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报表的优缺点分析
[摘要]现代企业往往是以集团形式出现的,集团内部各成员都有自己的会计记录。但为了反映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就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由于对子公司少数股东利益的不同处理方式形成了三种会计理论,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文通过实例展示了三者的差异。
[关键词]合并理论 母公司理论 主体理论 所有者理论
Abstract:Modern enterprises often appear in the form of groups. Each member of the group all has its own accounting record.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 should be provided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Some subsidiarystockholder s profit is dealt with by different means, which forms three accounting theories. But each of them has its own advantage andapplicable range.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ith examples.Key words:the combination theory; the parent corporation theory; the subject theory; the owership theory
现代企业往往是以集团形式出现的,集团内部各成员都有自己的会计记录。但为了反映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就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由于对子公司少数股东利益的不同处理方式形成了三种会计理论,目前主要有三种合并理论:母公司理论、主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
一、三种理论简介
母公司理论就是从母公司的角度考虑,强调母公司的法定控制和母公司股东的权益,认为在企业集团内的股东只包括母公司的股东,将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排除在外。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和合并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仅指母公司拥有和控制的部分,把合并财务报表看作是母公司报表的延伸和扩展。这一理论的前提是假定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和许多被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组成,合并报表的目的主要是满足母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决策需要。按照母公司理论,在确定合并范围时,通常是以法定“控制”为原则,即以拥有多数股权或表决权决定合并范围,或者通过控制协议来确定合并范围;当母公司在用购买法取得公司的控股权时,对于子公司的净资产属于母公司的部分按公允市价合并,少数股权则按子公司的账面价值反映。合并净收益视为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少数股东应享有的净收益份额列为一项费用。对于未实现内部损益,若为顺向交易即母公司销往子公司则100%地消除,冲销合并净收益;若为逆向交易即由子公司销往母公司,则按母公司相应份额的比例消除。主体理论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应是控制———被控制的关系。控制的经济实质就意味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全部资产、经营等具有控制权,构成统一的合并主体。
编制合并报表应是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构成的经济主体的会计报表,为整个经济实体服务,或者说合并报表应反映企业集团的所有股东权益,而不应该过分强调母公司的权益,对于所有股东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等对待,视为同一主体的共同所有者。按照主体理论,确定合并范围应该以“企业集团”能否控制为标准;多数股权和少数股权的计价应该一致,统一按公允市价合并,并且将所有市价分摊到所有者权益上;少数股权为合并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对于未实现的交易损益100%地消除。所有权理论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不论是母公司理论还是主体理论都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隶属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集团的合并编制报表问题。如某一公司的全部股份是由两个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形成的,各拥有50%的股份,在这种情况下,既没有单一的母公司也没有少数股东权益。此时,便可以用“所有权理论”来解决。这种理论即不强调企业集团的各成员企业所构成的经济主体,而是强调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通过拥有的所有权的足够份额能对另一企业的经济和财务决策实行控制或产生“重大影响”,即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不反映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应享有的损益。在这种理论下,对于其所拥有权的企业的资产负债和当期实现的损益,均按照实际拥有的股权比例合并计入合并会计报表,即采用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报表。
二、三种理论的应用实例
合并财务报表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收益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现金流量表是以前二者为依据编制的,而合并收益表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是一致的。故而只要了解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就了解了所有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程序如下:
1、收买时,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报表中有关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确认商誉,并相应地调整母公司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计价基础。
2、合并时,母公司报表中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和子公司报表中的股东权益属于母公司拥有的部分应于抵销。他们是反映控股和被控股关系的相应而相反的项目。
3、抵销和调整企业集团内部的交易如销售、借贷等对集团的资产负债和收益的影响。
4、调整和抵销之后,就可以把母公司和子公司报表中相同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分别合并。
通常并不要求编制股权取得日的合并财务报表,而且在合并财务报表时还要抵销集团内部的交易影响,但为简化起见,编制股权取得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就足以说明问题。设P公司在收买S公司90%的股权(每股一权)以前,双方的资产负债表的简明表式如下:
S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4400元。90%股份的账面价值为21960元。设收买价格为257400元, P公司支付现金5740元,发行公司债20000元,取得了此项股权,实现控股合并。则P公司在2000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为:
而在2000年1月1日的S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与数据等同于1999年12月31日的。假设按照股权收买日的市价, S公司的存货应重估为5800元,固定资产净值应重估为14100元,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资料分别编制三种理论下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如下:
分录
①借:存货(子公司) 1080固定资产净值(子公司) 1620商誉1080
贷: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母公司) 3780分录
