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不规范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成原因及其建议分析
【摘要】本文就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不规范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会计实践论文 剖析了不规范的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 并提出了笔者对规范实践性教学的六点建议,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不规范 会计实践性教学
一、不规范实践性教学形成原因分析
( 一) 缺乏统一的教材建设从调查结果上看, 各院校所用的教材版本繁多, 不统一, 不规范, 不成体系。使用教材的混乱不利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规范。今后, 应形成以主导教材、助学软件、电子课件和网络课程为一体的一体化高职院校教材体系, 应进一步完善我国高职高专教材的知识体系, 加速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 使高职高专会计教学与时俱进。
1.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目前, 我国高职教育教材主要有三个来源: 一是借用本科教材。其弊端在于, 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沿用专科教材和中专教材。其弊端在于, 基本是“本科压缩型”, 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 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三是自编讲义。其弊端在于, 存在转抄内容居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和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 影响了教材质量。据上海市教委调查, 当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奇缺, 专门的高职教材不足20% 。
2.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表现为: 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等, 而且大多数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或新标准, 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3.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目前, 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 由于缺乏与高职院校配套的实践性教材, 有相当一部分院校采用自编教材。实验的内容不统一、不规范、不成体系等现象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的进程, 制约了高职人才的培养。
( 二) 缺乏规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来说, 实践性教学应占高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如果实践的比例过少, 就达不到实际训练的效果; 如果实践的比例过大, 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不够, 不能指导学生实践。然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所调查的14 所院校虽然100%安排了实践性教学, 但在所安排的环节上不尽相同, 安排的课时量多少不一。
( 三) 缺乏完善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调查结果显示, 有85.7%的院校配置“ 手工实验室”和“ 电算化实验室”, 还有部分院校没有建立自己的校内实验室; 14 所院校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习基地, 占被调查院校的87.5%。被调查院校实习基地共有40 个, 最多6 个, 最少0 个, 各院校占全部基地的平均百分比为2.5%。从调查结果看实习基地的规模大小不等, 所涉及的会计业务相差很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及培养。( 四) 有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由于我国有为数众多的高职院校是原来的中专升格后形成的, 导致师资队伍中真正符合高职教学要求的教师比例偏低,具有一定研究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更少。而且他们知识结构老化, 相当一部分教师未经过进修来进一步提高; 多数教师没有到过工厂或企业, 缺乏实践经历, 不清楚当代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新技术, 这与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是不相称的。#p#分页标题#e#
二、不规范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
( 一) 缺乏统一的教材建设, 使得高职高专院校教材选用相当混乱当前高职高专选用的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有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的、有上海立信出版社的、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有国际出版社的、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的, 还有自编的。其中选用教材相对集中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列教材, 占所调查院校的35.7%。教材不统一, 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更是无章可循, 导致所教出的学生参差不齐, 企事业单位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感觉是一头雾水。
( 二) 缺乏规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使得实践性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 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显得捉襟见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所调查的14 所院校虽然100%安排了实践性教学, 但在所安排的环节上不尽相同, 安排的课时量多少不一。虽然各学校都安排了阶段性实验, 但对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 使得学生所学和所具备的实践性技能支离破碎,难以与实际工作融合。“阶段性实训”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 同时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 以及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本阶段以“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为主, 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训不太长, 所以不会强调课程的综合性, 它只是专题实训, 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趁热打铁”地达到掌握某一项专业技能的目标。这样的结果是当前实训部分的知识难以与前后的知识连贯, 不会形成系统的专业技能, 使得学生到用人单位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要求。企业要求的岗位能力达不到, 指派的工作干不了或干不好, 久而久之, 造成企事业单位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产生疑问, 对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持怀疑态度, 更有甚者干脆不用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对这些问题,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地反思, 并且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课程结束前阶段实习”和“ 毕业前集中实践实习”可以将书本课程知识内容相互衔接,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各学校对这两个阶段的实习重视不够, 再加上学生毕业前浮躁的心理和找工作的压力, 造成学生很难形成综合性的技能。这种整体的实践性教学观的缺乏, 使得学生所学和所具备的实践性技能不全面, 难以与实际工作融合, 同样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另外, 会计的实践性社会调查也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企业有个最直观的了解, 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更有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教学中, 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社会调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社会调查; 二是学生的社会调查。教师的社会调查可以起到提高教师素质、检验实践教学案例资料翔实与否的目的; 学生的社会调查可以起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强化、实践验证和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良好效果。但很多学校忽视社会调查的作用, 甚至根本不开设会计的实践性社会调查, 即使开设也是形同虚设,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p#分页标题#e#
