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现代会计学教育的显著特点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6270926401652
  • 日期:2011-06-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我国会计学教育的显著特点

【摘要】笔者在分析社会转型对会计人才培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人才培养的“三维立体培养模式”,即指由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专业性格培养,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的专业内容教育,以及通过专业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

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的社会结构性变动,它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同时也意味着政治、文化、行为规范、信仰等其它社会层面的结构转换,是一种全面的结构性过渡。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群体,正处于个体价值观念逐步稳定和定型的决定性阶段,而青年价值观的变化也往往最先在大学生中表现出来。作为传统学科的会计学专业的大学生,其专业的传统性与转型时期青年的个性化特征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对社会转型期会计学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代写会计论文

一、现代会计教育目标的确定

现代会计教育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是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这些变化一方面影响到了许多企业的生存;另一方面也给那些拥有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要有具备足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管理人才。
会计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现行会计教育的模式与新兴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运作相互脱节,只重视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企业管理和会计知识的掌握,而对于战略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有所忽略。近年来,在美国和其他发达的西方国家,会计教育界人士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反映,并进行了种种努力以期改进会计教育。例如:1990年,由当时的国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赞助,美国会计学会(AAA)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 C)。该委员会成立后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发表若干公报、资助大学的课程建设项目等。该组织的第一份公报名为《会计教育目标》,该报告明确指出,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使其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基础包括三方面的能力: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技能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智力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并指出:智力能力包括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解决各种不同的非结构性问题的能力和根据一些分散的事实进行判断的能力。会计界的成功人士对会计的基本理解应包括:确定目标和找出对实现目标有用信息的能力;确定、搜集、计量、汇总、分析和解释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的方法;使用数据进行判断、评价风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EC C 1990)。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 PA)近期提出了他们认为在执业会计师行业取得成功应具备的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技术上的胜任能力,包括建立决策模型、进行风险分析、计量、研究和报告,利用技术提高其他方面的胜任能力;二是个性方面的胜任能力,包括职业道德、领导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三是具备广博的商业背景知识和商业头脑,这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包括战略性、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对行业、企业的发展、全球性的问题和法律规范的了解以及对营销策略和客户的关注等方面。#p#分页标题#e#
因此,目前会计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主题是:会计人员要想在企业迈向成功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就不能单纯依赖记忆和套用规章,而是应当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和理性的思考习惯,具备增加企业价值的能力。

二、现代会计教育模式的构建——“—三维立体教学模式”

如上所述,现代会计教育的目标强调会计人才的综合性和战略性。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我国目前会计教育的基础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笔者长期从事会计专业高等教育工作,对目前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有很多体会。因此,构思了“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希望对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模式有所改进。

(一)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专业性格培养
笔者认为,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是会计人才必备的基础,但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专业性格、专业素养的差异才是形成人才差异的根本原因。所谓专业性格,是指由学生自身的投入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共同造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特征。这种由职业权威、道德规范和职业文化共同形成的专业性格的培养对学生发挥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为企业增加价值具有核心作用。长期以来,对专业性格的培养一直是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面临信息充分流通的资本市场,会计人员缺失职业道德成为整个社会诚信危机的爆发点。在会计教育过程中,专业性格的培养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格的初步培养阶段
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学生相当于会计教育过程的“原材料”,这些学生具备一系列的个性特征,如兴趣、偏好、才能和理想等。这些学生之所以选择会计专业,可能受到诸如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就业前景的预测,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专业特征、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等内容认识还比较模糊。而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如果学校没有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具体而生动的正面教育,学生就会通过其它渠道接受到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传递一些带有急功近利色彩的内容,使得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过于狭隘和片面,这会对学生专业性格的形成以及将来进入社会的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教育内容空泛、教育手段单一、教育缺乏个性化等问题,尤其是缺乏针对专业特点所进行的道德素质教育。虽然在某些课程的内容中,如独立审计准则中的《职业道德准则》包含了很具体和规范的内容,但融入到课程中的专业教育会受到课程安排时间的影响,缺乏及时性。因此,在学生大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就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并力求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和可理解性,会为学生专业性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p#分页标题#e#
2.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性格培养
现实社会告诉我们,技术是表面,而利益则是深层的根本问题。良好的专业技术既可以使得一个人成为对企业、对社会有益的人,也可以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只有精通专业技术又恪守职业道德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益的人。
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思想忽略了人的个性和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墨守成规,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许多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对着账本、凭据和报表,是不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因此,做会计工作的人应该是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某些学生的家长在解释为何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会计专业时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性格内向、文静、不好动。长久以来的这种“性格误区”使很多性情活泼、开朗的学生怀疑自己如果要长期从事会计职业的话是否需要调整自己的性格表现。这种传统意识无疑是影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代社会中,会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大大扩展和提高,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作为高级财务人员已具有经济监督权、财务决策参与权、重大财务收支审核权、审计活动组织权等各项权利。这就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文字写作、组织等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又如,在审计师的审计工作中,很多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说服对方的能力。这些素质的培养都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开展诸如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研究学理的同时,保持一种活泼的精神,使其个性有充分发挥的舞台,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其在竞争中形成开拓创新意识的能力。

