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实践与会计理论逻辑关系探析
摘 要:会计核算实践过程的三个环节均与会计理论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在原始会计凭证填制环节,会计特点、对象、职能、假设、原则等理论起着支撑作用,而且各会计理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代写会计论文在会计账簿登记环节,账户及其结构、会计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等特点、会计等式、财产清查原理等理论起支撑作用;会计报表编制环节的直接理论依据是会计等式。基于以上逻辑关系,基础会计教学就应作一些相应的新设想。
关键词:会计核算实践 #p#分页标题#e#会计理论;逻辑关系 教学改革
会计核算实践由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三个环节完成。会计核算的这一实践过程是在诸多会计理论的支撑下得以实施的,会计核算实践反过来也可以验证会计理论的正确性。另外,这些会计理论之间相互依存,使得会计核算实践各环节也紧密相连。
但是在会计核算实践中,在会计理论研究特别是会计教学中,还存在着忽视会计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现象。如会计核算实践中,脱离会计理论基础、不顾会计制度要求的主观随意操作;会计教学中#p#分页标题#e#,脱离会计实践的空洞的理论说教。因此,本文按照会计核算实践的三个环节,将与之相关的理论及各种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以促使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会计核算实践相关的会计理论有会计的特点、对象、职能、目标、前提、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原理等等。它们将如何与会计实践相结合呢?
一、会计凭证填制环节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填制以及审核的理论依据是会计的假设、原则、特点、对象、职能等。原始凭证要填制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且假设本单位能持续不断经营下去等,这些“会计假设理论”为原始凭证的填制提供了“前提”理论;原始凭证是记载经济活动的最初载体,而经济活动即为会计对象#p#分页标题#e#,“会计对象理论”为原始凭证的填制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原始凭证对经济活动的记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辅之以实物、劳动量度,“会计特点理论”为原始凭证的填制提供了计量依据;无论是外来的还是自制的原始凭证,为保证其所记经济活动的真实、准确、完整,则要在有关会计原则如客观性、相关性等的基础上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对原始凭证进行核实、检查,“会计职能理论”、“会计原则理论”为保证原始凭证的客观、真实、完整、正确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见,在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环节,会计假设、原则、特点、对象、职能等理论起着支撑作用。接下来是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由于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依据,所以原始凭证的理论依据同样适用于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p#分页标题#e#,但也有与记账凭证直接相关的理论依据,如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复式记账、会计分录等。由于原始凭证只是对经济活动发生的时间、业务性质、数量、单价、金额等做的“白描性”记载,提供的信息不系统,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加工整理,继续填制记账凭证。为此,首先按照“会计要素理论”及“会计科目理论”把经济活动分门别类地归入各会计要素及相应的会计科目,然后采用“复式记账理论”将经济活动所归属的会计科目、金额及记账方向以“会计分录”的形式在记账凭证中加以记载。这样,相同的经济活动得以在相同的会计科目下进行记录,即将经济活动进行了分门别类,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相互联系,增强了系统性。
在这一环节#p#分页标题#e#,各种会计理论之间也相互关联,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会计对象是会计要素的依据,会计要素是会计科目的依据。由于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使得按照会计对象划分会计要素,按照会计要素划分会计科目的工作依次有序地展开。又如“会计科目”、“复式记账”、“会计分录”之间:复式记账方法把会计科目与会计分录联系在了一起。如此等等。正是如此,才使得会计凭证填制实践各环节紧密相连。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环节
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后就要进行登账工作,可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也可以将记账凭证加工整理成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等形式进行登记。账簿登记的直接理论依据是#p#分页标题#e#:“账户及其结构”;“会计的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特点;“会计等式”等。因为记账凭证仅仅是以会计分录形式对经济活动加以记载,且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制记载一项经济活动,不能将同类经济活动全面、连续、系统地进行反映。因此,基于“会计特点理论(全面、连续、系统性)”的要求,以“会计账户理论”为依据,设计一定格式的载体并分别用会计科目命名形成账户,从而可以对一定时期内相应经济活动的增加数额、减少数额以及余额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登记。为了检验账户登记是否正确,以“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规则”为理论依据设计出相应的平衡公式对一定时期内全部账户所登记的经济活动进行试算平衡。结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p#分页标题#e#,其中一项准备工作即核对账目,如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证核对的理论依据是:“账户是根据凭证登记的”;账账核对的理论依据是:“账户之间是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账实核对的理论依据是:“价值运动与实物运动相结合”。正是基于上述理论依据才使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工作得以实施。但账实核对,即财产清查,要在结账前进行,那么,有关财产清查原理亦应作为账簿登记的理论依据。
在这一环节,由于“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的密切关系#p#分页标题#e#,使得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过渡到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成为必然。另外,“借贷记账规则”是根据“会计等式”推导出来的,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关系,故而共同为试算平衡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会计报表编制环节
