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会计计量理论与基础理论之认识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7061024531740
  • 日期:2011-07-0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会计计量理论之认识

 [摘 要]社会环境是构建会计计量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会计计量理论包括会计计量基础理论和会计计量应用理论。探索会计理论结构,能够促进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为会计工作者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提供帮助,从而使会计理论更好地为我国经济服务。
[关键词]会计计量理论;会计计量基础理论

计量是通过数量来描述和揭示事物的过程。会计计量是计量的一种形式,是计量在会计领域的具体运用,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主要是货币计量单位),选择被计量会计对象要素(三张主要财务报表的九个要素)适用合理的计量属性(公允及非公允价值),通过相关的计量方法,从而确定应予记录和报告的各会计对象要素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理论是关于会计计量的理性认识,而各种既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独立、相互说明,并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和层次排列的会计计量的理论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就形成了会计计量的理论结构。可见,会计计量理论结构是会计计量理论的知识体系。
探索会计计量理论结构的意义在于: 代写会计论文

(1)对会计计量理论的系统化认识,要求明确其内在的结构;会计计量理论结构是会计计量理论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
(2)建立会计计量理论结构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环境对会计计量理论系统的影响,明确会计计量理论体系的类别,界定会计计量理论体系的范围及内容,梳理会计计量理论的基本脉络,揭示会计计量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层次关系,明确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定位及作用,使之成为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层次清楚的会计计量理论体系的有机整体。
(3)为全面而深入探讨会计计量理论体系提供线索和启示,促进会计计量理论体系能更好地指导会计实务,并为理解和把握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提供理论支撑。

一、会计计量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一般而言,逻辑起点是构建一个系统的逻辑出发点,其应具备连接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的功能,发挥系统内外部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笔者认为,社会环境具备逻辑起点的功能及作用,其不仅影响着会计计量理论结构的全部要素,而且制约着会计计量的实践活动。会计计量的社会环境具有很强的涵盖力及综合性。
研究社会环境同会计计量理论体系的关系,主要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会计计量理论体系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会计计量的目标,制约会计计量的对象要素,并要求会计计量模式和会计计量方法与之相适应;上层建筑通过会计计量的法规形式(会计法规体系)对会计计量理论体系施加强制性的影响,并对会计计量目标提出要求,以保证各有关利益团体获得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p#分页标题#e#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形成一定的生产方式,而会计的基本等式恰好体现了某一会计主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因为,会计的基本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左边的资产代表一个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日期的生产能力,既包括实物与非实物形态的资源,又包括人力资源;而等式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代表一个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权益,体现该会计主体的生产关系。上述会计等式反映了资产结存量。而揭示资产流动量的等式为:利润=收入-费用。这一等式揭示了会计对象中的利润、收入和费用三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围绕着资产(生产能力)的增减变动及增减变动的结果而展开,费用说明资产(生产能力)的投入量,收入则体现资产(生产能力)的产出量。利润则代表两者间的差量。此外,从变现及偿债能力来看,揭示优质资产(生产能力)流动量的等式为: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这一等式围绕着优质资产(生产能力)的增减变动及增减变动的结果而展开,现金流入量说明优质资产(生产能力)的投入量,现金流出量体现优质资产(生产能力)的产出量,现金流量净额则代表两者间的差量。
综上所述,三张主要财务报表都分别从存量和流量的视角,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反映了生产力的增减变动及其增减变动结果。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诠释了某会计主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展现了生产力在一定时期的增减变动及其增减变动结果。会计的计量模式及计量方法需满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并随着两者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各种资产的计价模式及计价方法;而生产关系的发展,形成了各种权益理论,诸如业主权论、企业主体论、企业论、剩余权益论和基金论等。由于构建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的关系)的出发点不同,导致各种权益理论会计基本等式两边包括的内容不同,因此,不同的权益理论下的会计基本等式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二、会计计量理论结构的内容  

会计计量理论结构的内容是指会计计量理论体系中应由哪些要素组成?为什么?涵盖于这一会计计量理论结构中的各要素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其内在关系如何?

