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会计学原理的知识教育体系的教学效果分析
摘 要:《会计学原理》内容体系复杂、概念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我们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教学心得,主要是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搭建知识体系框架,将复杂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同时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 教学教法 知识体系 专业技能
《会计学原理》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大多开设于一年级。对于初次接触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以前没有进行过社会经济知识方面的学习,作为初学者在观念上需要有一个接受和认知的过程,所以他们普遍感觉《会计学原理》概念抽象、内容繁多、知识体系复杂,容易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因此探讨《会计学原理》教学对如何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说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一、突出主线,进行系统化教学
《会计学原理》体系比较复杂,概念繁多,应强调在众多环节中找出主要线索,构建有机的知识体系,以普遍联系的方法组织各知识点的教学。不应让教学内容之间划清界限、互不相干。在进行系统教学时,要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让学生将整个知识体系各知识点的组成情况一览无遗。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可先搭局部,再构建基本框架,即先学习各知识点的基本知识,在最后总结时再找出相互间的联系。
(一)重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课堂教学概论、会计要素等部分是《会计学原理》知识体系的基础,对本课程以及其他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将其课堂教学的地位予以强化。概论部分有较多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有观点认为,该部分内容抽象,概念多,对初学者而言难度偏大,因此应淡化其课堂教学,将重点放在其他章节的实务操作上,概论部分主要以记忆为主。这种观点对教学的进一步进行十分不利,作为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理论部分,概论部分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日后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针对新生的特点,本章的教学还具有让学生转变既有观念、接受社会经济理念的“观念入门”的作用,为将来学习经济类专业课程提供帮助。因此应重视该部分的课堂教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样的现象可以从学习迁移的角度来探讨。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如果是积极的,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正迁移;如果影响是消极的,则称之为负迁移。学生们对基本概念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后,再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就会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上也会培养出充分的自信心,对日后的学习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而学生对基本概念一知半解,甚至知难而退,就会对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产生误导,以致于厌学、畏学。学习的这两种迁移效果在学习效率上表现是大不一样的,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功底,以达到正迁移的效果。
(二)对会计实务部分教学的探讨从课程内容来看,实务部分各章节内容是以七个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编排的,涉及到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会计实务操作。其中的核心部分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的内容包括借贷记账法和工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这两章内容构成课程教学的核心重点和难点,下面以复式记账知识体系的教学为例进行探讨。借贷记账法知识体系包括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各类账户结构和会计分录等几部分。对于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应将相关联的各部分联系起来讲解。首先,应着重讲解五大会计要素的内在联系,然后以其联系形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等式,再以经济业务实例深入分析九种要素变化类型并得出结论:任何经济业务均不会破坏会计等式平衡关系。这样就建立了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复式记账法的形成及原理,由此引入借贷记账法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记账符号的真正含义,深刻体会“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从而掌握借贷记账原理。最后,以简单的经济业务为例讲解各类账户增减变化形成账户的借贷结构,进而编制会计分录。这样,将若干个抽象的知识点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明显提高。“工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部分是借贷记账法教学的延续,系统地介绍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各阶段的经济业务及核算内容,涉及到经济业务、账户、会计分录等方面的知识。抽象的概念加上错综复杂的各方关系,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学上应力求做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在该部分教学一开始就总括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构成及相互关系,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分三个阶段:采购生产销售。然后简要说明各环节的经济业务内容,该部分教学时机应放在本次课最开始,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效率较高。教学语言应简明扼要,不要过细地说明某一个具体内容。这样,先让学生建立起各环节经济业务的轮廓,初步搭建起知识框架。最后,对该部分复杂的核算内容的讲授以两条主线逐次展开:一条是成本的形成和结转,另一条主线是损益的形成及结转。以成本的形成和结转为例,反映在具体经济业务上是:采购材料验收入库出库生产产品完工入库出库销售结转利润。相对应的成本形成是:物资采购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这两条主线的每一个环节都由相关的业务核算构成,形成各自小的知识体系,这些相互联系的子体系又形成了工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系统。讲授具体业务时注意强调核算的规律,课程小结时应归纳各部分的联系。这样就较好地将内容繁多、学习难度较大的成本形成和结转内容进行了条理化、体系化,指导学生找出学习规律,举一反三,增强学习效果。
(三)对《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方法几点看法
1.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基础理论教学不能急功近利、推进过快,否则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特别是新体系的基本概念,需要启发学生运用新的思路来接受新观念。学生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容易以老观念来理解新学的内容,往往觉得新知识抽象、难学。有的学生甚至用以前积累的知识来理解新内容,结果往往会发生误导,造成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对日后的深入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借贷记账法中借贷符号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地启发学生学习思路极为重要。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接受新概念的思路,设身处地逐步引导学生接受新观念。一旦新知识体系的基本观念被学生接受,其他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加快进度,甚至可考虑安排学生自学以控制教学进度。在这里需要注意:
