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论文:本文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本质、目标等方面对资产计价进行探讨,认为会计制度论文资产很难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可以采用价值计量,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则必须以成本计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会计的目标。本文最后探讨了计量属性在资产中应用的具体条件,并且对此作出了一系列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资产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目标 资产分类 计量属性
一、引言
会计上资产计量一直存在着成本与价值之争。这种争论缘于会计学者对资产本身以及会计目标认识的不同。20世纪前期,学者们倾向于从成本的角度来理解、界定资产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资产本质认识的深入,会计学放弃了资产的成本观,采纳了经济学的观点,认为资产是 “未来的经济利益”,如FASB (1980)就将资产定义为“因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这一观点已得到会计界的普遍认同。相应的资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价值计量。
在会计目标上,则存在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因此历史成本是最好的选择;决策有用观则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而价值计量可以更好的满足这一目标。对于这两种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践上都远早于决策有用观,但在资本市场成为企业的主要筹资场所以后,决策有用观得到更多认同,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也被普遍接受。与此同时,历史成本由于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导致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缺乏, 要求采用价值计量的呼声日渐高涨。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公允价值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其中公允价值中的现值计量尤为引人注目, FASB就此专门颁布了SFAC NO. 7《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在这份公告中, FASB鲜明地倾向采用公允价值,并意图将其运用领域由金融工具扩展到其他领域,由此进一步加深了资产计量模式的成本与价值之争。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本质与资产计量属性选择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其主要目标,因此提供当前及未来预期价格(价值) 显然比过去的价格对投资者更有意义。但是,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受会计本质特征的约束,从而对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
在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两条并列的首要质量特征。相关性越大,可靠性越高, 越符合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但是在实际经济环境中,在很多情况下,这二者存在着此长彼消的矛盾,如何取舍一直是会计信息面临的两难问题,在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上尤为如此。从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来看,产出价值(价值观)比投入价值(成本观)更能反映出资产对于企业的价值,提供的信息与决策者也更相关。但产出价值的主观性太强,且不符合会计的实现原则,因此可靠性受到质疑。如果从可验证的角度讲,投入价值(成本)对于描述企业的资财、反映受托责任以及向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制定合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更恰当,它不允许在实现以前陈报收入,解决了价值计量中可靠性难以保证的棘手问题,但是其相关性又不及产出价值,从而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两难抉择。#p#分页标题#e#
对于上述问题,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 (1999)认为,应把握在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相关性最大的原则,即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前提。葛家澍教授(1999)也认为,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即使在公允价值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笔者同意上述观点,因为财务会计不同于经济学,它是一个信息系统,其目的是向所有现行与潜在的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般信息。由于使用者所需要信息的目的及用途各异,这决定了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可靠。可靠性是会计信息首要必备的质量特征,缺乏可靠性,相关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AICPA (1994)的研究也表明会计信息使用者十分关注企业报告中信息的可靠性,他们建议维持现行会计模式、反对采用以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模式的原因之一就是基于可靠性的考虑。
会计的本质属性也对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产生影响。针对近几年国内外爆发的一系列财务欺诈丑闻,葛家澍教授(2003)指出,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是可靠的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主要是财务活动)的历史”。财务会计反映历史的这个本质特征也决定了资产计量的历史成本特性。但是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提供效用最大化的会计信息是其应有之义,反映历史并不排斥它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供现在及未来等与决策者更相关的信息。这就决定了对某些满足上述条件的资产可以采用价值计量,事实上,现行会计实务是以历史成本为主、成本与价值混合计量的计量模式。
三、价值与资产计量
对资产采用成本计量的另一个批评是这样做的结果导致账面价值与企业实际价值相差大,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差,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如果资产全部采用价值计量,就可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吗? 现代理财学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企业的价值是其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如果暂不考虑可靠性, 企业资产全部按照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予以计量,全部资产的总计就是企业的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企业的价值是企业全部资产(包括会计上已确认与未确认的资产,如人力资源与自创商誉)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是这些资产合力产生的。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资产可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如应收账款),它们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直接相关;但更多的资产是与其他资产结合产生现金流量的,这类资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是间接的,故单项资产的售出价值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关系不大,比如固定资产(非融资租出)。因此对企业估价绝不是将其全部资产的价值简单加总那么简单,这也决定了对那些共同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采用现行市价与可变现净值进行计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持续经营的缘故),而如果采用现值进行计量,由于同一资产在不同的企业被持有的目的并不同,对企业产生现金流量的贡献也不一样,这时,其未来现金流量又应如何计算?而且,由于可靠性的约束,有些资产如自创商誉,目前不能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反映,这决定了即使计量单个资产的现值计量技术在理论上已经突破,也不能就此说明解决了资产的现值计量与企业价值的计价问题。#p#分页标题#e#