( 三) 缺乏完善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使得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成为形式、摆设校内完善的实验室的缺乏, 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如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 教师教授后大量的工作应是学生上机实验,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只有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上机实验, 才能使学生真正消化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可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数量不能保证, 运行效率低下等。还有《ERP 原理与应用》课程, 它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 需要配备“企业资源计划沙盘实验室”。因为ERP 是企业资源计划, 是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种资源进行的全面集成管理。其内容全面覆盖了市场预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库存控制、车间管理直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 从而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计划、控制工具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让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触摸到它、了解它、熟悉它,才能使他们走出校门后缩短与市场接轨的时间, 尽早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而步入社会之前就触摸到它、了解它、熟悉它, 营造一个模拟ERP 系统环境, 建立ERP 仿真综合实验中心———沙盘实验室不失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选择。可是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 只有2 所学校建立了“ERP 沙盘实验室”, 仅占被调查学校的12.5%, 这种状况亟待改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 很多学校也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但规模大小不尽如人意, 而且很多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形同虚设, 企业并不真正愿意让学生去实习。所以形式上的校企联合, 起不到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计划经济时代, 我国的大多数院校都是在学生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 安排一学期的企业实习, 并且由专门的实习教师带队到企业去亲自体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相关部门实习过程中, 由工厂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帮、传、教。同学们也有机会从最基础的事务做起, 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接触的具体实务有机地融合。每一个学生几乎都可以在工厂的各个岗位上体验真实工作的情形, 使学生们了解了企业的业务流程, 清楚地看到企业生产组织的各个环节都在做什么? 如何做? 通过实习, 不仅提高了学生处理随机事件的能力, 也得以让学生积累了最基本的实践经验, 为他们以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这样的企业实习在计划经济时代受到了充分肯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 企业实习受到冷遇。造成企业实习受到冷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来讲,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企业面临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企业立场看, 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都很繁重, 工作压力大, 个人尚且自顾不暇, 实习更是“忙上添乱”。同时, 现在企业的各项事务处理都非常复杂, 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 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的考虑, 即使接受了实习学生, 也不会愿意让没有经验和也许不可靠的学生接触系统,因此, 实习学生基本没有直接参与工作的机会。即使有机会, 一则企业大多实行岗位制流程作业, 实习学生练得再好, 也只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二则从学校角度看, 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过于集中但场地分散, 不利于教师指导实习、答疑解惑; 三则从实习学生看, 学生毕业前夕都忙于落实工作, 浮躁应付, 企业实习流于形式, 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效果。#p#分页标题#e#
( 四) 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贫乏, 使得学生所学与所用出现偏差, 企业难以理解我们的天之骄子并进而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信任危机实践性教学分为课堂实践、阶段性实训、毕业前综合性实训等, 不论哪个层次的实训都要求体现专业课程的阶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而现在很多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应有的阶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使得学生最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时发现所具备的实践性技能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对他们独挡一面的要求, 学生迷茫、企业不满。( 五) 有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 使得所教学生的技能更加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但是, 现在的很多教师不具备实践的技能, 刚刚走出校门就又步入校门做起了老师, 缺少会计实践工作经历, 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 根本无暇顾及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也很少有机会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真正去锻炼一年半载,自己都没完全弄明白, 怎么可能教出专业技能过关的学生来。虽然各学校非常重视师资的培养, 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 但多数“双师型”教师是应试型的“双师”。另外, 长期以来, 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 对于实践课( 实验课) , 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致使自己对会计实践技能掌握不牢、电算化软件操作不够熟练; 对实践过程或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 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甚至误入歧途。电算化会计软件发展迅速, 可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 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不深入生产企业、软件公司或营销公司, 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 不可能教出高素质、高质量适应时代要求的学生。
三、规范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 一) 规范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类专业用书同为高职高专院校, 既然其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统一的, 那么采用的教材也最好是适用于高职高专会计类院校的统一的系列教材。
( 二) 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规范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 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合适的比例为3∶7( 理论3, 实践7) , 完善实践性教学的规范。实践性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应包括: 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课程结束前阶段实习、毕业前集中模拟实习和必要的社会调查几个环节。
