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0. 1硏究背景与意义
0.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本市场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期望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以有效保护股东及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利益。会计稳健性作为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一旦财务信息稳健性发生了变化,必然引起人们对此事项的关注,并探究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因此,会计稳健性问题一直都是证券监管部门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会计稳健性是国际会计准则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原则,同时也是我国会计基本准则之一。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国内外对会计稳健性原则都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稳健性原则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初期,最初是用在民商法中强化债权人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后来西方国家将此原则运用于会计准则中,至今已演变成为多数国家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所普遍遵循的会计原则。上世纪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这种情形下,针对稳健性进行的系统研究才逐渐兴起。最早研究会计稳健性的是瓦茨(1993)教授,他提出了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后来直到Basu (1997) 一文的出现,才出现了系统衡量稳健性的方法,即Basu模型。稳健性原则在中国,发展的道路却非常曲折。会计稳健性在1949年之后的40多年里被禁止使用,我国证券市场认为这一会计惯例是操纵利润的工具,尽管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经济体制已开始改革,但是仍然严格限制会计稳健处理的有关做法,只能在几种有限的企业形式中使用。由于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一直受到限制,因此国内学术界曾经就稳健性原则的借鉴和引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当时情况下,有不少学者认为,会计必须实事求是的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确实提供企业预计的损失和收益的数据,他们认为,会计稳健原则是适合于我国国情的。
1文献综述
关于会计稳健性问题的实证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诸多学者结合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和证券市场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后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关注管理层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分析这一课题,下面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
1.1国外文献
在国外,关于管理层持股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关系研究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很多的多学者分析了会计稳健性的存在以及它的衡量方式等,还分别从终极控制权、机构投资者等视角,分别分析了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众多。会计稳健性这一原则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为他人财产提供托管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不对所进行托管的财产的增值进行任何的预计,后来会计人员慢慢的接受了这一做法。
2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理论概述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公司治理结构中,尽管现在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不高。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管理层持股发展得较晚,持股比例也低于外国的上市公司,但是管理层持股是上市公司发展的趋势。众所周知,管理层持股有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激励经理人更好地为公司的目标服务,从而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但管理层持股也会带来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是它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或许会采取更为激进的会计信息。
2.1理论基础
我们将分别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和信息理论对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分析。
2.1.1委托代理理论
企业的所有者是股东,而公司的管理层是公司的经营者,两权分离的产生使得股东与经营者之间有了委托代理的关系,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通常存在着利益不一致。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有可能放弃风险较大而对公司来说有利的投资方案,而股东也仅仅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管理层持股这一机制,就是淡化了这两个角色的冲突面。管理层持股之后,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经营者,也是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即股东,公司的利益即他们自己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委托代理成本。
2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11
2.1理论基础...................................11
2.1.1委托代理理论...................................11
2.1.2契约理论...................................12
2.1.3信息理论...................................13
2.2会计稳健性的界定...................................13
3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15
3.1管理层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15
3.2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不同时...................................15
3.3债务水平对管理层持股与会计...................................16
4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18
4.1样本选择...................................18
4.2关键变量与模型...................................19
5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硏究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Basu (1997)模型及其扩展模型,选择了 2005-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系统地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第二,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不同时,管理层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是否不同,终极控制权分为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第三,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引入债务水平因素,研究这一因素对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二者关系的作用。首先,描述性统计和回归的结果都证明,我国虽然管理层持股比例总体偏低,但是管理层持股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是显著负相关。众所周知,管理层持股有助于缓解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方面,管理层持股必然会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包括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也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时,稳健的会计信息对管理层是有利的,管理层持股可以促进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因为如果管理层提供不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可能会获得一定的额外收益,但也有可能会带来亏损或解雇的风险。当持股比例低时,管理层权衡收益与损失之后,会选择稳健的会计信息。但是当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稳健的会计政策就不再受管理层青睐了。管理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越高,他就具有更广泛的权力影响决策。当管理层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管理层更有可能会采取激进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