另外,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各异。资产被持有的目的不同,他们为企业贡献现金流量的方式及特点也不相同:为销售或随时准备变现而持有的资产可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 但是对于这类资产的绝大多数而言,由于市场的不稳定等原因,未来销售价格及未来现金流入的时间均难以确定,其计量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而为生产或管理(服务)持有的资产必须与其他类经营性资产共同作用产生现金流量,对这类资产而言,不仅其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时间与金额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难以估计,而且如何将这一现金流量在经营资产中进行分配也存在着困难,这使得现值计量在这类资产中的应用显得更为困难。另外,现值计量中折现率的确定也很难合理,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现值计量在资产中的应用。同时,企业经营全过程中各项会计要素的计量,无不直接或间接借助于有效的成本计量手段来进行(张鸣, 1997)。如果全部采用价值计量,将无法对企业自制的、没有市价部分的资产进行计价,也不利于企业自制成品的成本结转以及内部成本控制,从而破坏会计内部的一致性。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资产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成本计量存在的必要性。
四、会计目标与资产计量
随着人们对相关性的重视,历史成本备受诘难。针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下降的批评,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研究结论并不完全支持外界对会计的批评意见,有些甚至截然相反。这说明,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沈生宏、刘峰, 1999)。而根据AICPA 在1994年的调查,大多数用户也仍然赞成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只有不断提高其信息的相关性,才能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事实上,面对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下降的不满,会计本身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从财务状况变动表到现金流量表,从利润表到全面收益表,从历史成本到混合计量,从已实现到可实现,无不显示出会计界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努力。
笔者认为,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资产计量方面,可以将资产按企业持有目的的不同,分为两类: 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与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针对不同的资产项目,采取不同的计量模式: 对于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因为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与其现行价值直接相关,因而可以考虑(在现行财务会计框架之内)采用价值计量;对于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则采用成本(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计量。这样一方面,对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采用价值计量可以提高资产的账面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对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表现为在用价值,则可以根据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利润信息来预测它们共同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这不仅可以间接反映出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而难以在报表中确认的有关资产(如自创商誉可以通过企业创造的超额收益予以估计),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决策有用目标。下面以企业主要投资者———债权人银行与股票投资者为例加以说明。#p#分页标题#e#
银行贷款给企业,作为固定收益的投资者,他最关心的是利息能否按期取得,本金能否按期收回。因此,它首先关注的是持续经营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其次是清算条件下贷款抵押资产的现行(清算)价值信息。现在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从当前现金流量表中获得,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通过当前的收益信息以及现金流量信息分析进行预测。在企业财务发生困难、难以按期清偿银行债务本息时,银行就会额外关注抵押资产的现行价值(清算价值)信息,这种信息在上述模式下资产负债表难以全部提供, 但通过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方便获得。
与银行债权人不同,股票投资者对企业资产的清算价值不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企业价值。根据前面的分析,企业价值并非是单个资产价值的简单加总,因此资产即使全部采用价值计量对于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帮助也不大,更何况有些资产如自创商誉在现行会计框架内无法得到反映。但是如果对资产按类别分别采用价值与成本计价,结合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投资者却可以预测企业的价值。根据“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之和”的观点,企业价值预测的关键是现金流量的预测,上述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较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对于单个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企业可以按价值对其计价,投资者可以据此直接预测其未来现金流量;对于共同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包括资产负债表中未反映的资产),投资者则可以根据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提供的收益与现金流量信息来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信息。FASB就曾在1979年的《关于报告盈利的讨论备忘录》中提出一种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两步法”: (1)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必须先预计未来收益; (2)为预计未来盈利,需要历史盈利信息。可见,根据历史盈利信息可以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而上述模式则增强了预测的相关性及有效性。
