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1研究背景和动机企业会计处理的内容中所得税的处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对于所得税会计的核算都有专门的准则加以规范,建立所得税会计核算体系。西方国家的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已有一段历史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完善的所得税会计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发展起步较晚,2006年刚刚颁布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实行,并逐步在其他企业中推广。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会计改革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揭开了所得税会计发展新的一页,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次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新准则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准则,无论在实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同时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考虑了我国的特殊国情。新准则虽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但是对于全新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企业界需要充足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在这一期间,学术界与实务界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理解将有重大的变化,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
2007年3月,新企业所得税草案通过。自此我国内外资企业实施了相同的所得税税率,这是所得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此次改革后,必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将有助于我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对于会计核算特别是所得税会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必要,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更具有时代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为了筹集战争经费开征所得税,这是所得税的起源。所得税随着战事的发展也是几度兴废。到1842年,正式立法确定了所得税的地位。所得税制度在20世纪初已经在世界各地普遍实施。1.2.1.1美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研究所得税会计历史最长、成果最多的国家当是美国。早在1944年,美国颁布了一项准则用于规范所得税会计处理,即会计研究公报第二十三号。该准则由会计程序委员(CAP)制定。该公报第一次明确了所得税的性质一费用性质、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并规定跨期摊配时间性差异(不重复出现的时间性差异),此次规定中指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做出选择,企业依据各自的情况既可以选择债务法又可以选择纳税净额法。此后十年即1954年的时候,美国又颁布了新的条文,指出企业对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但企业大多采用直线法,而税收核算则更多采用加速折旧法,因此二者的计算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差额。由此开始美国展开了一次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围绕着所得税的分摊展开。
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后,于1967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又推出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即第十一号意见书。此次准则的要点在于将重点放在了损益表上,并禁止使用“债务法”和“纳税净额法”,确定了“全面摊配观”下的递延法的地位。许多专家对该意见书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指出了在执行中的缺陷,如有些项目的概念违背了会计基本原理,与国际会计通行的做法冲突。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3年被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取代,此后的会计准则发展就由FASB推动。FASB于1987年12月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号(FASBNo.96)《所得税会计》①,用以重构所得税会计并取代了APB推出的第十一号意见书。%号准则建议对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全面分摊。该方法中,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有了明确的意义,指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的应收退税款,其产生的原因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延所得税负债是企业的应付所得税款,其产生的原因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准则的发布引起了许多争论,主要是该准则的实施不符合效益大于成本原则,时间表的编制过于细化,实施成本超过实施效益。此外,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制约条件苛刻,递延所得税负债概念表述与概念框架不符,等等。有鉴于此,FASB于1992年2月颁布了新准则一No.109“所得税会计”②。No.109降低了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及易引发争议方面的要求,修订了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及计量的标准,同时保留了原准则的一些条款。
国际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准则也一直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79年7月颁布了国际准则第12号一《所得税会计》,该准则规定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建议应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同时,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指出,可以应用递延法或债务法,递延税款可以采用全部适用或部分适用,且递延税款在资产重估时可以灵活处理。IASC于1987年修改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并于1989年1月颁布了《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E33)③,要求所得税会计处理使用损益表债务法进行。
1.1研究背景和动机企业会计处理的内容中所得税的处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对于所得税会计的核算都有专门的准则加以规范,建立所得税会计核算体系。西方国家的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已有一段历史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完善的所得税会计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发展起步较晚,2006年刚刚颁布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实行,并逐步在其他企业中推广。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会计改革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揭开了所得税会计发展新的一页,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次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新准则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准则,无论在实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同时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考虑了我国的特殊国情。新准则虽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但是对于全新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企业界需要充足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在这一期间,学术界与实务界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理解将有重大的变化,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
2007年3月,新企业所得税草案通过。自此我国内外资企业实施了相同的所得税税率,这是所得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此次改革后,必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将有助于我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对于会计核算特别是所得税会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必要,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更具有时代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为了筹集战争经费开征所得税,这是所得税的起源。所得税随着战事的发展也是几度兴废。到1842年,正式立法确定了所得税的地位。所得税制度在20世纪初已经在世界各地普遍实施。1.2.1.1美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研究所得税会计历史最长、成果最多的国家当是美国。早在1944年,美国颁布了一项准则用于规范所得税会计处理,即会计研究公报第二十三号。该准则由会计程序委员(CAP)制定。该公报第一次明确了所得税的性质一费用性质、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并规定跨期摊配时间性差异(不重复出现的时间性差异),此次规定中指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做出选择,企业依据各自的情况既可以选择债务法又可以选择纳税净额法。此后十年即1954年的时候,美国又颁布了新的条文,指出企业对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但企业大多采用直线法,而税收核算则更多采用加速折旧法,因此二者的计算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差额。由此开始美国展开了一次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围绕着所得税的分摊展开。