( 三) 完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会计教学实践的实施应该是有效的,这就需要功能齐全的校内实验室做保障,所以校内实验室应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电算化机房实验室和ERP 沙盘综合实验室等, 并且要求实验室环境要仿真实践。从我们本次调查的结果看, 85.7%的学校配置了“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 电算化机房实验室”, 部分学校配置了“ 多媒体教学实验室”, 个别学校配置了“ERP 沙盘综合实验室”,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近几年来,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多数企业已采取计算机进行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业务处理, 使得“ 信息孤岛”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企业的财务系统与生产、供应、销售、库存系统紧密联系, 从而实现共享信息资源。在计算机环境下, 企业的财务、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 通过物流信息自动派生资金信息, 真正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而原有的模拟实验室更多地站在专业的角度, 立足岗位培训学生, 教学内容窄、实验教学层次低, 学生到了企业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对学生具备全面素质的要求。这已不仅仅是单一学科存在的问题, 而是涉及到教育观念的实质性改变, 涉及到实验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 学校可以考虑建立“ERP 沙盘综合实验室”。#p#分页标题#e#
( 四) 规范、完善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规范与完善直接决定了学生所学会计知识的规范和完善程度。教学内容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材和教案要规范: 会计理论教材由企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联合编写统一教材, 教材应重视理论讲解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实务部分应再编写一套教材和习题集, 体现规范实务的特色。这样既做到了课程体系的统一, 又兼顾了各学校的特色, 还可以编出一些精品的会计教材。对各学校教师来说可集中精力编写教案, 而不必浪费太多精力重复编写教材, 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 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二是习题集、案例、会计模拟核算资料、会计教学软件及教学录像要规范, 形成规范的题库、案例库、软件库和录像库。另外要建立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机制, 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三是考核方式要规范。考核方式统一采用案例报告、案例讨论、课堂发言和会计模拟核算等方面的合适组合, 综合进行评价, 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对会计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
( 五)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进教学形式会计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的成败。教学计划( 内容) 要倾向于实践, 教学形式要有助于实践。它们主要包括: 多媒体配合实践教学( 体现在随堂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结束前阶段性实践教学、毕业前系统的集中模拟实习的多媒体实践教学中) 、校内模拟( 手工、电算化) 实习、校外生产基地实习、社会调查和撰写论文等。多媒体演示教学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这种方式一般可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与日常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阶段性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结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 或即将学) 的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并为课堂的实践环节建立很好的感性平台,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校内模拟实习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 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 不仅包括会计核算, 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 从实习手段上看, 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 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 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 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校外生产基地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 它涉及的知识内容全面, 属岗前练兵, 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体会会计实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处理方法。除此之外,校外实习还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但毋庸质疑的是, 很少有学生能真正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 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社会调查分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教师的社会调查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 还可根据教学内容, 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 设计教学实践案例; 也可通过多渠道搜集有助于实践教学的资料; 还要时刻注意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 及时交流实践教学的案例, 使所采用的实践教学资料要真实、可靠, 切合实际。另外为了搜集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案例资料, 有条件的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进行社会兼职, 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编成会计及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 充实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社会调查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的专题调查, 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 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手工还是电算化调查报告, 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 都能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强化、实践验证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 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 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p#分页标题#e#
会计工作的普及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普遍应用, 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这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好处。撰写论文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 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 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论文撰写与答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 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 六) 培养、引进有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师资针对目前的严峻形势, 应多渠道引进师资, 对在校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制定有效的职业实践计划、建立会计实验室教师资格制度。另外, 学校可考虑与企业联合建立自身的实习基地, 聘请有经验的实践人员担任实习基地的各科室负责人, 由学生担任各部门的生产、销售、财务核算或管理人员, 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生产制造的一些知识、企业流程的一般理论、企业管理的管理方法、财务核算的基本技能, 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成为机械的操作手, 而成为企业灵魂不可缺少的再造师, 必定会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规范的实践性教学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不好的现实影响, 只有规范的实践性教学才能真正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无疑发生着变化, 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将不再凭一张文凭, 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因此,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展规范的实践性教学非常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