除了现金流量估价模型以外,现行的许多其它财务估价模型如损益表模型、奥尔森模型等,均直接通过资产账面价值与盈余信息来对企业进行估价。上述成本价值混合计量模式能够根据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特点,最大限度提高资产账面价值与盈余信息含量,从而有效增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另外,在上述模式下,还可以从投入产出角度反映财务会计的另一个目标:评价管理人员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如果资产单纯采用价值计量,则难以反映投入产出关系,根本无法计算利润,也就无从实现财务会计反映“受托责任”的会计目标。反之,成本与价值混合计量则可较好地兼顾二者,既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又能满足投资者评估管理层对受托经营资源的履行情况。这样在现行财务框架体系内,上述模式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决策的有用性,又可以达到反映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目标。#p#分页标题#e#
五、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
根据上面所设想的模式,对资产可以区别其持有目的分别采用价值或成本计量。那么,在现行财务会计框架下,资产应如何选择其计量属性呢?由于计量的可靠性以及产生现金流量的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在实务中,可作为资产价值计量的属性有现值、现行市价以及可实现净值。
1.现值。笔者认为,实务中以现值对资产进行计价,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通过资产未来的销售或交换而获得的货币金额应是可知的或可确切地估计; (2)预期现金收入的时间应是固定或相当确定; (3)资产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实务中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资产必须根据特定的合同进行。因此,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如果就是为了按照有关合同规定的具体价格和支付条件交付给顾客,这些资产就可按其现值予以计量,例如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
2.现行市价。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出售一项所持有的资产可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实务中资产应用这一计价基础必须符合四个必要条件:第一,市场被管制,资产价格明确;第二,资产持有的目的是销售,且销售费用不大;第三,按售价收到现金的时间间隔很短;第四,资产售出无障碍。例如准备随时变现的、公开交易的有价证券,可以采用现行市价进行计价。
3.可实现净值。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用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为了销售; (2)资产能容易地以已知的价格售出(收入实现不存在障碍); (3)追加的成本或费用可以合理估计; (4)收现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
从上述三个资产计量属性来看,在实务中使用价值计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可以单独计量资产出售产生的现金流量; (2)资产的收入实现非常容易或有合同保障; (3)资产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数额是可知的或可确切地估计。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资产价值计量的金额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如果收到现金间隔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现值计价;如果时间间隔较短,则可采用现行市价或可实现净值予以计价。从目前的会计实务来看,由于可靠性、实现原则及谨慎性原则的约束,上述价值计量方法应用得很不完全,主要应用于资产发生减值或无从寻找历史成本证据的时候。当资产的计量不符合上述条件时,成本则是其计价基础的现实选择。资产计价可供选择的成本计量基础有: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现行成本更具相关性。在世界经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现行成本曾被世界普遍看好。但由于现行成本一方面难以验证,不符合可靠性标准;另一方面某些资产现行成本的取得较为困难或根本不可能,从而限制了这种计量属性在实务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经济平稳的时候。例如, FASB在1979年曾发布过FAS33,要求企业补充提供按现行成本调整的信息,但在通货膨胀平息后,这一准则又被1986年颁布的FAS89所代替,从而使物价变动信息的提供由强制改为自愿。因此,从会计实践来看,由于可靠性及成本效益等因素的约束,现行成本更多地应用于经济剧烈波动的时候。#p#分页标题#e#
六、结语
根据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本质特征等因素的约束;不论从经济学还是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资产计量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企业价值并不等于其全部资产价值的简单加总;现值计量技术尽管在理论上已经突破,会计制度论文但是难以应用于所有资产;
3.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产可作如下分类计量:对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可以采用价值计量,但对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采用成本计量;
4.未来资产计量是成本与价值并存,这样可以更好满足会计的“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双重目标;
5.在现行财务会计框架体系内,资产采用价值计量与现行成本计量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葛家澍、杜兴强. 2003.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葛家澍. 2003.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边界.会计研究, 3: 3~7
沈生宏、刘峰. 1996.权责发生制、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相关性.会计研究, 5: 38~43 张鸣. 1997.试论成本计量与资产计量的关系.会计研究3: 24~28
周浪波、杨琼. 2002.会计收益的质量特征探析.事业财会. 5: 41~42
AICPA1994Improving BusinessReporting———A CustomerFocus
ASB. 1999. Statement ofPrinciples forFinancialReporting FASB. 2000. Statement ofFinancialAccountingConceptsNO. 7: Using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Value inAccount- ingMeasurements English Abstracts ofMain Papers Revaluation of the Accounting Law From the Jurisprudence Perspective
