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现代会计素养的辩证思培养途径思索》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205271743083862
  • 日期:2012-05-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会计队伍建设作为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内代写会计论文容与基本体现,在国际惯例趋同的背景下,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制度构建理念下,更应被赋予时代意义。本文立足科学发展观,以中国会计队伍建设为切入点,解读现代会计素养的内涵,并从素养积累路径的实现角度探求会计队伍建设的主旨所在。
  
  一、既需着眼目标的素质论。也需着眼素养的过程观
  
  多数论文涉及本文相关话题,通常使用会计人员素质作为讨论文代写论对象。即将该短语视为一个概念性质的存在,直解为纯知识性的增长和成熟,或剖析为知识性+道德性的结合。常见的划分如下:把会计人员素质的组成部分作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相关知识解读的品德一知识三分法;作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解读的素质四分法;作职业道德建设、业务能力、交际能力、再学习能力解读的综合一能力四分法
  
  作自律能力、理智能力、协调能力、互助能力、内聚能力的能力五分法等等。笔者并不认为那样提出论题的方式有一定不当,只是认为,它提供的评判范式稍欠新意,生硬并无太大操作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是否把那些被三分、四分、五分过的几块东西增高加厚、凑在一块,希图提高会计素质的某人便可以达成目标?这从知与行关联角度看,逻辑上也还值得推敲。
  (一)基于历史发展观的现代会计素养会计人员素质 属于会计队伍建设研究范畴。
  
  现今讨论会计队伍建设问题,即使偏重于考虑会计人员素质个体层次的议题,也注定受制于会计行业素质整体层次背景,即由知识性与经验性这两个关联度甚密切、并集合了诸多因素变量而结构的时空条件的阶段性约束。这意味着,一切有关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话题,若离开了现代会计素养 的聚焦点,会泛而无当,减弱其针对性。
  
  着眼于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对会计演变的影响的会计史表明,现代会计是继近代会计替代古代会计之后,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的。现代会计以管理会计出现为标志,以会计理论体系的形成、公认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学科的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特点。充分应用货币形式作为会计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手段和采用复式记账形成一个严密的账户体系,是古代会计发展到近代会计的两个重要标志。但这两个重要标志所指示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过去时的事物,在我国会计学界和会计行业从业者面前,前不久以至目前都还是个全新的概念。
  
  先行者提供的认知基础无疑有利于我们加快前进步伐,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明白,由知 与行关联紧密的认识规律所决定,人们对某些未曾经历过的事物的跨越性认知,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轻而易举来完成的。换言之,有些障碍可以逾越,另一些障碍则逾越能力受限。例如,一个早已生活在复式记账、间接费用等概念朝夕可闻的经济环境里的会计群体和会计个体,和一个残留着旧式簿记衍生而来的处理经济事务环境里走过来的会计群体和会计个体,对于现代会计学理论的理解,我们固然可以设想,他们从原理原则获得书本知识所经历的程序可能是大体一致的;但从习惯自如能力检测其难易程度看,无论在理解层次和运用层次都很难设想,后者也是和前者站在同一起跑线。
  
  (二)现代会计素养的过程观笔者力图通过以下两组数据的对比,揭示着眼目标的素质论的同时,更应着眼于会计素养的过程观。
  
  一组数据是,来自财政部的一份材料称:近年来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截至2005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其中排在前3位的是广东省98万人,江苏省94万人,山东省72万人。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8‰ ;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为51 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3‰ 。
  
  另一组数据是,美国人口调查局1993年公布的美国统计摘要中,将全美会计行业从业者分为会计人员和簿记员和会计办事人员两类。1992年,美国的这两类人员总数分别是1365000人和1841000人。全美最新工商管理权威教材系列之一的《会计学教程与案例》(罗伯特安索尼,2004)对这两类人员职责与能力,有如下解释:记账人员和录入人员的工作是详细记录营运数据;职业会计人员,他们负责决定报告项目的种类,报告的编制、解释报告,对报告进行专门分析,设计和控制会计信息流动的系统及保证会计的准确性等工作。
  
  单看第一组数据可知,第一,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是和近年来这一时间范围的认定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是和比近年来较长的时间范围的教育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第三,获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数排在前3位的省份总计264万, 占全国总数的1/4还多。这三项分析,都表明了会计人员素质这一论述主题的多因素并存的关联性质。
  
