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浅谈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会计教育论文下载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1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8081421422038
  • 日期:2011-08-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浅谈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

[ 摘要]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衡量工具正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对操作此工具的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了较高的要求,作为高职会计教育也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变革。文章就高职会计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教育方法、手段,课程设置及对毕业考核要求等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求推进高职会计教育发展。

[ 关键字] 会计教育 教育方法 教育手段 课程设置 实践能力

目前, 大多数高职类学校在会计教育模式上还停留在教师只是呆板地把讲授内容面面俱到地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死记硬背或照搬照抄书本知识的模式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会计教育论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 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 重考试成绩、轻能力考核的现象, 过分地强调课堂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教师往往会按部就班地以教科书为依据, 实施“满堂灌”,等到课程结束时, 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这门课的总体认识, 更谈不上实践与操作, 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 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 怎样编制报表, 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显得不足。长此以往, 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 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 有时甚至会出现课程内容的相互重复, 而与职业有关的教学内容又得不到重视, 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 影响综合素质和决策分析能力的提高。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三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 而在开设课程时又完全独立地三门课单独安排, 而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方面的课程开设比较少。

三、对学生毕业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尽合理。

高职学生毕业的条件一般都是成绩合格, 取得相应的学分, 通过国家或省级英语、计算机的考试。对财会类专业的学生, 要求取得珠算、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合格证书。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很少, 甚至没有。随着整个会计行业准入条件的不断改进, 会计教育也应有所变化, 对学生毕业条件进行重新考虑, 对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应相应提高,以适应社会需要。针对以上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变教学方式与手段,具体包括:
1、演示教学方式。演示教学方式让教师将某些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会计实务, 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讲解。例如: 教授凭证、账簿的格式和填制方法, 可以通过数码摄像, 一体扫描的方式, 将实务中的内容展现给学生看。#p#分页标题#e#
2、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例如: 学生学习了《财务管理》课程的财务分析一章后, 可以向学生提供某一企业连续两个年度的会计报表资料。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 集体讨论该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 和经营成果的变动, 最后由老师评价各小组所做的财务分析的质量。当然, 实行该种教学方式也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3、实践教学方式。首先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所选资料的题型应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 经过综合加工整理而确定的, 要考虑到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全面性、代表性和逻辑性, 对企业供、产、销各个阶段所涉及的业务进行整理, 对一些业务进行有客观依据的虚构,编制出一套完整的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的模拟实习资料。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会计实务工作者, 所以实行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实践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 推行会计电算化考证教学, 组织会计专业学生考会计电算化证, 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前训练和辅导,这一教学方式在很多院校已经开展。又如: 建立院校与会计实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桥梁, 采取邀请实务部门座谈、授课, 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等形式,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疏通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进一步规范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依据“培养目标———岗位素质和能力———技能模块———课程”的推理而设置, 使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具体做到: 1、突出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强调“理论够用、突出能力”、“以一技之长为主, 兼顾多种能力”, 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 理论课程体系强调“必需、够用”, 其基本目标是为相关的职业技能提高、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奠定理论基础。2、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 兼顾多种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能够使得受教育者获得在财经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受教育的限制。因此在保证会计专业特色的前提下, 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应纳相关市场营销、税务理论、财经写作、网页制作等等知识, 保证学生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 又能够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内发生转移, 达到上岗无须过渡, 转岗不必培训之目标。3、理论课程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会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 应借鉴多年来高等教育的课程研究成果, 广泛吸收多种课程的长处, 理论课程在内容丰富的同时在课程结构上要实现模块化; 不同性质和不同教学内容的理论课程在纵向的排列结构应合理,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p#分页标题#e#
三、从多方面考核学生,加大学生毕业难度
一位合格的会计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 在专业知识结构上, 应具备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通用的基本理论知识, 它们是专业人才在未来的职业岗位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 具体到会计专业, 专业学生应具备其他专业所不能够实现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 它们是学生职业技能上升到实践的坚实基础。主要表现为对专业所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完成基本会计核算业务等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 包括国家税法及其他相关的经济法规知识、会计核算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等等。其次, 在专业能力结构上, 一方面, 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专业岗位核心能力, 它们既是会计专业区别于其他高职专业的基本点, 也是专业人才岗位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再次, 在专业素质结构上, 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的从业必备素质, 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创业素质等。
会计教育论文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这些要求, 在学生毕业之前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之外, 如要求学生取得所有高职生必须通过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 还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通过相关珠算等级考试, 取得会计电算化证。2005 年3 月1 日实行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对会计从业资格实行“逢进必考”的制度。在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制定中, 应适应该法规的变化, 在课程体系上设置相应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财政部和省财政厅颁布的《考试大纲》为依据, 为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创造条件。要求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方能毕业, 让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一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学校来说,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只要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方式朝着这些方面迈进, 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一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泽, 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会计研究2004( 2) .
2、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3 年6 月第二期
3、杨有红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会计研究, 2000; (8).二
4、郭宗文对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的思考《财务与会计》2000 年第1 期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会计研究, 2000; (8):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