Xu Jialin ZhangHuali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the course of drafting and amending theAccounting Law, more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from technical accounting issues side rather than from jurisprudential issues side. The legal status of theAccounting Law determines that it should play a connecting link role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accounting regulations. TheAccountingLaw https://shlunwen.org/huijilunwen/kjzdlw/should define its con- tents at social attributes level rather than technical leve.l TheAccounting Law should obey the state will and, as a law, should have the feature ofgenerality and predictability. Itshould also have a legal conceptual framework underlying its setting. Both accounting and legal professionals shouldwork together to ensure their respective role in the lawmaking has been played properly.. Finally, the paper indicated tha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rom the jurisprudence perspective should be followed aswell at the enforcement leve.l
Exploration of theM easurem ent Issues for Assets
HuangZhongsheng
After analyzing the assets valuation issues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ac- counting objective, 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the assets can notbemeasured all at its value. There is stillnecessary and reasonable ba- sis tomeasure the assets at their cost. It is suggested thatallof the asse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ne can generate cash flow in- dividually and the other can not.. 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the assets, which can generate the cash flow individually, can bemeasured at its value and the assets, which can not generate the cash flow individually, should be measured at its cost. Finally the paper ex- plored the conditions needed when applying differentmeasurementbasis for assets.#p#分页标题#e#
The Lim itations and Improvem ents of the Accounting Research on Intangible Assets
MaDelin Zhu Yuanwu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status and explored the issues existed in intangible assetaccounting research in the past two year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in this respect publish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Journals, the Accounting Research, Finance and Accounting, BusinessResearch and the JournalofFinancelandAccounting. The paper finallymad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China s in- tangible asset accounting research.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s: Information Rent and Regulation
WangXiongyuan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s can redu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Gaining information rent is themainmotive of voluntary in- formation disclosures. Theremay be some disclosure problems about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s. Therefore the voluntary informa- tion disclosures should be regulat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irquality. For this objective, manager-marketand ex-postpunish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Disclosur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M echanism ofPublic
Company FinancialReporting
FangHongx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losur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mechanisms ofpublic company financial reporting. There are two key factors for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regime based on disclosure to operate effectively, the first is to disclose the financial reports, and the second is to effectively use the disclosed financial reports. The firstone depends on the disclosuremechanism ofpublic company fi- nancial reporting, amongwhich the key elements include the disclosure rules and procedures. The second one relies on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mechanisms, whichmainly fall back on the functions ofmarkets intermediaries such as securities analysts and rating a- gencies. The paper takes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es on those mechanisms and their elements, then studies the related status and problems in China, and draws some helpful findings and improving suggestions. A study on the Survey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d by the Bank Lenders
Rao Yanchao Hu Yiming
Lender s using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issue abou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fulness for d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