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会计毕业生的素质提高作用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决策和投资融资活动方面的作用越显重要。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构建会计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成了高职院校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 importantpartofhigher education, is a key path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econo-my and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capacity. W ith themarket economy system s' building and the economy globalization, accountinginfor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part in business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and finance activities. How to construct an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talenttrainingmode to improve graduates quality andmeet themarketdemand is amain task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hink abou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 accounting talent; trainingmode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以掌握某一学科专业知识为目标,培养的是该学科理论型、学术型高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则是以某一行业或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技术能力为目标,培养的是从事该职业领域实际操作的既懂专业理论又能实际操作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而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于除岗位职业能力的水平要求更高外,注重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加强。高职会计专业从性质分析,它属于职业教育,是一种按照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这一特点决定会计高职教育应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以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从层次上分析,会计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它要求会计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素质,这一特点决定会计高职教育不是单纯的“工匠”型人才培养,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能适应会计环境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根据高职教育特色,结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我国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变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的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较快地从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胜任会计主管及以下岗位群工作,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教育应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二个培养层次,即因村施教,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助理会计师证书的会计人才,其中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达100%,助理会计师证书60%。三个结合环节,即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三个核心技能,即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税务与审计能力。“二个层次、三个结合、三个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块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前,深入人才市场调研,全面掌握市场需求及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从职业分析入手,列出会计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各项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根据各项能力及所需的知识要素确定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块。“四模块”的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二)建立“两结合”的教学模式
1•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职业资格直接表现为各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等。这是我国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一套会计职业准入制度,这一准入制度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容纳到教学计划中。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教材制订等既考虑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又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采取专业证书获取与课堂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用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代替相应课程的考核。
2•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坚持理论以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所在,从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来看,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参与“实战”的、能独立完成工作的、能适应企业高速运作的毕业生是企业的首选。把专业知识理论转化为专业基本技能,这要通过一种有效的载体,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单项实训是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岗位基本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技术”课程进行珠算等级水平训练;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参加全国等级考试水平训练;“会计原理”课程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训练;“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重点进行报表编制实训;“成本会计”课程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形成制造成本核算训练等等。综合实训,是在学习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某方面的能力。会计专业主要在“会计实务模拟”、“电算会计”等课程中进行。“会计模拟”方法采用的是设立模拟财务科,由3-4人组成,学员轮流担任科长、出纳、会计等角色,对不同角色技术技能进行实训,最后要求每个学员独立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
3•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校内教学是指随堂进行的理论实践活动。一般在教师讲授、演示和指导下进行,它教给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服务是指对学生试行“科研项目小助手”工程,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在为社会承担课题研究时带上一批学生,让他们当助手,帮助查资料,整理、汇总数据等等,让他们参与到整个课题的研究中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了解新的信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三)探索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导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独唱”的方法。专业课程体系要体现综合技术应用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叙述思路上要突破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指导思想,在掌握必要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在课程的叙述结构上,要突破原来以概念、定律、定理为线索的体系,采取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定量认识的“双循环”结构、以核心实例贯串的结构和“教、学、做”相结合的“三明治结构”;在课程培养目标上要纠正只重知识和理论的倾向,要大大增加操作考核的份量;在教材选择上,要有利于提高职业岗位(专业领域)的技术综合能力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后劲。因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主体,跟随教师的引导、启发,参加实训项目,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种模式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满堂灌”。
(四)建立适宜的考试、考核模式建立以“口试与笔试”、“一纸开卷”、“课业+X”、“毕业证书+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的新型考核体系。
1•口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时,现场抽题,从服装举止、口才表达、内容充实、时间掌握等方面评分;笔试时不直接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是考利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一纸开卷”考试法。“一纸开卷”是一种半开卷形式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规定规格、上面附有有关考试科目内容的纸入场,并可参照纸上内容进行答题。其目的在帮助考生加深知识记忆的基础上,缓解学生记忆的压力,重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课业+X”考试法。如“课业+笔记+活动”、“课业+笔记”、“课业+案例分析”、“课业+口试”等等。课业与传统意义上的作业不同,选题真实,真题真做。课业一般都有选题背景,有课业目标,有明确的任务和考核标准。学生需要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走访、实验等)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才能完成课业。其训练目的是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和锻练通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通过课业了解自己在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两方面的潜力以及需要发展的领域,以促进其自我提高。#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