三、会计计量理论结构中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环境是会计计量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会计计量理论按其性质及功能,可划分为会计计量的基础理论和会计计量的应用理论。会计计量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和解决会计计量实践的一般性规律及原理,探索社会环境对会计计量目标的影响,总结会计计量实践的原则,讨论各种会计计量模式的特殊性及适用条件,寻求其他学科对会计计量理论所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持,预测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趋势等。会计计量的应用理论主要研究和解决会计计量实践的具体操作对象与方法、计量结果的报告与披露、会计计量的规范形式。其中,会计计量的规范形式,既来源会计计量实践,又引导和规范会计计量实践。#p#分页标题#e#
1•会计计量的基础理论
(1)会计计量的目标。会计计量的目标一方面是会计计量活动应达到的境界或标准,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环境对会计计量活动的要求。会计计量目标是联接社会环境和会计计量系统的中介,是社会环境的客观要求在会计计量系统中的能动体现,是会计计量的主观预期,是对财务会计目标合理准确的货币量化,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
(2)会计计量的原则。会计计量的目标决定会计计量的原则,会计计量原则是会计计量目标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指导思想。会计计量的原则应包括稳健原则,重要性、可比性、一致性以及成本效益原则。会计计量原则对选择会计计量模式及会计计量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会计计量模式。会计计量尺度是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要素之一。在会计计量尺度中,由于实物计量单位缺乏可比性,劳动计量单位具有复杂性(不易操作),而货币计量单位具有综合性,因此,会计计量模式是货币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基础)相互结合的方式。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有着不同的货币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一般而言,两种不同的会计计量单位(名义货币和不变币值货币)与五种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实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相结合便形成十种会计计量模式。传统的会计模式是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会计计量模式。有代表性的三种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包括:不变币值会计计量模式、现行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和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计量模式。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对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选择又受制于两种不同的资本保持观,即财务资本保全观和实物资本保全观。财务资本保全观对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选择没有特殊的要求,即计量单位可以是名义货币,也可以是不变币值货币,计量属性可以是历史成本,也可以是表现现行价值的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等;而实物资本保全观对计量单位无特殊的要求,但对计量属性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计量属性须是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有着不同的优缺点,这就决定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可选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会计计量模式的复杂性可能导致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效益,这将限制复杂会计计量模式的采用。不同的利益团体对会计计量模式选择有着不同的倾向性,因为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影响着各有关利益团体的利益及其分配。例如,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可能倾向采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会计计量模式,因为在该模式下,由于成本补偿不足,可虚夸企业的经营收益,从而虚夸和粉饰经营者的工作业绩,从而使经营者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然而,在该模式下,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由于成本不能足额补偿,使其资本难以保全而侵蚀投资人的资本以及由其资本所带来的利益。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则不愿意接受历史成本会计模式。#p#分页标题#e#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公允价值同五种计量属性的内在关系。五种计量属性按其目的性可划分为非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非公允价值是指以特定个体为计量目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其是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的、非个别和特殊的价值。广义公允价值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狭义公允价值包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不包括历史成本,因为历史成本不是现行价值,而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都是现行价值。
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会计计量模式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从而使其成为会计计量模式的主流,但这并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对其他计量属性所构成的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和运用,使其他会计计量模式成为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补充。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新发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采用,则体现了对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会计计量模式的补充及修正。
(4)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础。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础是会计计量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依据,其体现出各学科研究成果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哲学和系统论为研究会计计量理论提供思维方法;经济学(宏观及微观经济学)为会计计量提供理论支撑;现代信息、网络及计算机技术为会计计量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5)会计计量理论发展。任何理论都有其产生、发展及完善的过程,会计计量理论也不例外。了解会计计量理论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会计计量领域中的哪些方面需要开发与拓展,哪些方面尚需攻克难关以及通过什么方式与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赖于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
2•会计计量的应用理论
(1)会计计量的对象理论。会计计量对象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会计计量的内容及范围。某会计主体的会计计量对象是该会计主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体而言,会计计量的对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及现金流量净额等,而这九要素都是围绕着代表一定会计主体生产能力的资产而展开与深入的。因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产的权益,负债是债权人资产的权益,而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资产的权益;收入是产出的资产,费用是投入的资产,利润是产出大于投入的新增资产;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及现金流量净额,是优质生产力的产出、投入和净产出。资产负债表的三要素及等量关系体现了特定时点某一会计主体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平衡;损益表的三个要素及等量关系揭示了某一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力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现金流量表的三要素及等量关系反映了某一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优质生产力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p#分页标题#e#
(2)会计计量的方法。会计计量的方法是揭示会计计量对象,实现会计计量目标的手段;其包括“收入费用法”和“资产负债法”,两种方法分别从流量和存量的角度,确认与计量收益。收入费用法通过本期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计量收益,公式为:收益=收入-费用;在此,首先要确认和计量收入,其次要确认和计量费用。资产负债法基于期初至期末资产与负债的变动计量收益,公式为: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期末全部资产-期末全部负债) - (期初全部资产-期初全部负债);对于该方法而言,关键的问题是确认和计量不同时点的资产和负债。不同的会计计量目标和不同的会计计量对象要素需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会计计量方法应随着会计计量目标与会计计量对象的变动而变动,并随着两者的发展而发展。
(3)会计计量结果的报告。通过一定的会计计量模式和计量方法对会计对象要素进行计量的结果,需要通过会计信息的载体财务报告加以输出。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和会计计量方法下,对会计对象要素加以计量,不仅会产生不同的会计计量结果,而且还会导致对会计计量结果的不同财务报告列示方法。财务资本保全观下的各种会计计量模式与实物资本保全观下的各种会计计量模式,对持产损益(损失、利得)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是不同的,在财务资本保全观下,将持产损失或利得列入损益表,参与本期净收益的计算,而在实物资本保全观下将持产损失或利得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
(4)会计计量的规范形式。会计计量的规范形式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38个)、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六个层面所作的规范,体现上层建筑对会计计量的强制性及规范性的影响,六个层面的规范既是从事会计计量实务操作的规范化要求,也是贯彻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的举措。代写会计论文

[参 考 文 献] 

[1]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2]吴艳鹏•资产计量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1•
[3]石爱中•收益计量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
[4]赵德武•会计计量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5]王文彬,林钟高,龚明晓•企业会计政策选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