虽然会计账簿提供的信息全面、连续、系统,但不够概括,而会计目标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要高度概括以便于信息使用者使用,因此,必须编制会计报表才能满足这一要求。可见,会计报表是基于“会计目标理论”的要求而编制的,至于会计报表的格式、编制依据等则是以“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为理论依据的。会计等式为会计报表的格式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p#分页标题#e#;会计账户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直接依据。当然,账户的设置、结构是根据会计等式而定的。
在这一环节,由于“会计等式”和“会计账户”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得会计报表得以顺利编出。
根据以上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的逻辑关系,在会计实践中应以会计理论为指导,按照会计理论的要求去做。在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学中亦应紧密联系会计实践。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会计教学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类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单一,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程序安排上几十年一贯制#p#分页标题#e#,即按照总论(会计基本概念、理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的程序进行讲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这种教学安排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对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难以理解。对于那些对会计一无所知的学生,一开始就讲授晦涩难懂的诸如“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对象”等,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听后还是一知半解。二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联系不密切,比如学习“会计分录”时,不知道它在会计实践中是在哪个环节中运用的。由于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章节课时较少,在讲授这些章节时#p#分页标题#e#,就只能“就事论事”,讲授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方法,至于它们与诸如会计对象、会计职能、复式记账法等会计理论的关系,则无暇提及。三是会计实务各环节的关系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比如,财产清查理应在结账前进行,那么在教学安排上就应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会计账簿”一章中,但几乎所有的基础会计学教材都将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会计账簿”之后单独作为一章内容,使学生对财产清查工作在会计核算实践中所处的环节产生误解。
根据上述会计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关系,设想对基础会计教学进行如下改革:按照以“会计凭证”为起点,#p#分页标题#e#继而“会计账簿”,终于“会计报表”的程序进行教学,将与各环节相关的会计理论穿插其中。这样,不仅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得到结合,也使学生对会计实践的程序、环节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首先,课程从会计凭证开始。告诉学生,原始凭证是经济活动的最初载体,而经济活动就是“会计对象”,而且“会计对象”必须属于本单位所发生的,“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将经济活动在原始凭证中加以记载。为验证原始凭证所记载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有关“会计原则”的要求以及原始凭证记录本身的正确性,要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这样#p#分页标题#e#,将会计对象、会计主体假设、会计特点、会计职能等“理论”与会计凭证“实务”联系在了一起。由于经济活动即会计对象的多样性,使得记载它们的载体———原始凭证的种类、格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应对原始凭证所记录的会计对象进行加工整理:其一,在对原始凭证审核后,将相同会计对象归类命名形成“会计科目”;其二,按照“复式记账方法”将发生的经济活动用“会计分录”加以记载填制到记账凭证中去并进行审核(可结合特定企业如工业企业的供产销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在上述两个环节中,要讲授“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复式记账”、“会计职能”等理论中的相关内容。
#p#分页标题#e#其次,讲授会计账簿。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应先讲授“账户的设置、结构及登记”,因为账簿是由账户组成的,账户是账簿设置的基础;后进行会计账簿相关内容的讲授。但在讲授结账之前,应先讲授“资产清查”,而不能像惯常的那样在讲完会计账簿后才讲资产清查,那样会使学生对会计核算程序产生错误的理解。因为对资产清查的损益结果还要进行账务处理,如果结账后再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是不允许的。所以应将资产清查作为“账实核对”,对账工作要在结账前进行。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惯常的程序、内容没什么区别。#p#分页标题#e#
在上述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的核算程序中,作为总账登记的依据各有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作为总结,可在会计报表后继续讲授“账务处理程序”内容。在上述会计核算实践过程中,各种会计理论穿插其中,不够系统,可归纳总结形成“会计基本理论”进行讲授。
根据上述分析,设计出如下教学大纲:
第一篇 会计凭证
第一章 原始凭证
第一节 原始凭证概述
#p#分页标题#e#一、原始凭证的概念
二、相关理论依据
1·会计主体假设
2·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对象
三、原始凭证的作用
四、原始凭证的种类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取得
一、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
二、外来原始凭证的取得
(本节介绍外来原始凭证的主要来源渠道、种类及取得时有关手续的办理#p#分页标题#e#)
第三节 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相关理论依据
1·会计职能
2·客观性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二、合法性审核
三、合理性审核
四、正确性审核
第二章 记账凭证
第一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会计要素
#p#分页标题#e#二、会计等式
三、会计科目
四、复式记账原理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概念
二、借贷记账法特点
三、会计分录及账户对应关系
第三节 记账凭证概述
一、记账凭证的概念
二、记账凭证的作用
三、记账凭证的种类
