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会计人才培养对会计教学的挑战
会计论文网新准则、新业务以及商业银行对人才的新需求给商业银行会计教学带来很大挑战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会计》教材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版本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代写会计硕士论文本文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修订实施、商业银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以及商业银行新金融业务的不断涌现为契机,探讨新形势对《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影响,并探讨其改革思路,旨在提高《商业银行会计》教材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素质商业银行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商业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的主体,在一国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五年过渡期满后对国外金融机构开放人民币金融业务承诺的兑现,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给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商业银行相继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构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先进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出现以及传统业务和产品的改造,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宽,经营品种不断增加,服务功能日益扩大,银行业的智力密集型特征越来越明显。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大型银行改制和在国内、国际两个金融市场的上市,应对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而对披露相关会计信息的要求日趋增加,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初步建立,并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基本趋同。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及实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实质性变化。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形势对金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深的要求,既精通理论又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是新世纪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商业银行会计》作为一门专业课是金融类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迅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商业银行会计》教材是商业银行会计教学的基本依据,好的教材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环节,没有优秀的教材,就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应更好地满足培养高素质商业银行会计人才的需要,全面系统地反映现代商业银行会计最新的发展水平和趋势,适应信息化社会对知识的学习、更新和积累的需要。
一、《商业银行会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商业银行会计教材不仅要及时反映新准则,还要及时反映新业务、新变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公开出版的商业银行会计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未体现财务会计部门与业务会计部门的双设性商业银行各项业务计划的实现,一部分是通过与客户的往来完成的即银行的对外业务,另一部分是通过与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往来完成的即银行的对内业务。对外的业务活动形成业务会计部门,对内的业务活动形成财务会计部门。因为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必须对其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经营成果、利润分配等内部资金的运动过程进行反映,监督和管理。业务会计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分别设置,独立运行,财务会计部门在业务会计部门开立结算账户,通过结算账户实现经费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商业银行会计的整体。但目前《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内容把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包括对外业务和对内业务)混合在一起编写,未体现商业银行财务会计部门与业务会计部门的双设性的这个特点。而且教师认为商业银行对外业务的会计核算基本与工业企业会计一致,尤其是颁布了新准则后体现更为明显,所以在讲解教材内容时一般只讲授银行的对外业务。这样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部门与业务会计部门的双设性的特点认识非常模糊,甚至认为商业银行会计只有对外的业务会计部门,银行的会计岗位只有柜员岗位,未能将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部门与业务会计部门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
(二)未完全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变化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较旧准则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上市商业银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准则颁布之前,商业银行会计教材中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一贯按照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进行分类,将资产分为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将负债分为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性负债。新准则颁布之后,则是先按照金融性质对资产、负债进行分类,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负债分为金融负债和非金融负债,然后再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持有意图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又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当期损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再有新准则颁布之前《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编写时将衍生金融工具划到表外核算,核算时不作为实际资产和负债。