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论文:本文对会计工程及会计工程学的涵义进行了探索。工程是人类根据特定的目的,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理论及技术手段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实践活动及其过程。
关键词:工程;会计工程;会计流程重组;管理会计论文
Abstract:In this paper, engineering, accounting project and accounting implications are explored.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specific purpose of mankind, 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to transform the objective material world, all the practice and proces.
Key words:engineering;accounting engineering;accounting process restructuring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人类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的门槛,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会计信息流程再造及优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由此也为会计工程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技术支持。例如:基于工作流协同技术的底层技术支撑体系为企业会计信息流程重组提供了技术基础; 基于因特网的信息交流技术为企业内各部门协同工作及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将企业内各部门孤立的信息系统集成为一个协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当业务事件发生时,立即触发会计系统进行处理,最终与相应的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无缝集成等。[1]一系列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为会计工程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强力的技术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会计工程学便应运而生了。
一、会计工程的客观存在性
工程是人类根据特定的目的,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理论及技术手段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实践活动及其过程,它是由改造对象、物质技术手段(工具) 及科学知识构成的动态过程系统。[2]一切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原理得以实现的活动都可以被纳入工程的范畴。作为工业社会发展所衍生的重要产物———现代会计,是否也可以归属到工程的范畴中去?根据对工程哲学意义的理解,我们将循以下思辨逻辑来证实该命题: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是一个由有序的过程构成的动态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类科学知识于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动态经济系统→会计是一项工程。
1.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论、系统论等工具性学科在自然、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以信息系统化为核心所形成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很好地适应了具体社会环境变化的要求,如集成了大规模会计信息化处理模块的 ERP软件在企业资源计划及管理当中所产生的良好社会经济效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实践证明,信息系统论的观点在当前特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很好地体现现代会计的本质特征,为现代会计的许多功能的扩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确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观点。[3] #p#分页标题#e#
2.会计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对会计流程的重组
现有的会计模式一般是按照处理时序与功能实现的标准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模块化,如把会计系统分为原材料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更进一步地,又可对各模块继续进行下一步细分,从而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形式的会计流程组织结构;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虽然企业所处的技术环境和工作手段都比工业社会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先进的信息技术只是被动地对手工会计流程系统进行模拟,而没有将会计处理流程的思想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并考虑其模式更新,这样就使会计流程的设计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便利和快捷,现有的会计流程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实际上,这种流程细分的方式,使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顺序化与模块化,这的确能够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目标产生积极影响,然而正是这种过于细分的顺序化会计流程,使各个核算子模块之间彼此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与系统性,使它们成为彼此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这就会延长系统之间相互等候的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4]
