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经济组织的业务范围发生了较大变化,政府逐渐把事业单位推向市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拨款将逐步减少或取消,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行为逐渐增多,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如何在新形势下出台兼顾企业和事业单位发展的会计准则,更好地指导会计实务,便成了当务之急。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1.费用支出项目设置不科学。目前事业单位所有支出项目按使用方向分为工资、公务费、业务费等十几项,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全额拨款,这种做法是比较适合的,但是,现在的事业单位几乎大部分都要发生经营性支出,且其占商业会计论文总支出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经营性活动通常以营利为目的,其分类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两大类。因而目前这种分类核算既无必要,也不科学。
2.收入支出表是事业单位核算损益的唯一报表,但目前报表项目的设置方式很难区分经营性支出和非经营性支出, 只能看出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整体状况。
3.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更新修缮资金由按期提取的修购基金来补充,而不是通过计提折旧来实现,这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损耗,价值减低,而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项目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虚增了资产与净资产的总量,同时又以提取修购基金的形式直接增加专用基金,使得净资产既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又包括提取的修购基金,造成净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
4.由于目前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能够动态地反映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是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财务报表之一;而事业单位目前并未编制现金流量表, 不能动态反映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二为一的可能性
1.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与企业单位经济业务有相通之处。一方面,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经济收益,但是在追求经济收益的同时,企业也必须重视社会效益,西方国家很多企业已经把它作为评价一个企业价值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直接拨款占事业单位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迫使事业单位从事一些经营活动,通过对所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达到一定的收益。事实上,事业单位从事一些风险较小的经营活动,也是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1997年财政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改革,总体思路也是让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从上述分析可以盾出,现代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共性大于个性,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业务的交叉使得两者使用同一种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成为可能。 #p#分页标题#e#
2.会计准则理论的框架结构对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会计假设来看,企业会计准则虽未采用会计假设的形式,但是实质上在整体中都是基于四项基本假设。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四项基本假设,只是将持续经营改为持续运作,其它三项假设是一样的;就会计原则来看,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的十二项基本原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同小异;就是会计要素的定义,也有相通之处。
3.现行会计法规模式为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合并提供了条件。1997年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实行分类准则与制度相结合的总体改革模式,即不制定统一的预算会计基本准则,仅事业单位制定会计准则,行政单位和财政会计实施会计制度。其原因是事业单位会计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逐步向企业会计靠拢,所以要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在这点认识上,也使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二为一成为可能。
综合上述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二为一从理论和实践来讲均具有一定的商业会计论文可能性,但要真正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加入WTO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两套会计准则, 一套用于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另一套用于政府会计。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都较完备,并且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系理顺的前提下,逐步将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