新准则颁布之后,明确要求金融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同时要求在会计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以便及时反映交易的盈亏状况。此外,新准则颁布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方法是“五级分类法”,原来的教材也是这样编写的,而新准则颁布后采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的减值损失比较准确,更能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虽然新近出版的教材按照新准则对以上变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并未完全体现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三)未系统涉及商业银行清算系统的业务核算商业银行的清算业务是指通过银行内清算系统、银行间清算系统和境内外清算系统等清讫银行系统内、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由于办理客户款项收付、进行内外部资金交易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计算应收应付差额的过程。清算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一项综合性、服务性、国际性的基础业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其资本投入少、市场风险低、收入稳定的特点,被银行同业视为中间业务收入的核心产品而得以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体系,主要包括人民币清算系统和外币清算系统。其中人民币清算系统又包括现代化支付系统、实时清算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支票影像系统。但现有的《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编写时大多只是传统的分开介绍联行往来、金融机构往来、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没有将这些内容融合成商业银行清算系统的业务核算。即使涉及一些清算系统也是概念混乱如电子联行往来有的教材称为电子汇划清算业务或电子汇兑系统,有的教材称为现代支付系统;有的教材电子联行往来仅指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往来等。
(四)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不完整,偏重理论教学完整的商业银行会计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教学阶段:文字表述(例题)——会计分录——T型账户——会计报表;第二层次是手工账务处理阶段(见图1)。第三层次为上机系统软件操作阶段:传票——交易代码业务操作——日计表。但现有的《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编写偏重第一层次理论教学阶段,对第二层次手工账务处理阶段只是在商业银行基本核算方法一章中做了简要介绍。虽然现在商业银行早已经没有手工记账了,但这一层次的教学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能否深刻理解和掌握第一层次理论教学阶段和第三层次上机系统软件操作阶段的教学内容。第三层次上机系统软件操作阶段中系统软件再先进也是根据第二层次开发设计出来的,没有手工账务处理阶段的深入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和现已在银行工作的柜员一样,只知道用交易代码进行系统软件操作,却不知道业务的来龙去脉。严格意义上讲现在的银行柜员实际只是系统操作员,不能算是会计岗位了,因为平时只用交易代码,对商业银行会计的核算原理早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会计论文网所以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根本没办法看出来,这也是目前各商业银行的柜员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只有掌握了第二层次手工账务处理阶段,学生才能算真正学会了商业银行会计。第三层次上机系统软件操作阶段直接关系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和学生毕业后能否上岗的问题,所以就更为重要了,但是现有教材的编写中基本没有涉及相关内容。
(五)教材的内容针对性差现有《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内容一般都是按照商业银行的业务编写,不涉及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各级分支机构的会计部门设置和其岗位职责。因为商业银行不同级别的分支机构,会计部门设置和会计核算内容是不同的,所以按照商业银行的业务编写出来的《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内容显得很混乱。总行、省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和储蓄所各自包括的会计核算业务范围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互相有哪些不同之处都不是很明确,从这点来看现有《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内容都很泛泛,针对性比较差。#p#分页标题#e#
二、商业银行会计教材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商业银行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新准则颁布之前,原准则体系涵盖的行业领域偏重工商企业,各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是以工商企业会计为核心,一般都不会开设商业银行会计课程,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称作工商企业会计专业。所以商业银行会计课程相比工业企业会计相关课程一直处于边缘学科的位置,被重视程度不够,只有金融专业才会开设商业银行会计课程。与之相对应会计教材编写者比较偏好工商企业会计教材编写,其中不乏大量的优秀教材涌现,而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编写数量和质量就相对来说差强人意。
(二)教材编写者责任心不足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编写者责任心不足,是造成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编写者主要是各高校教师,我们都知道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之外,最大的压力就是科研压力。所以很多高校的教材编写者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找来几本现成的教材借鉴一下就成了自己的成果,根本没去思考现有的教材中存在哪些问题,也没有实际到商业银行去调研,不了解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有哪些变动。所以由于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编写者的责任心不足,造成了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出现质量低下和大多数教材墨守陈规等问题,很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大同小异,根本谈不上有所更新和创新。
(三)搞教学的不搞实务,搞实务的不搞教学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一般不容易接受高校教师等研究人员到商业银行进行实习或实地调研,即搞教学的不搞实务,因而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编写理论脱离实际,在教材中很难体现商业银行层出不穷的新业务、新规定。既然高校教师到商业银行实习或调研可能性较小,要想编写出高质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另一个解决方法可以是:由工作在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进行教材编写。但这种方法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原因是由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系统化,大多数会计人员严格意义上只是系统操作员,平时只是用交易代码进行系统业务操作,久而久之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核算程序的认识已经非常模糊,不仅如此,他们对于教学特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目的等基本也不了解,即:搞实务的不搞教学。