在现代企业中,随着两权分离程度的加强,所有者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是将企业的投资价值交由市场价格机制来判断,购入有投资潜力的产权,卖出不良的资产,最终达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如果受托人的经营业绩不能达到投资人的期望,投资人可以出售这部分产权,转而购入其认为有投资价值的产权。在这种投资行为模式下,决策有用性是对会计信息属性的首要要求,关于企业的信息的及时传递是保证资产所有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重要机制。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尽管现有的顺序化会计流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但是其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及内容输出的单一性等缺陷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其结果就是导致会计信息产品相关性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资产所有者的投资决策需求。
现有会计处理流程与相关性目标的冲突,决定了必须对前者进行有所扬弃的重组。我们认为,经过重组后的会计处理流程,必须要与当前的会计理论及信息技术条件相适应。具体来说,新的会计处理流程模式及其实现方式的研究,可以以事项会计理论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系统地探索现行会计处理流程的改革问题。那么,如何对会计处理流程进行具体重组?简单的说,就是首先把会计主体在持续经营期间所发生的影响产权变化的有关业务按事项法原理,划分成不同类型的事项,然后用XML语言对各事项的属性进行描述后存入企业事项数据库, 最后生成基于XBRL技术的网络实时事项会计报告。这种会计处理流程模式是一种多维度、多计量属性、实时控制的会计模式,它能及时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从而有效地克服现行会计流程的缺陷,并且还可以以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复合的方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管理层保护产权责任的履行。 #p#分页标题#e#
3.会计是科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体
现代会计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账、算账等简单数据处理,而是同时扮演着信息处理系统、决策辅助系统及管理控制系统等功能性角色。在这功能从一维向多维转化过程中,现代科技的引入对会计功能的完善起着关键的作用,如在财务分析中大量导入数学方法,在网络会计中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的依赖,以及在财务报告中对XBRL技术的运用,都对会计现有功能的充分发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前沿科技被频繁引入会计学科,这说明当前会计已不再是簿记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诸多科学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作为一个以原始的簿记功能为出发点,由各种科学技术从周边对其进行支援从而衍生出许多新功能的信息系统,会计必然会在社会宏观经济及微观实体运行中扮演其至关重要的角色。
4.作为生产实践形式存在的会计———会计工程
就物质改造对象来说,会计与通常意义上的生产活动不同。一般的生产活动是以物质实体作为其改造对象的,而会计则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中可以以货币表现的方面即资金运动作为工作对象的生产实践活动。在工业社会中,会计通过复式簿记、纸质财务报告等技术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做出过重大的贡献;而在信息时代中,会计又以事项化数据库、网络实时财务报告等先进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会计乃归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生产实践范畴,这与工程的本质———生产实践活动是相符的。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以一种有序动态过程的形态存在着,然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动态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包括运筹学、博弈论、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各种前沿科技对其都进行了有力的参与和支援,这才使现代会计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并且在社会经济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清楚地看到,会计实际上已经内生地具备了工程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典型特征,如系统性、动态过程性以及是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体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会计属于工程的范畴,会计工程是客观存在的。
二、会计工程学的基本界定及其学科框架体系的构建
随着会计活动日益向工程化方向的发展,传统的会计理论及会计学科框架已逐渐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为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学科体系建设滞后于生产实践水平及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窘境,建立以会计工程为研究对象的崭新学科———会计工程学已迫在眉睫。
1.什么是会计工程学
会计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生产实践也必将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亦即会计工程化。会计工程化的进程,若体现在会计实践中,那就是对会计处理流程的重组和更新,而这些会计工作实践内容的变化, 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学科体系的演进和发展。在本研究中,我们把围绕未来信息化、网络化、事项化等会计工程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会计学科群称为会计工程学。 #p#分页标题#e#
2.对会计工程学学科框架的初步构想
