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会计制度优秀毕业论文-探讨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6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204102136013525
  • 日期:2012-04-1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领域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不但为会计界所关心,而且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对此,许多学者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多地将其局限在会计作弊等方面,但会计信息即使以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依据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也同样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为会计受本身特点和制度制约,在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及缺陷,难以做到提供完全真实的信息。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首先,如果在制定机构中代表多方利益的机构或关系人较少,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向性;其次,是会计准则定义和释义的不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必然会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第三,是会计原则应用的不完全性,如果在会计计量中只遵循谨慎性原则,就会只强调预计可能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利得。这些会计准则制度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的会计实务,确保企业向股东、债权人、政府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基本统一的、可比的会计报表,以利于他们作出决策。会计准则不仅是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指针,也是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判断标准。它的完善与否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的发布和实施从制度上遏制了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了重要保障。2000年12月29日下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和新发布的“无形资产”、“借款费用”和“租赁”等3项会计准则,再加上重新修订的“现金流量表”、“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5项会计准则,完全摒弃分所有制性质、分行业类别的设计思想,彻底打破所有制和行业分割的界限,实行基本统一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标准,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多重的、系统的“博弈”的结果。理想的会计制度应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双方愿意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得到好处,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使得会计准则、制度与会计实践存在着一定的“时差”,并常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因而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为会计造假提供了空间。例如,“琼民源”事件的教训产生了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的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企业会计制度》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对资产计量的影响,强调按资产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即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可控制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果不能够创造经济利益就不该视做资产,也不能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否则就是虚假的会计信息。如果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已经下降,那么企业就应对该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新制度要求企业的计提范围从四项扩大到八项,即在计提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和长期投资等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增加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等四个项目的计提。同时,为了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利用“八项减值准备”调节利润,《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这一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挤掉了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水分,使企业资产更加符合实际。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原来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比例,这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可选择会计标准的空间,体现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但是,这有可能造成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标准,以达到虚构或掩饰企业经营成果的目的。有的财会人员还有可能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较差,难以准确估计以上减值准备,从而使会计信息出现新的不可靠性。
对此,除了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能力、法制教育的同时,还应建立和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则法规,并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核算得正确与否,既会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表反映信息的质量,又会影响到利润表反映信息的质量。新的固定资产准则重新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例如,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关键是判断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否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即使其满足固定资产确认的其他条件,企业也不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其确认的主要依据是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了企业。

二、明确说明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从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看,无论在资产减值的确认方面,还是在收入的确认方面,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并被规定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长期以来,企业期末的存货价值通常是以历史成本来确定的,但是,由于存货市价的下跌,存货陈旧、过时、毁损等原因,导致存货的价值减少,历史成本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价值。因此,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这种计价方法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更加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再如,在收入确认方面,新制度规定:只有在销货方将所销售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货方,并且在能够收到货款的情况下,才允许确认商品销售收入。从而对收入确认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防止企业在销售时明知购买企业无力支付货款,但仍然确认为收入,造成利润虚增,产生虚假的会计信息,误导公众。

三、进一步完善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首先,增加了分部报告的内容。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和经营区域的扩大,会计信息使用者仅通过企业的合并报表,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和机会,通过提供分部信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主要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来披露,做到了一定范围内的与国际协调,但仍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我国分部标准的确定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中以合并收入、营业利润或资产总额占集团10%的分部可作披露的分部,如果不足10%时则可以不进行披露。这样事先确定一个数量标准的规定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原则,尽管符合国际惯例,但不符合客户的要求,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分部报告的具体操作指南也亟待出台。其次,增加了资产减值明细表,修订了现金流量表,使广大投资者了解企业在特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这也是会计信息更透明、更真实的直接体现。第三,新颁布了中期财务报告准则。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提高了中期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及时、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质量特征是及时性,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许多信息即使非常可靠,但如果在提供的时间上相对滞后,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而中期财务报告的实施正好弥补了年度财务报告时间间隔过长的缺陷,便于投资者、债权人等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新准则的实施,使公众及时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强化了对企业的监督,提高了企业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有助于健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p#分页标题#e#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