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网:在一些高校, 学校与后勤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清, 没有建立科学的、健全的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的结算制度, 造成了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形式上分离, 本质上未分离的局面,, 违背了高校实现后勤社会化的本意。
一、影响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困难及改革的现状
目前影响我国后勤改革进程的主要问题有: 1、国家对后勤改革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2、学校领导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3、高校后勤实体的产权结构亟待完善。4、后勤集团队伍素质较低, 对改革存在严重的抵抗情绪。5、不同利益群体对改革的目标价值取向不同。6、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的相关各方面的政策尚不完善。由以上原因导致目前我国后勤改革的现状是: 在一些高校, 学校与后勤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清, 没有建立科学的、健全的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的结算制度, 没有在校园内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序竞争, 造成了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形式上分离, 本质上未分离的局面, 甚至在一些高校后勤剥离以后, 负担反而比原来更重, 违背了高校实现后勤社会化的本意。
二、后勤社会化下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主要有三大目标: 1 利润最大化; 2 每股盈余最大化; 3 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这三种目标中目前最受欢迎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后勤集团有自身的特点这三种目标似乎都不合适, 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为后勤社会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则会违背后勤的根本性质, 后勤的根本性质仍然姓“教”。如果以每股盈余最大化, 后勤实体的最大股东一般是高校, 而高校的天职应该是教育, 并不是盈利, 显然每股盈余最大化并不是后勤社会化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如果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则比前两个目标要好, 但是最主要的问题是可操作性太差, 后勤实体的组织形式很多, 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后勤实体财务管理的目标显然不适用。我国后勤社会化要解决的是学校、后勤以及社会企业三方面的利益, 而后勤社会化的大前提就必须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利益, 因此后勤社会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以这三方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三、后勤社会化下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
根据后勤改革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改革的现状, 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要实现三方面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先解决以下问题:
( 一) 、首先要对后勤的产权进行界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 就是使高校摆脱办社会的负担, 从而使高校领导可以专心致志地抓教学科研, 同时降低后勤运行成本, 并获得更好的后勤保障服务。从改革的主要目的可以看出后勤社会化就是把学校与后勤分离开,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后勤与学校的产权关系不明, 后勤社会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原因在于后勤的领导和后勤的企业家掌握后勤资产的控制权, 但是取得的收益并非由他们说的算, 这样他们就会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 按照财务管理中的自利行为原则他们很可能会利用自己的职权侵害学校的利益, 如果后勤能对剩余收益进行控制, 他们就不会再利用职权的便利去消费, 因此产权的界定虽然不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p#分页标题#e#
( 二) 、确定后勤实体的组织形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 逐步取消高校办后勤的职能, 建立起校内后勤服务市场, 并融入到国家统一市场体系之中, 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 学校自主选择, 政府宏观调控, 行业自律管理, 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后勤社会化的结果就是要引进社会资源, 后勤与社会企业结合的前提是控制权与收益分配权的解决。原因在于后勤的工作在于为高校提供服务, 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行; 而企业则以盈利为目的, 他们之间存在冲突, 要想合作就必须先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学校后勤企业按其经营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种: 1 是服务型的, 主要指维修、供水、供热等。2 是服务经营型的, 主要指餐厅以及学校的活动中心。3 是经营型的, 主要指学校后勤举办的各种企业。这三种后勤企业中的第一种很难盈利, 应该由后勤直接管理。第二种、第三种后勤企业可以与社会共同经营。后勤社会化改革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租赁、承包经营、招标、融资租赁及成立公司等形式( 公司包括独资、有限责任、股份制等形式) 。后勤实体组织形式要根据后勤企业的性质确定, 比如, 学校的绿化、公寓的维修可以向社会公开招标, 这样可以降低后勤的经营成本。而学校的食堂最好采取承包经营与股份经营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小食堂可以采取承包的形式, 对于学校的大食堂最好后勤和社会共同管理, 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学校都必须保留对社会企业的监督权。而对于后勤掌管的企业最好采用股份制经营的方式, 以便大量吸收社会资金保障学校的规模扩大。总之, 学校要针对好后勤企业的性质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组织形式, 这样才能解决好后勤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收益与风险承担问题。
( 三) 、要正确理解高校后勤经营实体的性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任务应围绕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展开, 关键在于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核心是使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 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任务: 一是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只有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 面向社会大市场, 才可能实现" 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 才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实现后勤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二是剥离高校办后勤职能。剥离高校后勤服务经营职能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立规范的后勤服务市场创造条件, 并使高校规避办企业的风险。" 剥离"的基本操作形式有两种: 一是采取适当方式消化后勤正式职工( 转岗、交给服务企业等方式) , 直接将后勤市场交给社会; 二是在开放市场的同时, 彻底分离后勤服务实体, 使其真正独立于高校, 融入社会。 #p#分页标题#e#
( 四) 、要预防学校过度举债。由于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加上目前我国高校的扩张, 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 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已成为高校稳定运行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条件。举债给高校带来了资金, 缓解了高校发展的资金需求, 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财务风险。因此学校的举债必须适度, 不能因举债过度而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学校为了自身的快速发展难免会忽略这一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对后勤的负债规模做出一些限制, 比如规定后勤资产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当比率超过这一限制时就必须停止借款, 以避免巨大的财务风险。
( 五) 、做好资产评估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评估就是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资产价值的审查、估算、评价或鉴定。通过资产评估,可以加强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对资产的管理,保证后勤资产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提高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领导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向健康方向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应该借鉴国企改革的教训,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在后勤社会化还不成熟的条件下, 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它是以后后勤良性发展的前提。这同样也需要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去指导、监督后勤改革。
( 六) 、加强对后勤实体的监督。按照后勤改革的后两个任务: 一是建立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垄断经营不利于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 简单开放市场, 则会导致不规范行为。只有在开放市场的同时规范市场,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强政府的主导, 建立健全后勤行业管理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是高校改革的事, 政府也要转变管理职能。要通过职能转变, 建立高校后勤行业协会, 将对后勤服务企业的管理职能交给后勤行业协会。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企业的管理, 同时使政府能够集中精力主导、推进改革, 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保证相关政策的落实。这两个任务就是要求学校与国家都要建立监督体制, 以保证高校后勤的健康发展, 而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也很弱, 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同样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针对后勤改革而制定的专门财务制度, 在此条件下加强对后勤实体的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 七) 、加强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1、加强收入与资金的管理。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前高校的后勤是按事业单位经营, 存在很多的问题, 后勤社会化以后, 后勤的经营实体将变成独立的法人实体,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后勤应该加大对后勤收入以及现金的管理。2、加强成本核算制度。过去高校后勤费用的核算一直采用与学校相一致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 高校的后勤成本存在很多的不实性, 比如, 后勤占用的资产有很多是无偿使用的, 有的是不付使用费或不计提折旧。后勤社会化改革后, 后勤服务部门将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法人经济实体, 这将逼迫后勤实体加强成本核算, 以适应后勤社会化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对收入、现金、成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比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坚持适当的授权批准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 加强内部审计等。高校后勤的盈利是实现三方利益最大化的前提。 #p#分页标题#e#
( 八)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要提高后勤实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就必须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而财会队伍建设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后勤队伍总体来讲素质较低, 以前的后勤主要是为了安置教师职工的家属, 而不但是为了盈利, 并且他们这些人的学历也很低, 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他们很难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就需要后勤加大对员工的培训, 提高www.zhonghualw.com他们的业务能力, 同时后勤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专职人员来管理后勤经营实体, 以便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