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研究背景及理论意义认识价值是一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通过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更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之一,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讲,公司各个层面上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深入了解影响公司价值的核心因素,并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一方面,现代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获得稳定的收益,实现企业快速扩张、不断增值的目的,并购活动越来越成为公司的首选。并购的手段通常便是购买被并购目标的股权,而对并购股权的价值进行正确的定价是能否成功的关键,高估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则损害收购公司股东的利益继而成为公司未来的沉重负担,股价过低则收购难以完成,损失公司快速扩张的机会。正是巨大的市场实践、需求及现代金融财务理论的发展导致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日趋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的专业投资机构像证券、基金及私募公司发展迅速,这些专业的投资机构迫切需要一种适合我国现状的方法来指导它们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时间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要晚,各种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资本市场的价格信息往往扭曲了企业的真实价值。
以上证A指为例,2005年末的收盘指数为1220.93至2006年末则成为2815.13至2007年末更是成为5521.49,2008年6月13日更是跌至2868.8,面对股市如此剧烈的波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很难从股价的变动中获取企业价值有用的相关信息。股市的剧烈变动反映了投机的过度泛滥,过度投机除了制度不够健全之外,与目前中国缺少一种成熟、可操作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方法不无关系。用一种科学实用的投资方法来指导广大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过度投机性,有利于我国股市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价值投资是目前投资学界的主流观点,价值投资学派认为应该从影响公司价值的经济环境、政治因素、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关键要素分析为基础,以公司的长远的增长潜力作为分析重点来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影响证券投资风险的是证券内在的经济价值而非证券价格,证券价格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证券的内在价值。
本文正是论述一种探寻证券内在价值的一种有效方法。传统会计指标如净利润、每股收益以及权益净利润等要么没有考虑风险因素;要么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其相关性和有效性受到投资者的种种质疑,随着现代财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股东价值最大化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价值的各项指标应该反映出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剩余收益由于不仅考虑了债权人的成本而且也考虑了股东的资本成本能够客观的衡量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这一点是区别于传统财务评价指标的重要特点,同时其又尽可能多的保留了财务报表项目与会计应有的谨慎性,使得会计与财务的融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迫使企业的管理人员时刻关注企业的价值创造,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上,正因如此我们要研究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引入剩余收益概念对企业进行估值,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者建立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理念;另一方面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为国有企业,利用该指标可以客观的度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为国资委等企业监管机构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考核提供了客观的评价依据。该方法可以有效协调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使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得到有效的统一。
以追求剩余收益作为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目标,对管理者来说获得了可实际操作的单一综合目标,对股东来说获得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化、可度量化指标。从众多的上市公司中寻找出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是证券投资分析的重点,支撑股票价格的本质是其背后的价值也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只有正确的计算和识别企业的价值才能够获得股票价格高估与否的客观信息。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寻找被并购企业的协同效应以实现其战略目标又是企业并购研究的重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价值投资是主流,更是因为巴菲特的成功实践而闻名。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只是暂时的,价格始终是和价值密不可分的。西方理论界的会计实证研究表明,剩余收益模型在估计和解释股票价格波动方面要好于股利模型和现金流量模型,该模型对价值的评估是客观加预测的模式,而非完全的预测。而目前我国对剩余收益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则更多的是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如何完善该模型以适应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尤其是高成长性的高科技公司中的应用,对完善我国价值评估理论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及理论意义认识价值是一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通过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更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之一,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讲,公司各个层面上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深入了解影响公司价值的核心因素,并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一方面,现代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获得稳定的收益,实现企业快速扩张、不断增值的目的,并购活动越来越成为公司的首选。并购的手段通常便是购买被并购目标的股权,而对并购股权的价值进行正确的定价是能否成功的关键,高估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则损害收购公司股东的利益继而成为公司未来的沉重负担,股价过低则收购难以完成,损失公司快速扩张的机会。正是巨大的市场实践、需求及现代金融财务理论的发展导致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日趋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的专业投资机构像证券、基金及私募公司发展迅速,这些专业的投资机构迫切需要一种适合我国现状的方法来指导它们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时间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要晚,各种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资本市场的价格信息往往扭曲了企业的真实价值。
