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姜国华和饶品贵(2011)认为已有学术研究通常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之间的联系割裂,会计学研究应该打破这种局限,通过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拓展会计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正是基于宏观经济政策到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范式,关注货币政策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传导路径和作用机制,为理解企业行为选择、预测企业业绩走向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已由以财政政策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阶段。当经济下滑增长放缓时,政府往往会采用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供给、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当经济过热泡沫初显时,政府往往会通过紧缩货币政策以减少总需求,实现稳健的经济增长。2008 年经济危机爆发,我国通过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抵御住了“金融海啸”的冲击。此后三年,由于前期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国内市场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2011 年央行又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一度造成金融市场“钱荒”,民营经济在此冲击之下债台高筑、资金链断裂,引发了地区性的倒闭潮。尽管之后我国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积极宽松的方向,但由于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仍处于割裂状态,融资难始终是阻碍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发布的《2016 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报告》显示,35.1%的企业家认为在企业当前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资金紧张。从理论上分析,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货币政策的收缩会直接增加企业的借贷成本,而且会使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快速增加其外源融资成本,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Bernanke & Gertler,1995;谢军和黄志忠,2014;喻坤等,2014;韩东平和张鹏,2015;孙健,2018)。如今我国政府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新经济发展方式,指出通过“调结构稳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有效调控市场需求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相关研究必须打开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机制的“黑箱”,搭建起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联系的桥梁(如图 1-1)。
.......................
本文主要研究盈余管理,以货币政策为解释变量,分析货币政策紧缩程度的高低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并且以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分析该影响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即货币政策是否通过融资约束来影响盈余管理。
本文的章节分布具体如下:
第一章,引言。主要分为三节,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三节,第一节将有关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三者关系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评述,包括货币政策与盈余管理、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货币政策与融资约束三个方面。第二节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性关系进行文献综述
第三节对上文进行总结评述。
第三章,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该章节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信息不对称和信号理论、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融资优序理论)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结合理论基础对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逻辑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研究设计。分为三部分,详细介绍本文的样本来源、选择标准、变量的定义与度量方法,以及实证模型的设计。
第五章,实证结果和分析。分为描述性统计、单变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五部分。
第六章,结论、启示与展望。该章节主要是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关建议,并指明本文的不足和未来可研究的方向。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目前尚未有文献针对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展开研究,因此本文分别从货币政策与盈余管理、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以及货币政策与融资约束三个角度进行文献综述。
一、货币政策与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15.......................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
1.规范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文献进行梳理,了解三者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掌握诸如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等理论基础,并利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理论分析,即货币政策对企业盈余管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继而探究该影响是否通过融资约束这一中介变量实现。规范研究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2.实证研究。本文选取 2004 年至 2016 年我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的 8438个公司年度作为研究样本,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简要介绍样本数据的概况;然后通过单变量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初步验证研究假设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借鉴相关文献中对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衡量方法,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框架,针对研究假设分别建立实证模型。最后通过替换代理变量、缩小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经 EXCEL2016 的预处理,使用 STATA14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二、研究框架及内容一、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
1.规范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文献进行梳理,了解三者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掌握诸如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等理论基础,并利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理论分析,即货币政策对企业盈余管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继而探究该影响是否通过融资约束这一中介变量实现。规范研究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2.实证研究。本文选取 2004 年至 2016 年我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的 8438个公司年度作为研究样本,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简要介绍样本数据的概况;然后通过单变量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初步验证研究假设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借鉴相关文献中对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衡量方法,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框架,针对研究假设分别建立实证模型。最后通过替换代理变量、缩小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经 EXCEL2016 的预处理,使用 STATA14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盈余管理,以货币政策为解释变量,分析货币政策紧缩程度的高低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并且以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分析该影响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即货币政策是否通过融资约束来影响盈余管理。
本文的章节分布具体如下:
第一章,引言。主要分为三节,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三节,第一节将有关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三者关系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评述,包括货币政策与盈余管理、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货币政策与融资约束三个方面。第二节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性关系进行文献综述
第三节对上文进行总结评述。
第三章,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该章节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信息不对称和信号理论、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融资优序理论)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结合理论基础对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逻辑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研究设计。分为三部分,详细介绍本文的样本来源、选择标准、变量的定义与度量方法,以及实证模型的设计。
第五章,实证结果和分析。分为描述性统计、单变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五部分。
第六章,结论、启示与展望。该章节主要是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关建议,并指明本文的不足和未来可研究的方向。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目前尚未有文献针对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展开研究,因此本文分别从货币政策与盈余管理、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以及货币政策与融资约束三个角度进行文献综述。
一、货币政策与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Watts 和 Zimmerman(2009)认为,依据契约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契约动机,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具有外部人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会要求与之签订债务契约和管理报酬契约。然而债务契约使企业面临的债务违约风险可能会加强管理层的盈余操纵动机。管理者的薪酬计划大多以盈余作为基础进行计算,同样会促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第二种是政治成本动机,受政府监管等外在压力的影响,企业在报告盈余时会考虑是否会因过高的盈余遭受调查,从而促使其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避免政治成本。第三种是资本市场动机,管理层为增发、配股、收购,或是弥补实际业绩与公众预期的差距而操纵盈余,从而达到在资本市场上获利的目的。
