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财务会计硕士论文:我国财务会计的主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分析与归纳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3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11240750072589
  • 日期:2011-11-2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我国财务会计的主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分析与归纳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财务会计学三门主干课程教材或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结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实施的大背景,对如何优化现行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会计学 教学内容 改进
 
一、引言
财务会计学课程体系经过会计教育界、学术界的长期探索和实践检验,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相对成熟稳定的架构,即由基础会计学(或者叫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个层次的课程组成。这三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在教学中,如何衔接好三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对提高财务会计学科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和翻新,会计改革也日新月异。这导致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在方法层面处于不断变化、在数量层面处于急剧膨胀之中。尽管各高校在财务会计有关课程的课时上均作了一定幅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增加上),但是,财务会计课程教师同行们纷纷感叹现有的课时难以完成该课程应包含的教学内容。尤其是2006年我国颁布了与国际基本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后,使得财务会计课程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本文将三门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研究现行课程之间的内容分工和衔接中的主要问题,从而进行整体协调和加强课程间的衔接,是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解决有限课时与日益增加的课程新内容之间的矛盾必然选择。
 
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的广度和深度的把握存在误区
基础会计学作为基础入门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初学者掌握“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基本理论部分的核心是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等式、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的核心是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展开的会计核算循环过程和基本方法。由于基础会计学属于的基础地位,其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稳定和成熟,会计改革和经济发展对该学科的主体性内容影响也不大。但是,从财务会计学三门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看,该课程在目前高校中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基础理论部分的广度和深度的把握存在误区。笔者从不少高校的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中发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的在广度上有扩张的趋势。如不少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包括单独成章成节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有部分高校的大纲还包括了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这种内容安排的弊病是过多地介绍了与基础会计学核心内容不直接相关的抽象概念,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现行各高校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一般也包含了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原则等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这就需要与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部分作合理分工与衔接,不能简单重复。#p#分页标题#e#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的体例和内容与中级财务会计存在较大的跨度
由于基础会计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理解必要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循环过程和方法,目前该课程绝大多数教材中对基本方法和技术部分内容体例是以工业企业的供、产、销过程的简单业务为背景,按会计核算主要循环过程为主线的体例结构进行展开的。目的在于使初学者掌握复式记账法下从凭证到报表编制的整个核算过程和基本方法。这与中级财务会计主要按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展开的教学内容体例相比,不仅教材内容体例发生极大变化,而且,面对的会计处理业务和方法一下变得纷繁复杂,很多学生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难以处理好与不断更新、增加的会计准则内容的关系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基础会计学的后续课程,是在企业(公司)范围内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本依据,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专门程序和方法,着重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具有实务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该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处理企业发生的具有共性的交易或事项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体例结构一直比较稳定,教学界同行的看法也基本一致,但是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最新会计准则体系内容的问题上,不同版本教材、不同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存在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体现在对于新会计准则的众多内容在有限的课程学时中应该放映的广度和深度的矛盾处理上。在新会计准则体系已经颁布实施的情况下,这一矛盾将更甚。此外,我国除《企业会计准则》外《,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仍然有效,只是适用不同的企业类型,同时,准则与制度、制度与制度之间还存在不少具体的差异。这又使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存在是否需要兼顾会计标准间的差异问题。
(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我国会计学本科专业中,单独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只有十余年的历史,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在很多高校还不到十年。虽然目前该课程已经作为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了,但是,与其他两门财务会计课程相比,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组织的情况看,该课程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建设不能反映我国会计改革的最新步伐和我国会计实践的需要。由于在开设高级财务会计之初(约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企业面临的主要日常业务基本上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已经交代,所以,早期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基本上是借鉴国外类似教材的内容,在处理依据上也以介绍国际准则或者西方国家的处理要求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改革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与国际准则基本趋同的新准则体系颁布的情况下,尽管国内各高校也纷纷修订编著各自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但是与中级财务会计相比,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对我国会计改革最新成果的反映还远不如中级财务会计及时和充分。#p#分页标题#e#
(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体例和内容缺乏统一性。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体例在教学界一直没有个统一的说法,凡是除了中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企业通用性业务之外的所有内容,包括企业非普遍性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和新兴问题均可以归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所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具有专题性。而对于专题的多少问题,体现在目前各高校的不同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或教学大纲中,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差异很大。实际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新经济现象和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企业的并购、股票上市、融资租赁、跨国经营、重组破产等经济现象日益普及和频繁,特别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合并、外币折算、金融工具、套期保值、职工薪酬及租赁等特殊业务和新兴业务都作了规范。这表明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内容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各自为政和随意性现状,说明该课程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初把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的“加餐”性质的陈旧认识仍然存在。
(3)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时的不足(多数高校的课时在50学时左右),很多应在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即使写进了教材也无法列入教学大纲,从而造成整个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空白和断层。
(五)课程时间安排中的衔接问题
笔者从不少财经类高校的培养计划的了解中发现,有些高校对三门课程的开设时间没有做到前后的连续衔接,课程安排存在隔学期、甚至隔学年的现象。由于三门课程的知识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这种间隔式的安排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极为不利。
 