(二)构建富有个性的、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综合知识结构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早在1917年就曾提出:教育应“尚自然、展人性”,反“对守成法、求划一”。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他们必须直接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因而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规格的多样化。
早在1993年,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与改革研究组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已提出会计人才应该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必须掌握外语、计算机、数学以及相关的经济学和法律等多方面知识。也就是说中国的会计教育界早已接受了通才教育的思想。1999年3月,由葛家澍教授所主持的国家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也显示: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是实务界、教师和学生普遍认可和赞同的一种人才模式。显然,无论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或其他相关工作,都不能单凭狭窄的会计专业知识,而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交叉,需要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构筑较为宽广的知识体系。#p#分页标题#e#
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定位要求必须抛弃原有的细分专业的做法。在通才教育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能力,在专才的教育方面,则侧重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由于历史原因,高等院校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曾前后设置了分行业的会计专业、审计专业、国际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等专业。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尤其是前期的课程基本相同,只是后期的课程有所差异。这种课程设计方案的缺陷在于前期的同时教育课程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组织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而后一阶段的专才教育由于细分专业而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而且这种课程设置状况并不被用人单位所准确理解,他们往往会简单地认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不能搞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就不能搞财务管理工作等等。这无疑对学生的就业设置了障碍。会计学从专业划分上来说本身就已是管理类学科的二级学科,从总体来看,目前的课程设置是强调技术性而非宏观性,若再进行细分,势必造成专业面狭窄的局面,从实务角度考虑欠缺科学性和必要性。因此,笔者认为,长远来看,在专业名称上,只设一个宽口径的会计学专业,淡化“专业的专业”这一概念。但这一改革的推行从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情况看还需循序渐进地进行。

(三)丰富社会实践方式,提高学生对实践的领悟能力
基础理论与实践是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独立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从各种关于会计教育方向的调查来看,实务界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非常注重。但在社会转型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具体的会计问题,而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在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综合解决会计、乃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今天计算机已经能够完成手工会计的所有核算工作,不仅省略了会计循环中用于信息重组和分类的诸多细节,并且使得各程序之间的技术性核对,如账账、账证和账表核对工作化为乌有,而且如果将来某一天电算化会计系统顺利解决了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会计确认问题,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意义上的会计职业和会计职业教育也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薛云奎2003)”。
就目前国内院校的情况来看,会计专业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建立会计实验室和会计实习来完成。如果这两项工作搞得好的话,对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是:1.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来,硕士生、博士生的扩招以及各种国内外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的开展,对会计本科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学校对加强会计本科教育的设备条件重视不够。就目前各高校的办学条件来说,建立会计实验室应当是会计本科教育的基本条件,但由于某些学校在房产、试验设备等方面依然施行统一管理,因此,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会计实践的基本条件也难以得到满足。2.现有的会计实验室与实务有一定差距。九十年代初,有些高校建立了以手工操作系统为主的会计实验室,随后,以计算机为主的会计电算化操作系统的实验室也在很多高校相继建立。在建立初期,手工系统的会计实验室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确有一定帮助,但发展到目前就必须面临推陈出新的问题。九十年代初期,手工系统会计实验室的试验内容基本上是以企业供、产、销业务为主,现金流量表、投资、融资、期后事项调整、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建造合同、或有事项等内容尚未涉及。近期以来,国家财政部相继颁布了十余个具体会计准则,这就要求对会计实验室的试验内容进行更新。3.会计实习效果差强人意。就目前国内院校的情况来看,会计实习由于受经费、企业合作程度不足,以及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各方面的限制,实习效果很不令人满意“,实习”成了找工作的代名词。客观地讲,如何提高会计实习的实质性效果确实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需要教育界和实务界多加沟通,以寻找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若从理想的角度看,笔者认为,会计实习宜分批次进行,且在内容上应有所区别,使学生对会计、审计、理财等最基本的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会计实验室与会计实习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替代性,因此,若会计实习在短期内不能很好解决,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就是当务之急。#p#分页标题#e#
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熟悉会计实务的基础上,提高和锻炼学生为决策服务的能力是专业实践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下图所示,会计学专业教育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需不断提升。图中所示的能力层级在实践中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除了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地实习以外,还可以在咨询公司等机构参与某些项目的工作,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了解学习和掌握综合的专业技能。代写会计论文

三、结束语

社会转型期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特定的要求和目的,综合的专业素质与高尚的职业品德及健全的专业特质是职业发展的根本,笔者提出的三维立体教学模式是在总结传统会计学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只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尚需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总结提高。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