②借:普通股(子公司) 20000留存收益(子公司) 4400
贷: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母公司) 21960对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2440其中
分录①为存货和固定资产增值按比例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和在并购中产生的差异———商誉[25740- (24400×90%+3000×90%)]这些都应调整其对子公司投资的价值。
分录②为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报表股东权益属于母公司所拥有的部分,母公司未购买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为“少数股东权益”。
分录①借:存货(子公司) 1200固定资产(子公司) 1800商誉 1080
贷:对子公司少数股权投资(母公司) 3780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300
分录②借:普通股(子公司) 20000留存收益(子公司) 4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母公司) 21960
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2440其中
分录①为子公司资产增值属于母公司部分和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部分应调整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计价基础和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并同时确认商誉[25740- (24400+3000)×90%]
分录②为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投资与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和子公司的股东权益部分。
分录①借:普通股 18000留存收益 6660商誉 1080
贷:对子公司股权投资25740留存收益的计算式为(4400+3000)×90%,商誉为: 25740-(24400+3000)×90%。
从三张报表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处理和资产总计(负债及权益总计)。在母公司理论下,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被列示于股东权益和负债之间数额为2440元;在主体理论下,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被列示于股东权益内,数额为2740元;而在所有者理论下则未做列示,前两者的差异在于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也是以公允市价列示。在母公司理论下,合并报表的资产总额为190540元;主体理论为190840元;所有者理论为187890元。数额最大的为主体理论下的190840元,母公司理论的数额比其少300元,差异来自于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因资产重估增值而增加的部分(母公司理论要求按账面原值反映);所有者理论的数额少了2650元,差异来自于主体理论为反映的属于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部分。
三、三种理论的比较
不同的合并理论引起合并报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子公司资产、负债公允市价的处理、合并净收益、内部交易损益及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权损益的处理上。因而在不同合并理论下的合并会计报表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说来如下:
1、在母公司理论指导下,合并会计报表的主要特征⑴公允市价成本只由母公司所拥有的那部分资产和负债分摊,少数股权仍以账面价值反映在合并报表中;⑵合并商誉属于母公司,它以应享有的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市价为基础计算,与少数股权无关;⑶少数股权一般列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负债项目下面,而不作为股东权益处理,合并股东权益仅包括母公司股东的权益。#p#分页标题#e#
2、在主体理论指导下,合并会计报表的主要特征⑴子公司的资产负债以公允市价列入合并报表,市价成本分摊到子公司所有的资产和负债,包括少数股权部分;⑵合并商誉由子公司全部市价形成,所形成的商誉属于所有的股东;⑶少数股权作为合并股东权益的一部分独立地反映于合并报表中的股东权益部分;⑷少数股东应享有的损益视为合并净收益在不同股东之间的“利润分配”,而不视为一项费用。
3、在所有权理论指导下,合并会计报表的主要特征⑴子公司的资产负债以公允市价列入合并报表,但只列入母公司应占得份额,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即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不出现“少数股东权益”;⑵合并商誉也按母公司的股权比例计算确定;⑶合并净收益只反映母公司股东应享有的部分,不反映“少数股东损益”,对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母公司的股权比例剔除。
四、结 论
不同的理论形成的合并资产、负债和损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合并财务信息的揭示产生一定影响。它们所产生的差异关键在于对子公司少数股东在子公司中所占的资产权益的份额的处理方式不同:在母公司理论下子公司少数股东所占的资产份额以账面价值反映在合并会计报表上,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反映在合并会计报表的股东权益与负债之间,子公司少数股东在子公司中所占的资产权益的份额作为集团的一个“特殊部分”;在主体理论下少数股东所拥有的份额也以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会计报表上,少数股东权益也反映在合并会计报表的股东权益内,子公司少数股东在子公司中所占的资产权益的份额作为集团的一个“普通部分”;在所有者理论下子公司少数股东所占的资产份额以账面价值不反映在合并会计报表上,少数股东权益也不反映在合并会计报表内,子公司少数股东在子公司中所占的资产权益的份额不作为集团的“任何一个部分”。可以说没有一种理论所形成的财务信息在反映集团整体上是完美无缺的,有着各自的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具体说来如下:
1、所有权理论强调的是母公司所实际拥有的而非控制的,这显然违背了合并会计报表所强调的“控制”的经济实质,且人为地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分割为两个部分(合并与不合并部分)使合并信息让人费解。但当子公司同时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联合控制,既不存在法定控制也不存在少数股东,这时采用该理论下的比例合并法对被控主体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还是比较适宜的。
2、主体理论是强调母公司的“控制”权,合并会计报表是按完全合并法编制的。这与“控制”的实质经济相一致。方法也相对简单明了。但它在反映子公司少数股东在子公司中所占的资产权益的份额时却违背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而且没有考虑合并财务对母公司股东和子公司少数股东的重要性不同这一事实。
3、母公司理论可以认为是所有者理论和主体理论的折中,它以股权为基础又包含少数股权,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二者的优点。但它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采用两种计价既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又不反映市价;少数股权的列示方法又使人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产生困惑,还有一点就是工作量太大。虽然实践中以母公司理论最为常用,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得在合并工作中还要结合其他理论。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化,新的合并理论必将产生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常 勋.财务会计三大难题[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项有志.企业并购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3] JoheR. E. Paker, Geoge. C. Baxter: Advanced CorporateFinancial Reporting [M]. Hoomewood, Boston, MA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