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商业会计论文:完善的会计制度对商业银行产生现实意义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35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10210715392479
  • 日期:2011-10-2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完善的会计制度对商业银行产生现实意义研究

摘要:会计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标准,是有效组织会计管理工作,产生相互可比,口径一致的会计资料的依据。随着我国加入WTO,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商业会计论文 同业竞争日渐加剧条件下,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建设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稳健、规范、灵活、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方式,实行稳健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制度 现实意义

1 完善健全会计制度,对保证和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现实意义
1.1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适应我国加入WTO,促进商业银行会计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各国经济的发展,必然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改革商业银行会计制度,适应加入WTO的要求。面临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会计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按国际惯例披露会计信息,以便将银行自身业务功能、产品服务、经营实力、经营管理水平等会计信息展示给国内外的社会公众,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但目前,由于会计核算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更不符合国际通行的惯例和作法,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更缺乏统一的国际会计语言和透明度。因此,进一步按照国际惯例和标准,来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一致性、合规性,保证商业银行经营与国际接轨。
1.2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和职能的需要现行的《会计法》突出强调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要求。然而现时期商业银行由于核算体制分散,各部门核算基础和标准不一,核算秩序混乱,使乱用会计科目、帐外核算经营、编造假证、假帐、假表等不规范的会计行为随处可见,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难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分散,基层行处核算秩序混乱的主要根源在于银行内部会计基础薄弱,会计机构内部的岗位分工和劳动组合不尽相同,会计人员缺乏现代商业银行会计所应具备的经营理念和综合素质,会计业务的岗位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会计人员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使会计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因此,必须加强银行内部统一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使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以便充分保证会计工作更好地渗透到银行经营的各个业务环节,充分发挥职能。#p#分页标题#e#
1.3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促进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作为一种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其首要的职能就在于正确核算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为会计主体的内部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但在现时期,受商业银行长期行使宏观反映职能的影响,其会计信息的反映重点常放在银行执行信贷计划等宏观需要上,主要考虑了监管部门的要求。而对改进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所需的微观信息则缺少相关性和针对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强,除了分散体制因素外,缺乏一个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体系,是其主要原因。缺乏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科目体系,势必带来了信息标准不统一、可比性差、信息分类太粗、可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看,当前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建立一整套集中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和科目体系,来解决会计信息口径过粗、归并不合理、不统一、不准确的问题,以提高其相关性,满足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

2 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变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1 合法性。会计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标准,也是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更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因此,现行《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突出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法律地位,强化了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同时也作为法律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对商业银行赋予了不可争辩的法定义务。
2.2 稳健性。实施稳健性原则对银行经营者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银行经营存在各类风险,实施稳健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使其在实际发生之前引起重视,起到了预警作用,有利于商业银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实施稳健原则有利于充分披露银行的经营风险,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3 相关性。会计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系统,其首要的职能就在于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为会计主体的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核算信息。健全的银行会计核算体系,能充分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揭示经营风险的相关信息。
2.4 统一性。商业银行现行的会计制度仍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银行内部因机构设置需要,将部分会计核算切块分割在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导致会计核算不统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银行会计管理无力实施集中统一管理。作为集团化统一法人主体经营的商业银行,必须改变分散式的会计管理模式,建立集中统一的大会计管理模式,即将分散在各业务管理部门的一切会计核算归集到会计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2.5 先进性。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作为信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其规模和速度远远领先于整个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对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和手段也提出了挑战。在一个全新的网络会计时代来设计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制度,必须充分考虑电子商务发展对传统财务会计的新挑战。#p#分页标题#e#

