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财会专业 “双导师制”的教学分析
摘 要:该文从专业培养目标、学校的教学状况和行业发展的矛盾、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角度提出高校财会专业本科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方式的必要性,概括了“双导师制”的基本内容,代写财务论文阐释了其实施后的效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 财会 双导师 模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aching state and trade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society’s demand ofprofessionals, this paperputs forward that it is very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trainingmode of“double tutors”for the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It summarizes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double tutors”system and explains the influence after implementingthismode.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financial accounting; double-tutor; mode#p#分页标题#e#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为培养新世纪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的财会专业人才,建立高校和社会联合培养财会本科学生的新模式,实行“双导师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一、问题的提出
财会专业本科学生“双导师制”是根据财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由高校和社会联合培养专门财会人才的一种培养新方式,它的提出有其现实的原因。
(一)学生实际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存在较大距离#p#分页标题#e#
尽管这几年高等财会专业的教学不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还是无法适应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严重地困扰着高校财会专业的教育。这与普通高校财会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熟悉与掌握现代经济、管理、法律,尤其是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精神的能力,能在各类企业(包括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实务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专业培养要求相背离。大学教育如何适合社会的需求,是高校财会专业本科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p#分页标题#e#)学校的教学状况和行业发展要求存在矛盾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财务会计的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的准则和规范出台。这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急剧增加,在一般本科院校,教师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无暇顾及自身实务能力的训练,收集与政策变化相应的教学案例,对变化的行业准则、制度也有理解不深刻的现象存在,尽管教师努力把新知识、新内容补充传授给学生,但在教学时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p#分页标题#e#,缺乏生动性和针对性,教学滞后于会计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三)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财会工作从单纯的记账、报账发展到成本控制、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财会工作的核心也从信息的加工转移到利用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这就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三个方面决定了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财会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既可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培养的内容和方式,也可以与社会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的任务#p#分页标题#e#,“把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进来,弥补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弊端”。[1]
二、财会专业设立“双导师制”的具体内容
(一)“双导师制”的主要内容
1.“双导师制”的含义
财会专业“双导师制”的主要内涵是:大二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大三、大四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每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一般不超过10人,原则上每星期指导学生#p#分页标题#e#1次,以个别指导为主,指导时间和方式由导师和学生协商约定。校外导师一般指导学生不超过5人,每两周指导1次,每月平均辅导时间不低于2天,时间和方法也由导师与学生约定。为减少对校外导师工作的影响,校外导师一般以集体指导为主。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校内导师与一个或几个校外导师指导的是同一批学生。校内导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还要承担学生和校外导师的联系工作。
2.导师的选聘#p#分页标题#e#
校内导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选聘时强调师德和专业水平。要求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和各教学环节的关系及全部培养目标,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校外导师由实务单位中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业务骨干(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担任。大部分的校外导师是作为学院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科长(处长)及一部分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会计师。学校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p#分页标题#e#,规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以保证校外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双导师制”所规定的导师职责
1.校内导师的职责
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以师德教风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学风,引导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指导的初期,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课,学生对专业方面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因此除了对学生在学分制条件下的选课进行指导外#p#分页标题#e#,校内导师还应就本专业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本专业发展方向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随着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断深入和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指导教师还应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基本概念的把握、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以及专业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主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写作进行指导。
2.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
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和形成一些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初步经济管理能力,介绍财务制度和法规的最新变化情况,解决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三#p#分页标题#e#)双导师制培养的实施要求
1.导师与学生的互动配合
在“双导师制”培养方式中,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三方都积极主动,才能给我们带来所期望的理想效果,才能帮助财会专业的学生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如果有一方认识不足或积极性不够,就会使“双导师制”的实施受到阻碍而流于形式。
2.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知识培养的衔接
在“双导师制”中的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职责是互不相同又有密切联系的。校内导师解决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问题,校外导师解决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学生理论知识的扎实与否可以影响其实践的整体效果#p#分页标题#e#,而实践工作又会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校内外导师只有解决好培养内容的衔接,才能使“双导师制”充分发挥效果。
3.“双导师制”考核机制的确立
“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度保证。如何考评导师、学生在这一培养方式中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合适的考核制度进行定期的考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财会专业“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双导师制”对提高财会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修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大学生和社会的距离等方面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经过双导师指点和培养后#p#分页标题#e#,财会本科生无论在校学习期间还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表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好评。
(一)“双导师制”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
“双导师制”的实行为学生提前开启了社会的大门,“将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有机结合起来”[2],学生不仅通过校内教师了解财会专业的内涵,学习专业知识,也从校外导师那里了解什么是财务工作,明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强了学习专业的兴趣。学生在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毕业时具有比较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的经验#p#分页标题#e#,这也为他们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各企事业单位对于这些熟悉、了解行业、企业生产工序,熟悉最新的财经法规、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了解国际惯例和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动手能力强,上手快,适应性强,工作踏实,一专多能的毕业生普遍比较欢迎。当然实行“双导师制”后,校内校外导师除了在专业和实践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外,在做人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对学生的成长着有积极的意义。
(二)“双导师制”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p#分页标题#e#
由于“双导师制”规定校外导师与学生的联系由校内导师来完成,这种一一对应的方式,使校内校外导师在共同指导学生的同时也加强了联系和沟通,校内导师在与校外导师的合作中,可以获得财会教育中典型的案例和丰富的教学素材,弥补了实践经验的不足,增强了教师的实务能力,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双导师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知名度
我国毕业生实行双向就业制度#p#分页标题#e#,财会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多数用人单位对选聘人才的实践经验非常看重。实行“双导师制”后,学生提前介入社会,在导师的系统指导下,通过在实务单位将近两年的实习,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务工作相印证,应用专业知识协助校外导师做一些具体工作,协助解决一些具体业务问题,熟悉财会工作的流程,可以充分感受实务环境,培养职业认同感。学生在职业道德、专业动手能力、初步经济管理能力、沟通、协调等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提高,毕业上岗后能较快适应单位的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我院已毕业的#p#分页标题#e#2004届财务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达100%,有的学生直接在校外导师所在的单位就业。从毕业生工作后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上手快,适应性强,工作踏实,一专多能等优点。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为以后办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在财会专业本科生实行“双导师制”,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是一个积极而有益的尝试#p#分页标题#e#,学校、社会、学生对这一新的培养方式给予了较高的肯定。但要做好这项工作,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探索,有的制度也要完善和改进,如校内校外导师以及学生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校内校外导师的选聘标准的确立等,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促进“双导师制”的发展,才能成为财会本科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个特色,才能为社会提供受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建华,等#p#分页标题#e#.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的新模式-双导师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 2003, (1): 66.
[2]王延树.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双导师制的设想[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8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第一章第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