  将两组数据联系和对比起来分析,首先,美国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与簿记员和会计办事人员
  
  这两个成分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1.35。与我国2005年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1 05586 1 0人这个总数相比,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也有相似的结构比例呢?显然不能如此乐观地加以认定。那么,假如认定有1/4或1/5的从业者配称会计人员,结果恐怕仍然有些虚估。当然,我们简要地把约占总数8‰ 的高级会计师,认定为相似于符合美国版本的会计人员标准资格(与此同时,也就等于将该范围之外的其他从业者,通通打入簿记员和会计办事人员阶层了),由此得到的结构比例仅为1:131.05,低于美国1:1.35的结构比例。笔者从会计专业毕业并在会计岗位上工作十余年,国家规定的从业资格本本已陆续拿到手,以学历论隶属于上述所指约占总数的3‰ 。但笔者自量,即使别的通通不论,仅从对报告进行专门分析 的准确性、敏感度、确定选择的合理性自测,按美国版本所定的标准资格适量,还只能算是从簿记员和会计办事人员向会计人员过渡期间的从业者。而据笔者了解,像笔者这样的情况,在我国会计队伍中是一个相当大的多数。
  
  由此,可以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为何对素质和素养解释差异甚大。何为素质?
  
  事物本身的性质;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何为素养? 平时的修养。而《辞海》将素质解释为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同时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加上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之补充说明。何为素养? 《辞海》将其解释为经常修习涵养;大同而小异,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笼统提到的修养二字,被细化为修习涵养四字,使人领悟更深刻些。
  
  从这里应能得到一种源自中国语汇的启示,在讨论我国会计队伍建设的问题上,我们既需要着眼目标的素质观,也需要着眼素养的过程观;在目前谈论素质 目标已经较多的情势下,可提倡多谈些与素养积累路径相关的话题。
  
  二、会计实务基础和会计理论提升同等重要
  
  在涉及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二者关系时,着眼素养的过程论和着眼目标的素质论的一个根本不同之点在于:它既承认前一个必要的必要性,又强调后一个必要的必要性,更强调处在不同岗位的会计工作者因时因势而灵活搭配二者关系的合理性。
  
  从现代会计素养积累路径思辨而言,会计实务基础和会计理论提升犹如人之两足、车之二轮,一个会计工作者两足、两轮中可以有一足、一轮稍强,而须知,偏弱的那一足、一轮对其现代会计素养积累将在不同程度上,阻碍那原本稍强的一足、一轮发挥其应有功能,限制其持续性增进。具体理由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会计愈发展,理论与实务关联度愈高会计理论或称会计基础概念(fundamentalaccounting),主要由会计目标、会计概念、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所组成。会计理论不仅可以说明和评价会计实务,而且对指导会计实务起着重要作用。会计实务(accounting practice)指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所经常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语汇上和会计惯例部分同义。会计愈发展其理论与实务关联度愈高,会计学作为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指导会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自身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近代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日益完善而建立起独立学科体系的。它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尤其是2O世纪以来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务的总结、规范相互促进的结晶。会计原则蕴含的跨越理论与实务双重边界的模糊特征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p#分页标题#e#
  
  (二)会计愈发展,描述性会计理论和规范性会计理论复合影响的特征愈明显西方会计学主流观点认为,描述性会计理论(descriptive accounting theory)是依据归纳法观察和归纳会计实务,因而仅是说明和解释会计实务的理论;规范性会计理论(normative accountingtheory)则是依据演绎法阐明如何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可以使投资人和债权人做出正确投资和信贷决策。目前我们从会计学期刊上阅读到的大多数论文,一般都是以下两种模式:
  
  一是侧重会计理论应用研究。从会计学角度看,它仍属应用性研究,即涉及会计理论时,学术层次并不是太深。二是侧重会计实务操作功能。从会计实践角度看,它所依赖的会计方法均未涉及。前者的研究平台,事实上只可以在依托于归纳法观察和归纳会计实务,即描述性会计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那些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后者的研究平台,逻辑上必然遵循演绎法以规范性会计理论指导其进行。
  