从盈余管理动机出发,学者们对货币政策变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做了一系列研究。王铭利(2012)在研究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政策选择的异质性影响时引入公司治理因素,发现货币政策从紧时,企业会通过盈余管理增加利润以抵消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且民营企业、ST 类及单一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程六兵和刘峰(2013)认为在货币政策紧缩年份,银行信贷歧视现象更为显著,非国有企业的信用贷款比例与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但在国有企业二者却呈负相关,显然即使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不佳,银行仍然偏向于向国企放贷。李四海等人(2015)的研究同样证明了这一点,银行在做信贷决策时,对私有产权企业的盈余质量更为关注,且在货币政策紧缩期间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关注度显著高于政策宽松期。陈耿和包燕萍(2014)发现当货币政策收缩时,企业更倾向于正向的盈余管理;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更小;处于区域金融发达地区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相对更小。汪猛(2015)在讨论货币政策对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影响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盈余管理动机并未使资产减值增加,但当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越强,其流动资产减值转回越多。孙健等(2016)从公司战略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周期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影响方式,结果表明在经济上升期,货币政策偏紧融资难度提高,战略激进的公司处于强烈的融资需求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而在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偏松融资难度下降,即使是具有高融资需求的成长性企业也会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傅蕴英和张明妮(2018)从产权性质和区域金融发展程度角度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不同上市板块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发现影响最大的是中小板非国有企业,货币政策紧缩程度与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在货币紧缩期,处于区域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有企业相较对比组,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总的来说,学界对货币政策与盈余管理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即相比货币政策宽松期,处于货币政策紧缩期的企业由于银行惜贷融资难度提高、信贷决策对会计盈余的关注度上升,促发了企业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招致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p#分页标题#e#
..........................
第二节 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根据手段和方式的不同,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指的是利用会计准则给予的自由选择权(direction)调节盈余,如选择不同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真实盈余管理是指操控真实的生产、交易活动来改变盈余,如扩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放宽信用政策促进销售等。自 Schipper(1989)提出真实盈余管理概念以来,众多学者的研究都证实了真实盈余管理的存在(Dechow,1991;Fudenberg et al.,1995;Healy & Wahlen,2008;Bens,2002)。Roychowdhury(2006)将真实盈余管理又细分为真实销售操控、真实生产操控和真实费用操控。应计盈余管理从长期上看并未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是对某一期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由于违背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最优选择产生出入从而会给企业带来实际成本。
根据手段和方式的不同,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指的是利用会计准则给予的自由选择权(direction)调节盈余,如选择不同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真实盈余管理是指操控真实的生产、交易活动来改变盈余,如扩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放宽信用政策促进销售等。自 Schipper(1989)提出真实盈余管理概念以来,众多学者的研究都证实了真实盈余管理的存在(Dechow,1991;Fudenberg et al.,1995;Healy & Wahlen,2008;Bens,2002)。Roychowdhury(2006)将真实盈余管理又细分为真实销售操控、真实生产操控和真实费用操控。应计盈余管理从长期上看并未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是对某一期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由于违背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最优选择产生出入从而会给企业带来实际成本。
目前愈来愈多研究指出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在增加,以替代成本愈加高涨的应计盈余管理。Mizik(2007)发现相比应计盈余管理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且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和企业未来股价变动成反比。Zang(2012)同样指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替代性,当应计盈余管理成本过高时,企业会替代性地采用真实盈余管理。Ho 等人(2015)以我国 A 股市场作为样本,研究 2006 年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修订的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变化情况,发现在准则颁布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显著下降,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替代性上升。Ferentinou & Anagnostopoulou(2016)对希腊市场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在采用 IFRS 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表明了后者对前者的替代性。Anagnostopoulou & Tsekrekos(2016)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高杠杆水平的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存在互补效应。
...........................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15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8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23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3
第二节 变量定义与说明 .............................. 23
第三节 实证模型设计 ......................... 28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 32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
第二节 单变量分析 ............................... 34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更好地反映样本数据的总体特征,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奠定基础,本节从全样本描述性分析和行业分布情况两个方面,对样本数据的分布状态进行描述分析。
一、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注:A 农、林、牧、渔业;B 采矿业;C 制造业;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 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K 房地产业;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从表 5-2 中可以看到,样本企业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占比 70.59%,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 9.21%。从股权性质上看,只有 22.22%的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国企,大部分企业为非国企。
.........................
第六章 结论、启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 2004 年至 2016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共计8348,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步骤,检验了货币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融资约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货币政策与融资约束的相关性,最后形成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具体研究结论有以下三点。
一、货币政策紧缩度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
由于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发挥效用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当货币政策趋于紧缩时,银行信贷总量下降,对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考核会更为严格,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显著增强。但由于此时监管压力也在提升,债务和政治成本会促使企业放弃应计盈余管理转而选择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具体表现在当货币政策趋于紧缩时,应计盈余管理因成本过高受到抑制,但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会替代性上升;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此时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会上升,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有所下降。
二、融资约束程度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
从盈余管理动机的角度看,处于融资约束下的企业更可能为避免债务违约风险、获得资本市场青睐、规避政治风险进行盈余管理。但当融资约束引发的盈余管理操控成本过高时,反而会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外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应计盈余管理的操控成本不断提高,相比应计盈余管理,由于真实盈余管理的隐蔽性,企业更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实证结果表面融资约束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处于融资约束的环境下企业为满足信贷条件,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更倾向于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而非操作空间不大的应计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