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哪里有?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税收激励理论,以2014年-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六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变化、研发投入及企业创新绩效指数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分析了研发费用会税差异对政策实际优惠强度、研发投入及创新绩效指数存在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第四节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现有研究主要基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理论值,即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比例×实际所得税率,分析加计扣除政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没有考虑企业微观层面所处的具体情境。税务总局在制定加计扣除政策时,严格规定了加计扣除的调整事项,企业则是严格按照财务准则的要求执行研发费用财务核算,因此,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必然产生研发费用的永久性会税差异。从研发费用会税差异视角出发,用多案例去研究不同企业存在的会税差异度,进而分析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投入及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拓展和丰富了现有的研究成果。
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现有研究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从企业创新的产出和创新质量方面进行衡量,比如用年度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占比等替代变量,存在指标计量不全面的问题。本文借鉴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编制方法,选取与企业创新活动相关度较高的指标,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成效四个方面构建企业创新绩效总指数,试图解释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指数的影响。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创新绩效指数,能清晰反映企业创新动态发展状况,丰富了有关企业创新绩效指数的研究,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概念界定
一、研发费用
2007年,财政部发布财企[2007]94号文并提出,企业研发费用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八大类。根据研究、开发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账务处理,研究阶段的支出采取费用化处理,开发阶段的支出采取资本化处理。同时,企业研发费用存在三个不同的认定口径,即会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加计扣除税收规定口径。这三大口径在研发费用归集明细、适用行业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会计口径最大,高新技术企业次之,加计扣除税收规定口径最小。会计与税收在研发费用的差异主要有:房屋租赁费、折旧费,研发过程中间试制品等形成的特殊收入,企业委托境外个人发生的费用,办公费、交通费、通讯费、招待费、补充住房公积金等,均不得加计扣除;2018年起,委托境外机构研发费用发生额的80%或境内研发费用的2/3,两者最小值进行加计扣除等。
由于研发费用在账务处理及认定口径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本文的研发费用主要是指企业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流出,即年度财务报告列支的研发支出合计数。企业实际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影响额,是依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后、允许税前扣除的研发费用合计(包括费用化与资本化的支出),再乘以适用税率得出的影响额。
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就是对企业研发支出所实施的加计扣除。加计扣除政策自1996年开始实施,经历了加计扣除范围、加计扣除比例等的变化,加计扣除比例从50%逐步提高到75%,2021年起制造业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其政策规定是: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扣除比例进行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乘以(1+加计扣除比例)进行摊销。
第五章案例分析
第一节案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具体情况
一、案例企业营业收入及研发投入状况
案例企业存在不同的行业地位和收入规模,对企业的研发战略、研发投入强度产生不同影响。因此,需要对案例企业的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及强度进行简要分析。
(一)案例企业营业收入状况
营业收入总额方面,在全球有着较高行业地位的中国中车、比亚迪、京东方A在2020年销售收入都达到千亿以上规模,将这三家归为高收入组(全球领先);在全国有着较高行业地位的复星医药、恒瑞医药和海康威视2020年销售收入规模都在百亿以上,将这三家归为低收入组(国内领先)。
第二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本年加计扣除影响额对次年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
由于存在研发费用会税差异,案例企业享受的实际优惠额度与理论优惠额度存在差异;随着加计扣除比例变化,都将对企业次年研发投入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分析加计扣除比例变化及存在的会税差异度对次年研发投入产生的影响。
根据市场失灵理论,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导致企业的创新活动存在研发投入不足或过度的情况,因此,需要有效的政府干预纠正这种市场失灵现象,并对创新活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基于税收激励理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一种事后激励政策,汇算清缴后结余的所得税资金将激励企业用于加大次年的研发投入。首先,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对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是有效方法,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田晓丽,2016)[78]。但企业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扭曲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应,2018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后,企业向上进行虚增研发费用的程度有所增加,目的为多享受税收优惠,特别是在非高新技术企业(贺亚楠,杨紫琼等,2021)[79]。政策产生的本年加计扣除影响额作为次年的内源融资,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了内源融资能力,且内源融资能力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宋清,魏雪,2018)[72]。其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后,能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优惠,可能降低政府的税收收入,即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却会减少国家税收收入(田晓丽,2016)[78],相等于国家通过减税的方式承担了企业的研发风险。加计扣除比例的提高,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可用资金,缓解融资约束;一方面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分担企业研发风险,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出于盈余管理动机,可能存在虚增研发费用、提前购置研发设备等研发操纵行为,同时在研发费用核算存在会计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现象,导致企业的研发费用所得税汇算产生差异,企业不能完全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降低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优惠强度。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二、研究展望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研究结论,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未来研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会税差异视角下综合考察其他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指数的影响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但企业创新绩效指数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从研发费用会税差异视角出发,探讨政府财政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的交互效应,全面分析国家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指数的激励效应,为有效配置国家财政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二)深入分析研发费用会税差异、研发操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未来可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会税差异度与研发操纵的研究结合起来,探讨企业盈余管理动机下,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影响,防止企业的机会主义动机。同时,可进一步对加计扣除比例增长、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探讨加计扣除比例增长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完善国家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