(四)新会计准则在实务中执行不到位我国新会计准则虽然已经实施三年了,但新准则在实务中执行的并不到位。原因如下:一是缺乏完善的市场环境。如公允价值需要有近乎完美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使交易价格与公平价格保持一致,而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有些金融产品甚至还没有公开市场,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运用。二是新会计准则与监管口径及税务政策存在差异。如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计提范围既包括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损失的贷款,也包括发生减值的证据尚未识别,但未来有可能发生损失的贷款;而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要求对有客观证据表明已经发生减值的贷款计提减值准备,而对于未来事件可能造成的贷款损失,不管发生可能性有多大,均不应予以确认,即对于没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的贷款,都不计提减值准备。相关规定的不一致造成各银行执行规则不统一;在税务政策方面,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部分业务时,需要对未实现的损益进行确认,与税务部门据实纳税的基本原则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会影响银行的各项税收负担。理论来源于实践,以上问题使教材编写者不知在教材中该如何撰写才更为贴合实际。
三、构建适应新形势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内容的设想
(一)构建包括完整教学内容体系的教材编写新思路如前所述,完整的商业银行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教学阶段,第二层次是手工账务处理阶段,第三层次为上机系统软件操作阶段。但目前的教材编写中一般只着重涉及第一层次使其内容体系不完整。商业银行会计教材应该按照包括完整教学内容体系的新思路来编写,分为上篇:商业银行会计原理;中篇:商业银行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下篇:商业银行会计系统软件操作。上篇和中篇由理论经验和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编写,下篇可以由商业银行的会计从业人员编写。每一阶段结束后都要设计配套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就可以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质量。
(二)在教材中及时反映经济、金融新动态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在商业银行会计研究中,我们一方面要全面关注实施新会计准则对银行日常业务核算、经营业绩的影响及银行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要关注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后面对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挑战。商业银行会计研究必须紧跟金融改革步伐,加强对国内外先进理念、理论和新会计准则的理解与消化,积极参与当地商业银行会计改革,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新业务以及会计改革的新成果。
(三)总论中突出商业银行会计部门设置及岗位职责大多数商业银行会计教材《总论》一章中,主要讲解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前提,这些知识学生们在《会计基础》课程里早已接触,两者之间大同小异。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对《总论》一章的内容可以高度浓缩,抓住重点。简单介绍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前提,重点介绍银行的分类、商业银行会计特点和商业银行会计部门设置及岗位职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总论》一章的教材编写时要突出商业银行会计部门设置及岗位职责,从一家商业银行支行开始到二级分行再到省一级分行最后到总行的各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会计部门设置及岗位职责,使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会计都有哪些会计岗位设置及其岗位职责是什么,充分体现财务会计部门与业务会计部门的双设性。
(四)整合传统教材中有关清算业务章节的编写现有商业银行会计教材的章节中一般会包括“联行往来业务核算”、“金融机构往来的业务核算”和“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联行往来业务核算”一章主要涉及的是联行往来及资金清算(同一银行系统的各行处之间彼此互称为“联行”),“金融机构往来的业务核算”一章主要涉及的是同业银行之间往来及资金清算(非同一银行系统的各行处之间彼此互称为“同业”)和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往来及资金清算,“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一章主要涉及的是以上各类银行间往来及进行资金清算时使用的各种支付工具即载体:支票、本票、汇票、信用卡、信用证、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几章的内容其实都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业务。商业银行的清算业务是指通过银行内清算系统、银行间清算系统和境内外清算系统等清讫银行系统内、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由于办理客户款项收付、进行内外部资金交易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计算应收应付差额的过程。其中,支付清算系统是支撑以上提到的各种支付工具应用、实现资金清算并完成结算的通道。随着信息网络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达,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体系主要包括人民币清算系统和外币清算系统。其中人民币清算系统又包括现代化支付系统、实时清算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支票影像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是人行开发的主要用于同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往来及资金清算;实时清算系统是各商业银行内部自行开发的主要用于联行往来及资金清算;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是人行开发的主要用于同城银行之间往来票据资金的清算;支票影像系统是人行开发的主要用于异地银行之间往来支票资金的清算;代写会计毕业论文银行卡支付系统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统一运营,主要用来清算跨行银行卡资金的清算。所以以上几章内容可以按照上述思路合并为一章“商业银行的清算业务”,这样的教材编写安排更切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实际,使教材中能够及时体现商业银行清算业务及清算系统的新发展,这对全面了解全功能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