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后,于1967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又推出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即第十一号意见书。此次准则的要点在于将重点放在了损益表上,并禁止使用“债务法”和“纳税净额法”,确定了“全面摊配观”下的递延法的地位。许多专家对该意见书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指出了在执行中的缺陷,如有些项目的概念违背了会计基本原理,与国际会计通行的做法冲突。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3年被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取代,此后的会计准则发展就由FASB推动。FASB于1987年12月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号(FASBNo.96)《所得税会计》①,用以重构所得税会计并取代了APB推出的第十一号意见书。%号准则建议对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全面分摊。该方法中,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有了明确的意义,指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的应收退税款,其产生的原因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延所得税负债是企业的应付所得税款,其产生的原因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准则的发布引起了许多争论,主要是该准则的实施不符合效益大于成本原则,时间表的编制过于细化,实施成本超过实施效益。此外,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制约条件苛刻,递延所得税负债概念表述与概念框架不符,等等。有鉴于此,FASB于1992年2月颁布了新准则一No.109“所得税会计”②。No.109降低了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及易引发争议方面的要求,修订了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及计量的标准,同时保留了原准则的一些条款。
国际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准则也一直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79年7月颁布了国际准则第12号一《所得税会计》,该准则规定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建议应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同时,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指出,可以应用递延法或债务法,递延税款可以采用全部适用或部分适用,且递延税款在资产重估时可以灵活处理。IASC于1987年修改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并于1989年1月颁布了《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E33)③,要求所得税会计处理使用损益表债务法进行。
参考文献
[1] Scott, William R: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M],Pr/kjlw/ entice-Hall,Inc.1997.
[2] Gregory S Miller, Douglas J Skinner." Determinants of the valuation allowance fordeffered taxassets under 5FAS No.109”,The Accounting Review, Apr 1998
[3] Gregory S Miller, Douglas J Skinner:" Determinants of the valuation allowance fordeffered taxassets under SFAS No.109”,The Accounting Review, Apr 1998
[4]Valuation of Assets in Taxable Accounts and AnnuitiesPreview Reichenstein, William;Financial Services Review, Fall 2008, v. 17, iss. 3, pp. 20-189
[5]Valuing the Deferred Tax LiabilityPreview Sansing, Richard;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 Autumn 1998, nd 83(26)pp. 35-63of Ownershi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摘要 4-5
Abstract 5
目录 6-8
1 绪论 8-13
1.1 研究背景和动机 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8-10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创新点 11-13
2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对比 13-22
2.1 应付税款法与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比较研究 13-14
2.1.1 理论内容比较 13-14
2.1.2 案例比较 14
2.2 债务法与递延法 14-17
2.2.1 基本内容比较 14-16
2.2.2 案例分析 16-17
2.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 17-22
2.3.1 基本内容比较 17-18
2.3.2 案例分析 18-22
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理论 22-26
3.1 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 22-23
3.2 所得税费用利益的计算 23-24
3.3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应用中的特殊问题 24-25
3.3.1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的折现问题 24
3.3.2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及重估问题 24-25
3.4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的列报与披露 25-26
4 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应用分析 26-36
4.1 对企业应用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调查 26-32
4.1.1 关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相关概念知悉程度的分析 28
4.1.2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了解程度及应用感受 28-29
4.1.3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其他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比较 29-30
4.1.4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30-31
4.1.5 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学习情况及会计人员主观意愿的分析 31-32
4.1.6 关于所得税会计准则获知渠道的调查 32
4.2 我国上市公司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务分析 32-36
4.2.1 上市公司整体分析 32-33
4.2.2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影响因素分析及行业分析 33-36
5 结论与建议 36-43
5.1 所得税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6-39 #p#分页标题#e#
5.1.1 会计环境对实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约 36
5.1.2 会计准则制定者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36-37
5.1.3 企业缺乏实施国际通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动力 37-38
5.1.4 税法和会计标准的差异对实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约 38
5.1.5 会计人员素质对实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约 38-39
5.2 所得税会计应用中的建议 39-43
5.2.1 加快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谨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39
5.2.2 协调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的差异 39-40
5.2.3 加快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观念转变 40-41
5.2.4 加强所得税会计人员培训,推广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 41-42
5.2.5 进一步加强所得税会计的理论研究 42-43
后记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