正如会计工程是会计本质在新经济技术条件下的扩展一样,会计工程学也是原有会计学科体系的扩展与补充,这意味着会计工程学科的建立,并不是对原有会计学科体系的彻底颠覆,而是对该体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这主要体现在添加若干门适应新环境的纯会计学科或交叉学科,从而使原学科体系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深化。 我们认为,会计工程学所研究的内容即会计工程学科体系的组成要素,可以按照会计信息生产流程进行安排,这与目前会计理论界所普遍接受的根据由简到繁、先通用后特殊的学科设计逻辑顺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我们将原有会计学科体系整体作为会计工程学科体系的一个真子集,这是由于在相当一段长的时期内,传统价值法会计处理流程与基于事项法理论的新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可能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并行运转,新旧理论与实务的交替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将原有初、中、高级会计学科加以保留并与后面即将论及的基于事项法的会计理论加以抽象,得到两者的共同特征即都是纯会计理论与方法,由此可以将它们加以合并,并将其并集称为会计方法学;另外,就会计工程学科体系与原有会计学科体系的区别而言,主要体现在前者还根据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相应地增设若干门会计工具学科,它们主要包括XML语言编程技术、数据库会计、XBRL应用以及网页设计等,从本质上讲,这些工具性学科其实应归属于信息科学的范畴,而并非单纯的会计工程学科,之所以将其纳入,主要是因为它们对会计工程实践的每一个功能性步骤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援的作用。我们所设计的会计工程学科体系见图1。
三、会计工程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在当前会计工程实践的发展水平下,尤其是在考虑到会计信息生产活动所能援引的现有信息技术手段的条件下,我们对会计工程学未来可能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了前瞻和展望。
1.基于事项法的XML会计信息数据库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是用于网络上数据交换的语言,可以在企业之间,或者在企业内部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和利用。[5] XML利用一种可以描述任何逻辑关系的数据格式来统一电子数据的存储,因此可以解决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多样的数据格式,给信息的有效使用造成了障碍的问题。
适应网络时代财务信息的需要,XML技术与WEB 数据库技术使沉寂已久的事项会计重现新机,研究基于事项理论的XML会计信息数据库变得更加有意义。在我们所构想的使用XML语言编程技术的会计信息生产环境下,基于事项法理论的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库建设主要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 #p#分页标题#e#
(1)对会计事项的确认。正如传统价值会计下对经济交易的确认和计量构成了整个会计系统的基础一样,事项会计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对企业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存储)。所以,首先应该对企业的业务过程进行分析。以典型的生产型企业组织为例, 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至少包括三种类型的业务过程, 即获取/支付过程、生产/转换过程及销售/收款过程, 而每一个过程中都是由具体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即是所谓的会计事项。
(2)对会计事项的计量。当某一具体的交易或活动一旦被确认为会计事项后,对该事项元素的计量问题就变得很重要,而计量的关键就在于对该会计事项的分解、分类及标记。
在我们所构想的会计事项分解方案中,需要对每一个会计事项元素根据其不同属性特征分解成若干基本要素,在分解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传统价值法下货币标准的计量,而且还应该同时考虑业务活动的其他基本属性,如涉及何人、何物、何时、何地、计量属性、环境变化以及发生原因等特征。我们所设计的可扩展事项分解模型由表1所示。
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事项会计信息数据库中,事项作为最底层的元素,因其繁杂和多样性,所以其本身不可能以系统的模式进行自我组织,因此,我们需要在数据组织过程中对事项进行具体分类,而分类过程其实就是对事项元素进行必要的合并,通过制定相关的分类模式,使得不同事项的相同属性可以被有条件的检索及引用。 事项要素(即属性特征)的分类过程是否标准化, 这有赖于XML技术在会计交易层次的使用,XML语言的可扩展性同时为会计事项的多维计量带来了解决途径。通过XML语言对会计底层交易事项元素的各个要素数据加以标记,这些基本信息(包括非财务信息) 就可以在任何目的下被使用和重复使用,并且满足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人员的信息共享。目前,XML在报告系统和账簿系统中的使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虽然现有技术应用的对象仍然是基于价值理论的传统会计系统,但信息技术的可移植性也使事项的标记变得可行。XML在交易事项中的应用同样需要技术规范、分类模式以及实例,并且需要更加复杂的链接库文件。随着数据库会计的发展,这些复杂而基础性的工作相信将会在不久的未来由会计学者与IT人员共同完成。 (3)对会计事项信息的记录(存储)。在对企业相关的会计事项信息确认和计量之后,还必须将这些信息进行记录或存储,这样才能使其进入企业的财务数据库系统,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加工和调用提供基础。在事项法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细分的程度将会较传统会计模式高, 这也要求各个部门的人员对企业的财务制度理解得更加深入,在涉及到会计信息生产的业务事项发生的当日或次日,就将该事项的相关信息报告给财务部门, 以便于基层财务人员从终端对会计事项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收集和记录。 #p#分页标题#e#
2.基于XML会计数据库的网络电子财务报告语言———XBRL