3 商业银行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3.1 严格按照资产定义,合理确认各类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确保资产价值真实可靠,提高资产质量。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因此,有关贷款的详细信息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至关重要。从资产负债表上看,中国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分类往往是“多维立体”的,这样的会计信息看似丰富,实际上由于各种分类标准的交叉与混用,反而降低了贷款信息的决策参考价值。对于贷款分类信息的反映,国内银行可以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国外商业银行对贷款一般是充分利用现代大型计算机与数据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分类标准进行详细统计,从而更好地满足银行自身管理的需求。在信息披露时,在资产负债表内按一种分类标准披露贷款信息,贷款的其他分类信息则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近年来,银行利用自身的信用开展担保、承兑等业务日益增多,相应地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一旦化为现实,则集中体现在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及担保业务垫款中,为了充分揭示这种风险,商业银行应将这类贷款性垫款与正常贷款分别核算,同时,对这类垫款应当计提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3.2 按照负债的定义,合理确认和计量商业银行的预计负债,充分披露或有事项。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中,对存款信息进行多维披露,实际是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注重披露存款的流动信息,至于存款其他方面的分类信息,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商业银行会计改革,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对发生或有损失可能比较大的或有事项,应在表内确认和计量或有损失和预计负债。此外,要总结和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制度中还应强调对商业银行各类或有事项、发生巨额损失的可能性等相关性内容,作出充分的会计披露的规定。
3.3 按国际惯例,科学规范商业银行贷款呆帐准备的会计核算制度。国外一些商业银行提取准备金着眼于其总体资产的质量,而不仅仅针对贷款的质量。从这一点出发,可将各国商业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特定类别的资产(主要是贷款)的可能损失所提取的专项准备金;另一类是针对总体资产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损失所提取的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与普通准备金的划分对商业银行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两者相结合的体系既考虑了特定资产所存在的实际风险,又考虑了总体资产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充分体现了稳健经营的要求。这种准备金制度体系已成为国际金融界的主流,也应当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方向。对我国商业银行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规定商业银行应提取普通准备金,其数额为商业银行主要资产的1%;二是规定商业银行应提取专项准备金,包括按贷款的一定分类标准提取的呆帐准备金,针对固定资产提取一定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投资提取一定的投资风险准备等。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按照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如果完全按贷款的内在损失计提呆帐准备,估计应提取的呆帐准备将是现在呆帐准备余额的若干倍。在现阶段这将大大超过商业银行的实际能力,使其难以为继。同时,也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巨额亏损,进而可能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因此,贷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应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在过度时期内,应当允许商业银行在兼顾质量与效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前提下,按照“先优质贷款后劣质贷款、先增量贷款后存量贷款”的原则,先在部分资产质量较好的贷款品种以及新发放的贷款中推行新的准备金计提制度。#p#分页标题#e#
3.4 按国际惯例,科学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制度。目前国内尚无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处理的统一要求,有些银行将所有的衍生金融产品放在表内核算,另一些银行将部分衍生品放在表内核算,将另一些衍生金融产品放在表外核算。从长远看,比照国际会计总则的要求,将衍生金融产品在表内确认并在当期损益中确认公允价值的变化是该领域会计的发展方向。但是,从总体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基本上都是以套期保值为目的,且委托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进行,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产品的要求尚不十分迫切。另一方面,对于衍生工具会计处理的规范要求,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一步到位地要求表内确认衍生金融产品,可能会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先要求商业银行在表外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并对其披露方式进行规范,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借鉴国际会计界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产品,是更稳妥的选择。

4 推进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变革,需要研究和注意的相关问题
4.1 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广泛运用,要求在制度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制度在系统中的实现问题,将会计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商业银行制度建设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制度建设与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问题是制度建设滞后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制度的制定者不仅要熟知国家的会计制度和本行的业务管理方法,而且要对计算机的实现方式和系统设计有充分的认识,要从计算机的角度去考虑、思考制度建设问题,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视角去进行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会提高制度的适用性和执行效果。如通过明细帐户设置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大大解决科目设计中所不能解决的管理信息不足的问题;通过系统自动对帐,会大大提高对帐效果等。另一方面要取决于监管者的要求。目前国家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尤其是在会计基础管理方面的规定已经明显不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制度制定的空间,使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处于两难境地。
4.2 应注意灵活性和适用性。业务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是提高制度灵活性的内在要求。业务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多、计算机运用的不断深入,都会对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新要求。增强制度的灵活性和相对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制度建设中不可能洞察业务和管理方式的未来全部变化,但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提高制度的效率无疑是有益的。制度设计的灵活性,必然会带来与之相适应的需求和软件设计的灵活性,同时也会提高对新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兼容性,避免制度频繁变动。如在会计帐务体系的设置和科目架构的确定上,如果能够灵活选择、前瞻考虑,就能够减少因制度调整而带来的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大幅度修改;又如按照国际通行的信息披露标准提前做好信息披露的准备工作,对增强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运做能力,迎接入世挑战具有重要的作用。#p#分页标题#e#
4.3 充分体现内部控制的思想和理念。会计控制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会计内部控制体现在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关会计内部控制的规定都应体现在会计制度中。在会计制度建设中,要将内部控制的思想和理念融于会计制度中,严密手续,规范操作,严格各项业务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方法和程序,以防范金融风险,保证资产安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