三、对优化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几点思考
(一)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三门课程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加强三门课程间的内容分工与衔接。
2.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服从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强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二)几点具体建议
1.关于基础会计学我们认为,基础会计学作为入门课程,其教学目标的核心是让初学者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循环过程和方法,对于基本理论的介绍不宜过多、过深,这个“度”应该以能理解和清楚企业会计基本方法和技术的要求即可。从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角度看,基础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应服务于基本方法和技术之需,不宜追求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完整展现财务会计理论。比如,对于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等假设和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诸多原则在基础会计学中不宜单独成章成节地予以教授,完全可以不讲。但是,对于基础会计学中作为入门知识必须具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会计等式、会计要素、复式记账等必须讲清楚,对于与理解基本会计核算循环直接相关的会计分期、权责发生制等假设或原则可以结合账项调整等内容时予以引出介绍。此外,由于基础会计学侧重会计核算循环的体例安排,从而相对弱化了会计要素的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这是造成它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存在很大跨度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基础会计教学目标所侧重的会计核算循环过程和基本方法,是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的“明线”,在“明线”的背后,实际上还有一条沟通中级财务会计的“暗线”——即,基础会计学所侧重的这些具体核算环节和方法都为对六大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服务,“六大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主线。所以,教师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条“暗线”的关注。比如,可以在财务报告的编制的教学过程中侧重说明这一“暗线”。#p#分页标题#e#
2.关于中级财务会计学该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处理企业发生的具有共性的交易或事项能力。该课程理论性和实务性并重,会计业务可以涵盖企业的所有通用性业务。
如何克服有限课时与无限业务内容之间的矛盾是该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跟着会计准则或制度走,更不能变成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详细操作说明,但应该反映相关准则的最新成果,要把相关准则的成果融合到教材和教学内容中去。至于融合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应该避免内容上的求全,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服从于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我们认为,对于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与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准则的主要规定毫无疑问应融合到课程内容中去;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几项准则,应该分别结合有关资产、负债、收入等要素的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有关章节进行适度介绍,这里的“度”以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某项准则的基本思路就足够了,即起到“师傅引进门”的作用。比如,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可以在某资产要素的章节中专列一节,说清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含义、会计处理的主要原则——根据该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从而决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并确认交换损益,并精选一个实例予以说明就足够了。该准则的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是让学生明白准则规定的理论基础是收入现实原则的运用。没有必要在每个资产要素下,均涉及非货币性交换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对支付或收到补价以及换入多项资产情形等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说明,这些细节性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作为引申性问题提出,引导学生课后通过自学去掌握。作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任课教师,不要受教材或准则的束缚,埋头于灌输知识,而是要凌驾于教材和准则内容之上,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
至于是否需要兼顾准则和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异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刻意兼顾,否则,容易把该课程讲成了“比较”会计学,舍本求末。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实质看,主要体现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层面,准则和制度对于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依据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并无差异。所以,比较可取的做法应该融合了相对更为复杂和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自然就不难理解和应用了。#p#分页标题#e#
3.关于高级财务会计从教学目标看,高级财务会计通过对一系列特殊、复杂或新兴业务会计问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财务会计综合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思维能力。从新会计准则体系内容和我国会计实践的需要看,归属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加餐”了,而是我国企业需要实际面对的重要会计事项了。所以,从内容上看,高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关系。要改变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各教学单位应该重视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内容建设,建议财经类院校之间或者财政部牵头研究和统一该课程的体系内容,克服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无章无法”的局面;其次,借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颁布的东风,重视教材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完善,使该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能充分立足和融合我国有关现行准则的最新成果。按笔者的看法,新准则中的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外币折算、企业合并、套期保值、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应融入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对于租赁、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列报等几个准则的内容,应在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之间进行分解。从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角度看,物价变动会计是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上等”教学材料,但是从实用性和课时限制的权衡考虑,可以不作为课程教学内容。
4.其他方面的改进教学过程是教和学双方面配合的过程,从学生角度考虑,我们应加强课程安排中时间上的连续性。此外,应该大力改变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教材的写作风格,克服目前财务会计教材多数是准则或制度的简单解释和应用说明的呆板、枯燥情况,缺少应有的理论阐释和归纳分析,这种缺少“人性化”的教材风格为教师上课留有的“发挥余地”很大,但是不利于学生的自学,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反过来又加剧了课时有限与教学内容无限之间的矛盾。与西方国家的同类教材相比,我国的财务会计教材涵盖的内容虽然类似,但是在厚度上只有人家的一半不到,其中少掉的都是对学生的“关爱”,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另一方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上已经基本趋同,但是西方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却没有引进到我国的会计教学实践中,这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引起重视。据笔者了解,教材风格的长期呆板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按目前的政策,主编一部教材的科研成果量或者其他效用远不如在《会计研究》发表一篇文章。
 #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周宇.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我国财务报表质量的改进.会计师.2007,(06).
[2]孙文刚.论资产负债观的确立.齐鲁珠坛.2005,(06).
[3]李艳花,刘辉,詹德超.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浅析.河南科技.2006,(10).
[4]贾小能.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6).
[5]杨乐,徐芳.对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思考.财会月刊.2007,(09).
[6]杨海燕.论资产负债观的确立.经济师.2007,(02).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