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型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上机模拟实训, 案例分析, 深入企业实际进行社会调查, 学生岗前实习, 操作技能考核等。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 大部分学校几乎就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在课程学习中, 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 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拿到了毕业证,但他们却缺乏实际操作技能, 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习和考核中, 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实践性极强, 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 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 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 第二, 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 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 的管理技能。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 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剖析案例,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 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 其次, 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提示、总结; 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 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 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带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安排, 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再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 还是具体操作方面, 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 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 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 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 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p#分页标题#e#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 加大实验、实训力度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 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 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 适当增加实训课时, 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 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学校与企业合作, 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 同时企业与学校合作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 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 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 的需求。同时, 与企业开展合作, 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 使高职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 从而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 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 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 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 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因此, 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