XBRL是一种基于XML并被标准化了的,专门用来编制企业财务报告、在网络环境下披露企业财务信息的一种计算机语言。[6]XBRL编制的财务报告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化的XML文件,该文件应符合一系列技术标准,满足XML模式(XML Schema)文件的语法规定。 XBRL整合了整个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生产、供应流程,借助兼容XBRL的财务会计软件,财务数据和商业报告的提供者将能够自动化实现数据搜集整理的过程,例如,不同公司的不同会计系统中的数据将能够自动汇集而生成XBRL实例文档,通过唯一的实例文档,就能很容易地生成包含不同子集数据的不同类报告,比如说,公司的财务部门可以快速可靠地产生内部管理报告、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税务报表和其他调整报表、以及给债权人的信贷报告。在XBRL 条件下,监管者、中介机构或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在个性化输出或阅读财务报告的同时,可以自动处理电子化的数据,而不受财务信息披露格式的影响。例如, 投资者在证监会网站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检索、分析和评价多家公司同一类的信息,而无须重新输入、单独查找、手工分析。这样,不仅节省了处理时间、削减整理和重新输入信息的成本,而且使人的精力将转向更高、更有价值的工作,如分析、评价和决策等。 XBRL的使用并非强迫地使财务报告进行标准化,而相反,这个语言非常灵活,以期支持当前财务报告的各个方面。它的可扩展特性则意味着XBRL可被调整以满足特殊的商业要求。
3.网络实时财务报告
众所周知,传统的财务报告只能以中报、年报的形式提供,对于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信息传递的滞后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手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会计领域,XML 及XBRL技术也已开始被应用于会计流程中的账簿层次及报告层次的工作实践当中去。然而这些技术的使用,虽然使得会计底层数据得到标记并且使其可在任何目的下被使用和重复使用,从而满足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信息共享的要求,但是对投资者而言,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并未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财务报告阶段进行改进,而网络实时财务报告模式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利器。网络实时财务报告模式是指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实时披露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这种披露模式与会计信息的特点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该模式不仅可以节省企业披露成本,提高披露效率,还可使信息使用者更方便地利用财务信息,有效做出决策。要实现网络实时财务报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局域网(Intranet)中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各信息子系统用户在终端上对企业经营业务事项按其属性进行分类,从而实现业务信息事项化,这些基于事项法的信息都将会在中心数据库中做出添加记录、更新记录、修改记录等操作;其次是要将内部局域网与互联网相连,通过企业的网站,把经过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处理后的数据信息方便地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局域网数据库的同步共享。在具体的运作设计中,企业可采用XBRL技术对各种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然后在企业网站上提供一个基于XBRL技术的搜索引擎,从而令使用者可以以标准化或其预设的格式获取公司各类信息,而且还可通过更加有效的复合搜索,瞬时从多家公司选择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这种自动化的财务数据收集方法将会显著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令使用者从日常的数据收集转而进行更多的财务分析,从而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p#分页标题#e#
事实上,会计工程学科正在与越来越多的学科进行交融和贯通,它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学科体系框架,并且,随着会计理论与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 我们相信,在未来,会计工程学的研究触角会延伸到越来越广泛的领域。
四、结语
作为一个融信息技术、数据处理及价值增值活动于一体的为物质生产服务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理应被纳入社会科学工程研究的范畴,会计工程学的构建也应成为当前会计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一环。在正处于发育阶段的中国资本市场中,大量基于会计信息系统产出的生产、投融资、产业布局等重大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地方的区域发展,而且还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实以及未来形势的需要都向我们提出了把会计工程提升到学科建设高度来认识的要求,持续地对会计工程学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我们作为会计理论工作者所应该担负的责任。我们相信,随着会计工程学的引入和不断发展,必将对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会计实践活动的指导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陈潇怡.论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演进 [J].武汉大学学报,2004,(7).
[2]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3]黄志忠.从会计本质看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J].会计研管理会计论文究, 1997,(6).
[4]吴旺盛.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研究,2000,(6).
[5]Hoffman,Charles..The XML Files.Journal of ccountancy, 1999;May:71-77.
[6]Josef Macdonald.XBRL: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of the future.Chartered Accountants Journal of New Zealand,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