(1)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线条清晰简洁,切忌思路复杂甚至混乱。
(2)循序渐进不等于什么都要详细说明,更忌讳添枝加叶追求“完美”。否则会导致学生理解混乱,形成“你不讲我还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的被动局面。
2.重点教学避免四面开花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体系时往往被老观念老思路先入为主,容易发生误导现象。刚接触到新知识体系的基本概念时,往往对不同的概念分不清彼此。因此授课时应紧紧抓住教学内容框架的支柱部分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对少数重点内容的理解上。学生吃深吃透重点内容,其他的枝节性概念理解起来就会比较顺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知识的正迁移的表现。在学生刚接触新概念体系时不应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因为从学生理解内容的角度出发,这样做会导致学生对多处内容理解不透,不能有效理解知识体系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特点,有时甚至还会彼此混淆,发生负迁移现象。同时学生注意力的频繁转移容易疲劳,降低了学习效率。#p#分页标题#e#
3.实例的应用基本概念是人们将事物的认知由感性认识加工整理后形成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在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直接面对基本概念,采用“以理性讲概念,以概念讲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感到抽象和乏味。因此应注意将基本概念和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现象结合起来,以实例充实其中,走这样一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路,抽象的概念就会显得直观、易接受。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实例的选择注意以下几点:(1)实例应紧扣主题。对初学者而言,单刀直入切中主题的实例在理解上更加简明扼要、容易理解。(2)实例应短小精悍,篇幅不宜过长,以免挤占课时,喧宾夺主。(3)实例应贴近实际,易于初学者理解。例如,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对比分析时,可以用班费的记账为例,班费使用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的收支,业务量少且变化单一,能够记录现金的收、支、存即可满足班费的管理要求。因此班费收支业务一般采用单式记账法记账。相对于企业的经济业务,人们要求了解的是经济业务引起的诸多要素的变动情况,因记账时应同时反应多方面变动的情况,比如向银行借款,在记录银行存款增加的同时反映对银行的负债增加两方面变化,应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这样的实例对比使学生理解了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的概念、相互关系、适用情形等知识点,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
二、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针对社会对财经类大专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变化,应将学生《会计学原理》专业技能训练纳入教学体系,成为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一方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成,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基础理论和核算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会计学原理》有大量的内容涉及到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程序等部分组成技能教学体系。该课程一般不设专门的实训课程,可以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在日常教学中辅之以相关环节的手工账务模拟的讲解,以课堂讲授为辅,学生练习为主。针对《会计学原理》的特点,技能训练不应贪多求全,应将其目的定位于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原理性学习和账务处理程序的理解上。可以精选出二、三十笔业务,着重训练记账凭证的编制、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会计核算程序宜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或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整个训练应注意控制题量和难度,学生训练应放在课余时间,适量安排课堂辅导。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账务模拟教学应结合在相关章节教学内容之后进行,使学生系统学习该环节的内容后能够结合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技能训练,同时这样也不会过多挤占正课时间。进行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概括水平。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概括水平,使学生们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学习十分有利。
其次,进行适当的课堂实训辅导学生对技能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避免盲目、提高效果。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例演示,再让学生练习。这样,学生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练习量越大,对知识掌握得越牢固,从而在技能训练上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再次,注意学生练习结果的反馈。技能的练习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其练习的结果。因此需要进行一定份量的课堂辅导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得到解决。应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及时反馈,以督促学生加强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对发现的大部分问题当堂予以解决。
三、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授课语言的组织《会计学原理》知识体系复杂,知识点较多。因此授课语言一定要条理清晰,简洁明快。应避免出现过多的饰词和复杂的语法。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增加其理解的难度。语言上要有节奏,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注意语气的变化,应避免平铺直叙或出现犹豫不定的语气。
(二)建立有效的教学效果的回馈机制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应经常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情况。首先,应形成课堂讨论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督促并检查学生课堂内容的复习。其次,适当进行课堂辅导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灵活性大的基本概念题型可专门抽出一定学时加以辅导、抽查,便于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再次,配合技能训练适量布置业务练习,及时批改并做课堂讲评。《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所有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我们愿与其他教师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同时在这里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呈现给大家以求批评探讨,以期提高《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M].北京:立信出版社, 2005.
[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 (美)斯莱文(Slavin, Robert E.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 [M].姚梅林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4] 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 陈桂生.现代教师读本[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