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成体系
摘要:财务管理理论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其中应用理论又由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和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构成。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来构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则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规律来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财富,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财务管理目标”。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富管理 本金
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对该学科研究对象规律性的认识。学科性质不同,研究任务不同,学科体系结构也有所不同。因而,在构建财务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之前,首先应探明财务管理学科的性质、任务,在此基础上,再具体分析财务管理学科的理论结构问题。
一、构建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
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换言之,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研究过程所得到的结果,正是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作为基础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范畴,一般来说,应具备什么特征呢?黑格尔曾指出:“科学既然必须从完全单纯的,即一般的、最空洞的东西开始,陈述同样也就只能允许对简单的东西,作这样十分简 单的表述,不再附加任何一个字。”[1]((P18—64)这就是说,作为基础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范畴,首先,应是最简单的范畴;其次,应是最普遍的范畴,最普遍的范畴包含着事物最基本的规定,因而包含着后续一系列范畴产生的根据;再者,应是初始的范畴,初始的范畴是事物生长、发育的萌芽与基础,通过这一初始范畴的历史推演,可以孕育出整个基础理论体系来。
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除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以外,还包括财务管理应用理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的逻辑起点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有何不同?应该按照何种顺序构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同样要探明作为应用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所需具备的规定性及其体系构建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那么人类实践活动又具有哪些规定性呢?第一,目的性。实践活动是人类为了自身特定的需要和利益而从事的一种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物质活动。
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特定的目的。目的性,既是人类实践活动发生的原因,也是人类实践活动进行的原动力。第二,预见性。人类实践活动均具有基于对未来实践过程及其结果的预见而发生的特征。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就在自己的头脑中规划出了未来实践活动的对象、条件、步骤、方法和结果,即形成实践的观念,并在这种实践观念的指导、调节与控制下去进行实践活动。预见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第三,可检验性。人类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为了提高人们的实践水平,就有必要对实践活动和指导实践活动的实践观念进行合规律性的检验,而人类实践活动的可检验性正缘于实践活动的结果为检验提供了客观的标准与尺度。简言之,作为应用理论,其体系框架应能体现上述人类实践活动的特征,并具有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功能。也就是说,应以实践目标为起点,按照实践目标确定、实践活动调控、实践结果检验的逻辑顺序来建构应用理论体系(见图1)。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先来看阐述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第一部分。
按照前面的分析,在构建该部分的内容体系时,应先确定其起点范畴,再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路径,将财务管理的本质、财务管理的多样规定性循序渐进地展现出来,以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然而,目前有关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阐述,却通常从说明财务、财务管理等综合性概念出发,平铺直叙地罗列财务管理的内容、职能、目标等,显得十分松散,缺乏理论性与逻辑性。再来看阐述财务管理应用理论的第二、三部分。如前所述,应用理论的体系应遵循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及其功能目的来构建。但现在的财务管理学展现给人们的却只是投资、筹资、分配等一项项活动,以及和适用对象、适用环境、适用条件割裂的一种种方法。按照这样一个体系,我们既无法清晰地把握财务管理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原理,也无法辨证地了解方法运用的相关环境与条件,还极易产生将财务管理仅仅归结为投资决策管理、筹资决策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误导。还要指出的是,现行财务管理学教科书中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脱节。比如,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目的的具体化,是实践主体利益要求的体现,是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得以发生的原动力,在财务管理实践中起着方向性、支配性作用。然而,在现行的财务管理学教科书中,通常只是在总论部分就财务管理目标空发一番议论,在财务管理实务部分却全然不见财务管理目标的踪影,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实际上处于被割裂状态。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也有研究者将“本金”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本金,是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垫付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和增殖性等特点,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体现着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关系。
如同资本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而不是《资本论》体系的起点一样,本金也只是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不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2](P1—4)。第二,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且环境本身是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以环境为起点,又以哪一环境要素为起点呢?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借助一系列范畴才能理清的问题。第三,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
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第四,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但这一差异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长期以来,人们所关注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财务管理应用理论的起点问题,则尚未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有人主张将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起点。如果其所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是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话,那么,按前述的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起点的规定性来衡量,这种观点显然是有道理的。然而遗憾的是,持该种观点的研究者所说的并不是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起点的问题,而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问题。如果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笔者不敢苟同。 #p#分页标题#e#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财富范畴,具备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范畴的全部特征。第一,人化自然,是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界的产物,表现为巨大的财富堆积,财富作为组成人化自然的基本单位,无疑具有简单性的品格;第二,无论是自然经济社会的产品,还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商品,都是财富的存在形态,财富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最具普遍性的存在;第三,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政治的、文化的、思想的上层建筑都是在财富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概言之,因为财富这一范畴具有简单性、普遍性与初始性的品格,所以可以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3](P1—46)。
笔者尝试从“财富”这一范畴出发,依据财富、财富管理的属性及其内在矛盾运动,将财务管理学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运行规律合逻辑地表述出来,从而形成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其要点如下:第一部分,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财富的社会规定性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推移,财富的社会规定性必然发生变化。第二部分,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
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这里所谈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指狭义的财务管理,即企事业、行政单位层面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而不是指包括国家财政在内的广义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第三部分,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第四部分,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2.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因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是对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亦即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描述,所以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本文将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存而不论,仅就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谈点不成熟的意见。既然财务管理目的具有二重性,那么,作为财务管理组成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也必然具有二重性。具体说来,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的财务管理和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而进行的财务管理两个不同的方面。
(1)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目前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一般是按照财务管理活动的环节,即投资—筹资—权益分配来构建的。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应该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构建,而不应该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来构建。也就是说,要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该理论体系的起点,并按照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顺序展开该理论体系的内容。
第一部分,财务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财务管理的规划职能,在于事先描绘出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蓝图,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与措施。财务规划,既是人们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结晶,又是人们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体现。与财务规划职能相匹配的方法有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预算方法,等等。第二部分,财务调控的理论与方法。财务活动过程,也就是人们实现财务目标的过程。在实际财务活动中,财务管理执行调控的职能。财务调控就是指及时捕捉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非正常偏差,揭示非正常偏差的原因,进而把偏差控制在正常的限度之内。与财务调控职能相匹配的方法主要有:明确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将财务指标细化、分解到各个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等。第三部分,财务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财务评价,就是指在财务活动的一定阶段,依据财务活动的实际结果,对财务管理的责任单位、责任人的业绩与财务决策、财务预算等的正确性、科学性进行评判的活动。与财务评价职能相匹配的方法主要有:财务指标体系的制定方法;财务评价的实施方法;财务评价数据、资料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方法;财务评价结果的使用方法,等等。
(2)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果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偏颇与失衡,就会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甚至难以为继。笔者认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该理论体系由管理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管理职能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管理实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部分组成,其要点为:企业对经济利益关系管理的目标,一是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此财务管理被赋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与监督企业理财活动两大职能。为了行使两大职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依据《公司法》、《企业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发挥财务会计及内、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采取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牵制等方法,保护经济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财产安全与完整,等等。
参考文献:
[1]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辑)[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3]周首华,陆正飞,汤谷良.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