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目前正大力推行会计理论方法与会计实务等方面的变革,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理解和把握正确、科学的会计思想路线十分重要。本文通过会计认识哲学观的阐述,分析并指出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对开展会计研究和会计实践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会计 认识路线 会计实践 理论 哲学观
问题的提出
科学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必须来源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水土之中。缺少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主观教条地以事论事,人们就会丧失方向。但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尚未得到会计理论界,特别是实务界的必要重视。人们习以为常的是就会计论会计,固执己见,争辩不止。回顾会计发展的历史必会明白,会计理论的重大突破不能脱离正确的哲学指导。哲学是从各门具体科学中概括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和认识,因而对各门具体学科的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研究会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会计哲学观,目的是为人们提供现代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理论与方法。全面客观地把握会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工作中多样联系和复杂矛盾,正确合理地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以促进会计科学健康和快速地发展。
在整个会计学科理论体系中,会计哲学比其它会计理论更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会计学之间的过渡性桥梁,处于更高层次,由此成为指导各种具体会计理论不可或缺的、直接的基础理论。会计的哲学观,是有机地内含于会计的理论范畴和会计实践之中,人们应该运用抽象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飞。会计认识方法则是人们探求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过程所采用的手段或活动的总和。而会计认识路线是对会计现象及其规律由感性到理性进行反映或感知所遵循的根本途径。选择的路线会决定截然不同的结果。认识路线的偏差可能使人误人歧途、事倍功半,或者导致所有劳动前功尽弃、事与愿违。在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探讨科学可行的认识路线往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实践意义。
正确把握关于会计认识的哲学思维
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任何逃脱哲学指导的行为都是缺少理性或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会计科学已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假若没有借助于哲学的导航,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也无法将会计实践水平上升到新的境界。因而要提倡在会计研究中运用哲学思维。会计哲学观体系主要包括如质量互变观、能动反映观、时空观、运动观、唯物观等。这里笔者择其主要的展开阐述,其他的就不再赘述。#p#分页标题#e#
会计的矛盾观
世间所有事物都存在着矛盾,而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运用唯物辩证的矛盾观点来观察会计理论和实践,需要着重把握三点:正确处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会计工作。企业资金运动是一种复杂的,内在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
会计的历史唯物观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过程,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会计是特定社会第1期叶陈毅,等:关于会计认识路线的哲学思考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的会计是绝对没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无疑是推动会计发展的基本力量。〔2〕会计的能动反映观会计实践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是与人类行为吻合的能动的反映。在会计工作中,会计行为是会计行为主体认识和改造会计行为客体的实践活动,主体必须以客体的存在为基础,并作用于客体;行为客体要成为现实的会计客体,就必须进人会计行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领域。会计行为主体认识和改造能力的日益增强,使得会计行为客体被利用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这反而会推动会计行为主体认识和改造水平的提升。
会计的普遍联系观
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及传输各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如收人需要联系费用才能确认,会计报告必须联系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才能发挥效用等等。现代会计的预测和决策,更是建立在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上,人们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探究往往体现为预测和决策,而未来与现在和过去是彼此相联的,人们惟有深人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和决策才能成为科学活动,才能有效指导未来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会计的利益观
利益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基本动因,利益原则也是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原则。会计管理实质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管理,目的是为对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提供财务资料,便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从而实现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因而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将企业的利益与其产品数量、质量及其社会效益联系起来,将劳动者的利益与其劳动成果联系起来,将责、权、利结合起来。
会计的理性认识。
它来自于实践,又指导会计实践〔’〕。会计作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和控制特定的对象为资金或信息,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会计人员加工处理会计信息的过程尽管表现为主观行为,但会计信息的本质是客观实在的资金运动,并不因为会计人员主观加工而改变。历史和现实证明:离开客观事实原则的会计信息是危害巨大的,会计工作必须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p#分页标题#e#
会计理论研究认识途径的多样化中必然包括会计实践会计理论是会计学术研究的成果与人们对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会计理论随着会计实务的演进和会计研究的深化必将不停的向前发展,还与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的进步紧密联系。不论西方会计学者多么热衷于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本身亦有其独特优势。正如瓦茨齐默尔曼指出的“我们重申,实证性理论并不会削弱规范性命题的重要性。”实证研究尽管可解释若干现象或证明若干假设,却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命题。强调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不等于放弃规范研究方法。不管怎样会计理论不能脱离也不可能没有会计实践。
会计理论研究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会计研究是人们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为系统化的关于会计理性认识的过程。长期以来,会计研究这项实践活动已形成了其自身的方法体系。其认识过程的形成要经过从实践到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这三个基本阶段。而会计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着会计理论形成的上述三个阶段必然是循环往复的辨证过程。
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研究之间的辨证关系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认识基础与重要来源会计理论是在人们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辨证思维活动所形成关于会会计认识路线及其哲学层面的几点启迪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恰恰相反,坚持科学的会计认识路线,就是把握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的认识路线。因为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在于改造客观世界。对会计工作、会计研究和会计教育等会计领域的认识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会计人员所处客观环境不一样,工作的范围、内容,性质和发展情况的差异,造成对同一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如果要对某种问题有相同的或相似的认识,就应遵行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能动的反映论。认识客观事物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客观现象。它是与认识主体相关的事物,才有必要去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互动依存关系。
坚持正确的会计认识路线,就要把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感性认识阶段,客观事物是认识的起点和对象,利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多方位的外在的、粗浅的认识,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资料。在理性认识阶段,对获得的丰富的感性认识资料,利用各种分析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多方位的内在的、实质的认识,并形成综合、系统的理性认识。正确的会计认识可用于指导会计实践。一定条件下的理性认识可用于会计实践中,又要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使其不断完善。这就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循环反复过程。#p#分页标题#e#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会计认识路线的探讨对于从事会计研究和开展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与良好的实际效果。由此不难得到如下启示会计实践是形成会计哲学认识和会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会计理论研究应当深深根植于我国会计实践的肥沃土壤。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才能检验会计理论最终是否正确,同时会计实践也会加深对会计哲学的认识程度。会计环境是会计理论研究必须加以关注的前提条件,但不一定表明它就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会计理论逻辑起点应当是会计目标,而会计理论研究的基础只能是我国会计实务。〔4〕还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制约实践效果的因素。在同样的条件下,由于认识主体的素质、认识的手段、认识的客体或对象等情况的较大差异,导致人们的认识结论截然不同。
会计哲学思维决定会计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方向会计哲学要指导会计实践。开展实践与会计理论研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认识路线—辨证的科学思维、唯物能动的反映论、全面联系与矛盾运动的观念。在开展会计研究和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掌握系统化的会计认识方法,避免孤立、僵化、机械地看问题,以及唯理论与经验论等观念。预防“左”倾和“右”倾的错误认识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推向更高的境界,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和飞跃。
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作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重会计毕业论文范文要指导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要创造民主的条件,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虚心接受人们提出的意见。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伸张正气,打击邪恶。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对于所犯错误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加深认识,尽快改正,有效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要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要善于学习,从实践与书本中学,要向前看,注意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会计认识的辨证运动也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唯物辨证的认识论既是唯一科学的会计认识路线,也是唯一科学的会计工作路线。在实践摸索和理论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官僚主义、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还要杜绝安于现状、空洞乐观的错误想法和保守观念。未来会计研究的具体方法将是复合型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也会不断创新。在探索性科学研究中,没有静止固定的方式,也不存在预示成功的法律规定能供仿效,因此必须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灵活运用适合于自己的研究方法,方可大有所为。#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