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制度的存在与解决对策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单位没有一套完善的控制制度,造成财务收支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单位内部人员经济犯罪时有发生,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国内外实践证明: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维护资产的完整和安全,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和全面而制定实施的规章与程序。
新《会计法》对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基本要求,即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相分离。据此,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经办、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即经济业务的审批、办理、记录以及相关资产的保管,应当指派给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各步骤应当委派不同的部门或人员承担。会计工作应当予以适当分离。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1 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性、严密性
1.1 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指在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对前面所完成的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同的工作责任和分工、凭证和记录、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在一项业务发生、完成的全过程中,从审批、票据审核、收付、制单、复核、记帐及核算的各个环节,都能根据岗位职责对前一环节的工作进行审查,并完成自身的工作,以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也就是说内部牵制包括了体制牵制,簿记牵制、实物牵制等方面。
1.2 岗位轮换。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某一岗位的任职时间。建立严格的轮换交接要求,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指示出制度的缺陷和管理的缺陷,以便及时修正相关制约制度。
1.3 内部稽核。通过设于财务管理部门但超脱于财务业务的人员来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运行情况与财务管理目标一致程度进行稽查,核实并予以评价。通常由财务部门主管或指定专门的小组来完成。
1.4 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进行审计,对制度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2 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内容
2.1 合法合规性控制。即每项经济业务必须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必须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开展。#p#分页标题#e#
2.2 责任控制。为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有序、有效地进行,单位内部要职责分明,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对何处业务应由何人办理、手续的传递时间和传递顺序,都应作明确规定,从而保证业务活动的质量,保证会计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尽责尽力。
2.3 不相容职务的控制。即把不相容的职务交由两人或两人以上部门或人员担任,便于相互牵制,防止舞弊。例如报销审核人员不能同时兼任出纳;采购人员不能兼管实物验收工作,更不能兼管记帐;出纳人员不得兼记债权债务帐等等。
2.4 业务程序标准控制。对每项业务活动,按规划、审批、执行、记录和复核五个步骤建立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这五个步骤中,审批与执行,执行与记录、记录与复核必须分开。
2.5 复核、稽核控制。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就其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核对,保证帐上、帐证、帐实相符,降低经营风险,避免差错和舞弊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2.6 人员素质控制。这除了对人员本身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外,还应在人员的选择、使用、培训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
3 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3.1 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并从制度上保证它正常运转。
3.2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督查力度。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在进行各项业务审计、检查的同时,还应检查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运作是否有效。
3.3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层次。从理论上讲,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层次增加,单位内部经济舞弊犯罪的可能性减少,内控效果就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就强。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过于追求单位内部控制的层次,而应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才能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总之,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即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会计监督,杜绝会计及信息失真的必要环节。这对于防止内部人员经济犯罪、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