第四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
#p#分页标题#e#一、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1·工业企业筹资过程记账凭证的填制
2·工业企业供应过程记账凭证的填制
3·工业企业生产过程记账凭证的填制
4·工业企业销售过程记账凭证的填制
5·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及分配过程记账凭证的填制
注意:在上述各环节不同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会涉及到有关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等,可结合具体业务进行讲授。#p#分页标题#e#
第五节 记账凭证的审核
一、审核内容
二、审核结果的处理
第三章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
第二节会计凭证的整理
第三节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二篇 会计账簿
第一章 帐户及其结构
第一节 账户概述
一、账户的概念
二、账户的作用 #p#分页标题#e#
三、账户的分类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第二节 账户的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三、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四、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第二章 账簿的设置及登记
第一节 账簿概述
一、账簿的概念
二、账簿的作用
三、账簿的分类#p#分页标题#e#
第二节 日记账的设置及登记
一、普通日记账的设置及登记
二、特种日记账的设置及登记
1·现金日记账的设置及登记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及登记
第三节 分类账的设置及登记
一、总分类账的设置及登记
二、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及登记
三、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第四节 账簿的启用、登记和更正规则
一、账簿的启用规则#p#分页标题#e#
二、账簿的登记规则
三、账簿的更正规则
第五节 对账与结账
一、对账
(一)账证核对
(二)账账核对
(三)账实核对(财产清查)
1#p#分页标题#e#·现金的账实核对
2·银行存款的账实核对
3·实物资产的账实核对
4·债权债务的账实核对
二、结账
(一)结账前准备工作主要是检查各种账簿是否登记齐全。
(二)各种结账方法
第三章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第一节 账簿的更换
#p#分页标题#e#第二节 账簿的保管
第三篇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内涵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会计目标
二、会计等式
第二章 资产负债表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概述
#p#分页标题#e#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二、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三、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一、账户式
二、报告式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编制依据
二、具体编制方法
三、举例
第三章 利润表
第一节 利润表概述
一、利润表的概念 #p#分页标题#e#
二、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三、利润表的作用
第二节 利润表的结构
一、多步式
二、报告式
第三节 利润表的编制
一、编制依据
二、具体编制方法
三、举例
第四章 现金流量表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概述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p#分页标题#e#二、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依据
三、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一、正表部分
二、补充资料部分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
第四篇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章 概述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要求
三、正确选择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四、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p#分页标题#e#第二章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举例
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三章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一、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举例
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四章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p#分页标题#e#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举例
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五章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一、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二、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三、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举例
四、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五篇 会计学基本理论归纳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p#分页标题#e#二、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概念框架
1·会计的目标
2·会计的特点
3·会计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
5·会计的本质
(二)会计的概念
第二章 会计的目标
#p#分页标题#e#一、会计目标的概念
二、会计的具体目标
第三章 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二、会计的其他职能
第四章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一般
二、会计对象具体
第五章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前提
二、持续经营前提
三、会计分期前提
四、货币计量前提#p#分页标题#e#
第六章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体现总体性要求的原则
二、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
三、体现会计要素确认的原则
四、体现会计修正性要求的原则
第七章 会计方法
一、会计方法体系
二、会计核算方法
第八章 会计学与会计学科体系
一、会计学
二、会计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