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系统的策略分析
摘要: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体制是高等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首要内容。财务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调节和反映财务关系的制度和方法,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以及企事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责、权限方面的财务制度、方法和管理形式。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等学校财务关系的表现形式,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权限划分和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体系制度。可见,财务管理体制问题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根本性问题,研究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问题,也必须从建立良好的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入手。
关键词:财务管理 高等学校 体制问题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与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且受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一直被视为由政府支出的公益性福利事业,高等学校属于政府办学,政府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学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经费由政府统一提供,招生由政府统一计划,毕业生由政府统一分配,课程由政府统一规定,高校没有办学的动力和压力,财务也实行单一的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这种财务管理体制是适应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逐步完善,高等教育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高校成为独立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经费来源由政府统一拨款方式转变为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新局面,由此带来高校投资主体多方面、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工作多层次的新局面。市场经济的建立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高校目前的财务管理体制仍然未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传统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二、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
1、财力过于分散的管理模式导致高校经费不足和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各级领导很少有成本效益观念,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和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财力分散,各自为政,不能集中财力,各院系都未设置正规的会计人员,大量的资金滞留在院系中发展,未上交给学校一级财务管理,造成学校经费严重不足,并使这部分滞留在院系中的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2、投资决策缺乏严肃性,导致经费缺口不断扩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近几年来,高等学校不断扩大规模,已经从单纯的教学功能扩展到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形成多种财务关系和利益关系。使学校置身于社会经济大潮中,大大促进了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但是由于学校的资金有限,有的学校盲目投资,缺乏合理的投资理论依据,一旦投资失败,势必会给学校带来无法挽救的损失。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有效的预算和投资管理体制。#p#分页标题#e#
3、财务人员的分散管理导致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督
由于各院系相对独立,设立了相应的会计和出纳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员并没有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业务培训,或者是由一行政人员兼职做,那么这些会计人员会站在本单位的立场上维护小集体的利益,并弄虚作假,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监督,并使校级会计核算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
1、坚持“统—领导、分级管理、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加大了对高等学校的投入力度,但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和经费不足的矛盾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除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外,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深化财务改革,规范财经行为,严格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效益,建立和健全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即: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管理体制;实行财力集中、财权下放、一级核算、两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逐步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管理体制。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学校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需要。财经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资源调配,财会人员和财会业务,大额资金的使用及年度预算的编制等应由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指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和学校内部各院系分级管理;财力集中是指学校内各单位的经费,不论其来源,都必须由学校集中核算,未经批准不得在银行开设单独账户;在不违反国家政策及学校财经纪律的前提下,各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各单位也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规定。
2、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使学校的财务工作“分级管理”落到实处
从经济责任主体看,学校的经济责任制分别由两条主线构成,下层分别对上层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第一条主线的责任主体是各级各部门负责人按层次为校长、副校长、机关处室、各学院负责人等是相应各级经济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第二条主线的责任主体是各级财经工作主管人员,按层次为校长、分管财务副校长、财务处长、各院系的财务负责人(一支笔签字人)等。从经济责任制内容看,学校的经济责任制应覆盖学校财经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立健全日常预算收支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政策和财经制度的制定与调整的经济责任制、财经管理体制的确立与改变的经济责任制、财经主管人员任用与变动的经济责任制、重大支出项目安排的经济责任制和对外投资的经济责任制等。#p#分页标题#e#
同时还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与反馈机制,校长可指派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来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全校各级经济责任主体职责的履行情况,做到“严格、透明、公平、效益、服务”的十字方针。
3、改变现行会计人员管理模式,实行会计委派制和任职资格上岗的制度
建立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必须要有一支合格的会计队伍。长期以来,在会计人员的管理上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极易造成贪污腐败、违法违纪事件的产生。从高等学校的情况来看,应采取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学校将会计人员派到院一级的单位中,派驻会计在院级单位中核算该院的经费使用情况,使该院的经济活动更加规范。会计人员委派制对于集中财力、合理配置资源、解决财力分散、财经纪律松弛、私设小金库现象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建立健全学校财务规章制度,规范经济活动
健全学校财务规章制度是规范经济活动行为,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使财经工作有效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从高校目前情况看,校内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对国家相继出台的有关税收、物价、财务、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研究和学习,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修订校内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校内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各种财务规章制度。
5、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网络系统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学校的财务工作必须作好记账、报账等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同时具有计划、监督、管理、分析和调控等管理职能。利用经济杠杆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的目的就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高校财务工作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网络系统,做到信息真实准确。运用财务指标分析经费使用效益。利用网络达到财务会计信息资源共享,以利于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