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门人才需求结构上的变化对高职会计教学的挑战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专门人才层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教育中的会计教学改革应该面对这一现实,在会计教学方法上进行换位设计,培养出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进入21世纪,我国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会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代写会计硕士毕业论文作为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应如何改革、发展与定位,是广大会计教育界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从会计专门人才需求结构上的变化,提出在会计教学改革中进行换位设计。
一、会计专门人才层次结构上的变化原国家教委曾经组织有关专家就面向21世纪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在对中国21世纪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预测报告,认为21世纪中国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将会发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会计专门人才数量的需求将仍然呈现上升趋势。财会人才的数量需求主要是集中在产业部门,在综合考虑到自然减员、职工人数减少和会计手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后,全国财会人员总数的年均增长数为30万左右,总量上将会达到1450万~1550万。由此可见,21世纪的会计教育仍然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部门对会计专门人才层次结构具有不同的需求。譬如,政府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其他非盈利组织需求意向的本科、专科和中专生之比为5:3:2;国有企业对本科生、中专业、专科生和研究生的需求比为4:3:2:1;城镇集体企业及其他非国有企业需求意向的本科、专科和中专生之比为4:3:3;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需求意向的中专生、专科生和本科生之比为7:2:1。由此可见,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仍然拥有其不同方位的潜在市场。
第三,在会计专门人才素质的需求上视单位的情况存在差异。据调查显示,不同的部门对会计专门人才的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政府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非盈利组织对会计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依次为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组织能力强、一才多用、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较高、交际应变能力强;国有企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依次为政治素质好、专业对口、基础扎实、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较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相关知识面较宽;集体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依次为具有专业知识、能够主持财会工作、能够独立地处理会计业务、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能够协助经营者进行管理。由此可见,不同的用人单位在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通才”与“专才”的判断与要求上存在差异。
二、会计教学创新,需要换位设计会计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给我国现阶段会计教育改革以如下启示:会计论文一是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将会有不同的工作空间;二是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当拥有其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三是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在素质的衡量上应当有不同的标准。若仅以高职专科生为基准,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掌握一门英语及信息技术知识。所有这些要求,使我们在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必须进行换位设计。
(一)教学目标要从“账房先生”型的传统会计转变为“能力本位”型的现代会计。会计是一门技能,有独特的运作程序和规则,这些规则具有一定的“刚性”,必须严格遵守,基本训练是基础,勇于创新是发展。当然基本训练也只是基础,只有基本训练充其量是个“账房先生”,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在人才市场需求多极化的条件下,一个会计专业的专门人才应当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掌握信息技术及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能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在美国大企业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相关工作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管理工作,而且美国约有70%的公司总裁是来自于财经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以会计行业的专家为主。可见,最重要的培养是“能力”的培养,因此“能力本位”型现代会计,应成为学生教育的目标。
(二)教学手段要从“填鸭式”的传授转变为一般课堂教学、演示教学、案例讲解、单元练习、模拟训练、社会实践。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会开支票,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支票,很多用人单位都提出应聘会计岗位要有两年工作经验,这从某种程度上反衬了会计教育还停留在填鸭式的阶段。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应该是“黑板会计学”,应采取多种手段实施教学。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模拟训练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社会实践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社会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给学生机会到单位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例如编制财务报表、制定预算方案、进行税务筹划、分析财务报告等,可以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气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这样的课程需要更多地讲授活生生的案例,特别是反面的案例以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实践是学生一种岗前练兵活动,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另外,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三)评价体系要从学校主导转变为根据市场需求、以学生自我操办为主的新评价体系。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是高等学校加工的特殊产品,犹如工厂生产的商品,最终要“销售”给用人单位,学生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向用人单位提供一个信号,这个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潜力或拥有什么样的能力,便于单位选择。因此学生评价应该以用人单位为导向。目前的评价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过分强调全面发展,结果导致一些某方面特别突出但另一方面又比较差的学生被低估。二是评价目标与用人单位目标不关联。学校一般从教育、学习成熟和体育三方面着手,德育和体育流于形式,成绩的考察又只限于必修的分数,导致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或从事实践性活动多的学生处于下风,然而这些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又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因此需要改变学生评价方法,而学校所掌握的关于学生能力的信息又不如学生本人和他的同学,因此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应该成为评价主体,会计毕业论文学校充当幕后“支配者”,当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对其评价出现矛盾时出来调解,对于学生评价不合理现象纠错。总之,通过会计教学改革中的换位设计,能进一步培养好高职会计专门人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