  (三)会计愈发展,会计人员的角度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联系愈紧密一方面,社会分工使会计行业从业者队伍愈来愈庞大和独立,同时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也愈来愈细化;另一方面,会计职业所从事业务的外部相关性,也愈来愈显现出交叉与复合的性质。尽管我们仍然可以从职业上对人们做会计和非会计的群体区分,但如果仍然还是仅以侧重于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等概念和技巧作为会计部分从业者的角度,而认为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只属于非会计部分从业者的角度,那就不恰当了。换言之,侧重于会计信息收集、整理、报告等概念和技巧的会计人员,所同时承担着会计信息使用者角色的时代特征,愈来愈明显。这方面尤具深度的一个议题是,在会计中,人们可能会说收益的计量而不说收益的确认,即认为会计不能也不需做最后地、权威性地确定那一定义层次的传统会计学理念受到了挑战。在实证会计研究和分析式会计研究这两个前沿领域中,会计学家面对一旦市场结构与教科书所描述的完美或完全市场的极致状态不符,准确定义的价值概念也就不复存在a a因此,会计估价的独立原则消失了这一会计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关注角度明显有所交叉的层面上,迈出了深入探究的脚步。同时,针对会计与市场这种明显的不匹配现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早在1 984年对其管辖的主体提供了四条纳入财务计算范畴的主要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重组和改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后在1 989年强调,当财务报表中某要素很可能引起经济流入或流出且能被可靠计量时,就应该被确认。
  
  三、既有趋同国际惯例的紧迫性。也需考虑操作步骤的有效性
  
  在欧美国家,会计按照业务领域不同被划分为: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按时态划分,会计还应被划分为历史成本会计和现时成本会计。按技术方法,在人工或传统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之外,还新分化出电子数据处理会计、互联网会计和数据库式会计。而在日本,单只从按照经济主体的种类作企业会计与非企业会计的后者来看,即有按照不同的信息利用者所界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分,按照记录和核算对象资料的不同所界定的成本会计和收益费用会计之分,按照交易或记录对象事项是发生之前处理还是在发生过程中处理所界定的事前会计和事后会计之分,按照会计资料是否同账户直接联系所界定的经常性期间会计和个别项目会计之分。
  
  鉴于会计实践差异等原因,我国目前会计学科语汇似有其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特性的划分方法。大体而言,更习惯以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来讨论会计学科分支。更一般或常见的,是从会计职业岗位设置,在业务范围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分,在责任范围做宏观会计和微观会计二分,在部门隶属范围做政府部门会计和企事业单位会计二分。有关税务会计的谈论近年虽成为热点,但从着眼国内会计实践反馈与实务针对性而编写的会计学工具书里,暂时也只看到将其解释为税收学与会计学交叉的一门边缘科学,既讲对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的企业会计,可分离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开设置岗位可能性一面,也讲对会计以税法为导向的国家,企业会计亦可称为税务会计现实性一面。
  
  实际情况是,我国各个行业的大多数企业中,不仅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并未分家,甚至在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里,主管会计和财务经理也还是由同一人担任。
  
  加入WTo过渡期结束之际,靠近国际惯例来考虑我国会计制度建设越来越受到会计学界关注。当辩证思考转入靠近国际惯例紧迫性与操作步骤有效性这一层次时,笔者认为,近几年内应在成本会计业务领域集中更多精力,力争有明显的突破性进展,以此作为一个合理的选择方向。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企业效益低下这一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顽症,即是根源于成本控制水平低下;其二,科学发展观目标体系中,节约经济资源作为基础项的一个聚点,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看,必然落脚在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上;其三,成型于20世纪初,其主要内容是对成本会计的对象和方法进行概括、研究,以指导企业更准确、及时地进行成本计算、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业绩考核和评价,集中体现为对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本会计学,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快速发展的我国国民经济当前状况之间,具有恰当的因应关系。上述三项陈述的观点更具有学术探讨的相关性,从逻辑关联性角度分析,成本计算发展史的演进轨迹,因特定时代下会计实务所依赖的经济环境不同而呈现出各异的研究侧重,从成本会计业务领域来切入,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综合国力关联度来讲,也是一个最佳的可操作性选择。

现代会计素养积累路径的辩证思索,,由会计论文网,代写论文中心为您整理提供信息资讯。更多会计专业写毕业论文请登录:/kjzyxbylw/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