以上证A指为例,2005年末的收盘指数为1220.93至2006年末则成为2815.13至2007年末更是成为5521.49,2008年6月13日更是跌至2868.8,面对股市如此剧烈的波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很难从股价的变动中获取企业价值有用的相关信息。股市的剧烈变动反映了投机的过度泛滥,过度投机除了制度不够健全之外,与目前中国缺少一种成熟、可操作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方法不无关系。用一种科学实用的投资方法来指导广大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过度投机性,有利于我国股市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价值投资是目前投资学界的主流观点,价值投资学派认为应该从影响公司价值的经济环境、政治因素、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关键要素分析为基础,以公司的长远的增长潜力作为分析重点来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影响证券投资风险的是证券内在的经济价值而非证券价格,证券价格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证券的内在价值。
本文正是论述一种探寻证券内在价值的一种有效方法。传统会计指标如净利润、每股收益以及权益净利润等要么没有考虑风险因素;要么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其相关性和有效性受到投资者的种种质疑,随着现代财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股东价值最大化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价值的各项指标应该反映出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剩余收益由于不仅考虑了债权人的成本而且也考虑了股东的资本成本能够客观的衡量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这一点是区别于传统财务评价指标的重要特点,同时其又尽可能多的保留了财务报表项目与会计应有的谨慎性,使得会计与财务的融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迫使企业的管理人员时刻关注企业的价值创造,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上,正因如此我们要研究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引入剩余收益概念对企业进行估值,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者建立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理念;另一方面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为国有企业,利用该指标可以客观的度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为国资委等企业监管机构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考核提供了客观的评价依据。该方法可以有效协调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使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得到有效的统一。
以追求剩余收益作为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目标,对管理者来说获得了可实际操作的单一综合目标,对股东来说获得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化、可度量化指标。从众多的上市公司中寻找出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是证券投资分析的重点,支撑股票价格的本质是其背后的价值也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只有正确的计算和识别企业的价值才能够获得股票价格高估与否的客观信息。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寻找被并购企业的协同效应以实现其战略目标又是企业并购研究的重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价值投资是主流,更是因为巴菲特的成功实践而闻名。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只是暂时的,价格始终是和价值密不可分的。西方理论界的会计实证研究表明,剩余收益模型在估计和解释股票价格波动方面要好于股利模型和现金流量模型,该模型对价值的评估是客观加预测的模式,而非完全的预测。而目前我国对剩余收益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则更多的是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如何完善该模型以适应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尤其是高成长性的高科技公司中的应用,对完善我国价值评估理论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Irving Fisher. The Nature of Capital and Income. New York :The Macmilian co.1906
[2] Irving Fisher. The Theory of Interest /kjlwfw/ . New York :The Macmilian co.1930
[3] Fama E.F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II,Journal of Finance,VoLXLVI,N0.5,1991Dec,P1575一1617
(4] F.RModigliani, Merton H.Miller.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invest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5]Ohlson, James. 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Accounting Research, Vol. 11,Spring 1995:P661一687
[6]Van Horne,James C.An Application of the Capital Asset of Pricing Model to DivisionalRequired Returns.Financial Manaeement .(Snrin} 19801.14-19
摘要 4-5
ABSTRACT 5
目录 6-9
1 引言 9-13
1.1 研究背景及理论意义 9-10
1.2 国内外剩余收益模型研究综述 10-12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2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 12-13
2 价值评估基本理论及主要模型 13-24
2.1 企业价值概念的界定 13-16
2.1.1 企业的账面价值 14
2.1.2 企业的市场价值 14
2.1.3 企业的公允价值 14-15
2.1.4 企业的内在价值 15-16
2.2 价值评估理论概述 16-18
2.2.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6
2.2.2 艾尔文·费雪尔(IRVING FISHER)的价值评估理论 16-17
2.2.3 莫迪里安尼—米勒(F.MODIGLIANI AND MERTON H.MILLER)的价值评估理论 17-18
2.3 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模型 18-24
2.3.1 现金流量贴现模型 19-21
2.3.1.1 股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ed Model) 19-20
2.3.1.2 自由现金流量模型 20-21
2.3.2 相对价值模型 21
2.3.3 实物期权估价模型 21-24
3 剩余收益基本理论与方法探析 24-34
3.1 剩余收益产生背景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