件的影响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有更高的持股比率将更能减小由于股权分散带来的恐慌效应,从而抵御负面信息的传染效应。
(2)股权性质对信息传染效应的影响没有实质相关性,虽然已有的部分研究表明政府持股对国有企业具有正面影响,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正确的市场信号、有效监督以及提供商业机会等方式对国有企业的绩效施加正面影响,积极应对负面信息传染的影响,并在政府层面上给予投资者正面反馈,但本文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结论。
(3)资产负债水平变量对公司受负面信息传染效应影响有正面效应,在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在对企业的监督中搭便车,从而会引起股权约束不严和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但适度负债则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因为负债的破产机制给企业经理带来了新的约束。
(4)带息债务变量与上市公司受负面信息传染效应影响的程度显著正相关,在应对负面消息传染时,较高的带息债务水平不仅不能减轻影响,反而会增强上市公司受影响的程度。
(5)董事会特征方面,其独立性和规模与上市公司受负面信息传染效应影响的程度显著相关性。说明在受负面消息传染的影响下,一个更加独立的董事会可以显著的减少公司受遭受的股票非正常损失。董事会规模的适度增大以及股权适度集中可以有效抵御负面信息传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海波.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效率文献回顾[J].财会通讯,2011,(9)
[2]衣龙新.财务治理理论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
[3]伍中信.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06,(2)
[4]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5)
[5]龙文,马蒙.财务治理及相关范畴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9)
[6]衣龙新.财务治理理论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p#分页标题#e#
[7]陈耿,周军,王志.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3,(2)
[8]Aharony, Joseph, and Itzhak Swary. 1983. “Contagion /cwgllw/Effects of BankFailures: Evidence from Capital Markets.” Journal of Business 56: 305-322.
[9]Bowen, R., Castanias, R.and Daley, L. 1983. Intraindustry effects ofthe accident at Three-Mile Island'.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Analysis, 18(1): 87-111.
[10]Jensen M C,Meckling W.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 1976, 3(4):78—79, 30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