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在会计专业的实施措施
摘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职业教育应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近年来,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我们尽管进行了一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但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期望之间还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在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在阐述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社会对高职会计人才期望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就如何缩小这种差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实用性 适用性 通用性
1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1.1培养目标的确定缺乏层次性在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尽管都突出了应用性,但却忽略了人才培养的层次性。这种培养目标定位有着严重的弊端,至少,它忽略了两点差异:第一,它忽略了学生来源渠道上的差异。在进入高职教育领域学习的学生中,有的是从普通高级中学考入的,有的是从职业高中、中职院校、技校等考入的,前者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如一张白纸,而后者已经具有了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很多已考取会计上岗证,如一张已涂有颜色的风景画。如果采用相同的培养目标定位,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可能会出现如下的结果:一张白纸变成了涂有颜色的风景画,一张已涂有颜色的风景画还是本身,内容和色彩上并没有得到丰富。所以,对不同渠道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采用相同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不科学的。第二,它忽略了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差异性,使得那些有意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学生面临进一步学习的进入瓶颈。而高职教育向多层次教育特别是高层次教育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构造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现有的高职教育如果不能向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等高层次发展,不仅会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2培养目标的单一性目前,在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是基于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定位,强调单一专业技术应用,却忽视对学生综合技术能力的培养。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层次、素质和结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的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越来越全面,而不是仅仅具有会计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如果简单地强调高职教育就是要以操作和实训为主,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强调单一的专业应用性,必将难以应付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因此,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高职教育的工作思路,培养新型高职会计人才是会计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3课程内容方面的滞后性这主要表现在:
(1)课程内容设计缺乏行业特色,不利于合格的行业人才的培养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会计和财务管理等经济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中,涉及此类课程很少,许多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条件为主。同时,还应看到,会计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教学中更应强调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尽管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也要从多方面着手,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措施。可是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中,大多都没有把有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纳入课程内容体系。
(2)教材陈旧、更新缓慢,不能有效地满足高职会计教学的需要财政部自1993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就不断加快向国际惯例靠拢的步伐,特别是2006年2月份,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但高职教材在建设方面较为滞后,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内容陈旧,与实际应用脱节。
(3)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高职会计专业着重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各种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但在目前高职课程内容设计中,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还流于形式,即使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做到了以职业技能为主线设置课程,但在职业技能的实践和训练方面,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同时,校内实验室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校企合作通道不畅,导致校外实训基地达不到实训的真正目的等,这些也都影响实践性教学的广泛、有效开展。以上就是我们国家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而这种人才培养现状是不符合社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要和期望的。
2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与社会期望之差异分析
2.1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的期望目前国内外会计教育界和实业界,对于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认识与概括的层次上并不一致。但总体说来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的期望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1)实用性:即强调拿来就用,希望不需要或者只需短时间的培训,会计毕业生就能顶岗。(2)适用性:能适应各种不同财务、会计岗位的需要。(3)通用性: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有经济法律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不仅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还要有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等等。
2.2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与社会期望之差异分析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对高职教育会计人才的期望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1)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的困难性与社会期望的高职会计人才的实用性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真正加强对实践环节的培养,目前高职教育研究者认为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应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角色。而目前的现实是,尽管每个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都要求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每个企业却都不愿接纳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岗位实习(除非有留用意向),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的私密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每个单位都不愿为新人培训付出过多的培训成本。
(2)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实践性教学岗位性不强与社会期望的高职会计人才的适用性之间的矛盾。目前的会计实践性教学普遍没有突出岗位性,更多地是根据课程安排相应实训内容,所强化的是业务流程操作,但对每个岗位应做哪些工作,按什么流程操作认识模糊。这样一来,必然与单位要求的会计人才应具有适用性相矛盾。
(3)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单一专业性与社会期望的高职会计人才通用性之间的矛盾。学校在对学生强化动手能力,突出和强化专业技能应用性时,更多地是从专业层面着手,加大实践课时,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拓展,例如,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税务问题,税务处理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纳税筹划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尽管许多高职院校也开设了税法、税务会计或国家税收等课程,但对这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实际上是严重欠缺的。诚然,如期合法纳税是每个单位和公民的义务,但也没有哪一个单位会喜欢用一个不熟悉税收法规、不懂得必要的纳税筹划,无形中使企业承担不合理的税负的会计人员。现代会计业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综合性,所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是不仅具有单一的专业基本技能,还要熟悉相关的财经法规,具有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满足其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
3缩小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期望差的对策如同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所差异一样,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期望之间的差异是难以消除的,尽一切努力缩小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异是现实的选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人才市场变化,把市场看成是晴雨表,同时,通过与企业人士的座谈和调查,了解企业的需求,通过企业提出的专业能力要求提出培养方向,以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界定会计人才培养规格。
3.2借鉴经验,联合企业参与办学会计是一门技术性、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技能训练比重大。因此,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的高职教育模式,目前,大家广泛推崇的是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二者都是办学主体。但我们不能盲目的照搬,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要真正推行类似的高职教育模式,政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要重视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如给予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等,从而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真正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p#分页标题#e#
3.3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学校和社会要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有机会走出去,把企业管理者请进来,这样一方面能让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到企业汲取新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把管理者请进来,也为会计职业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总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而要培养出实用性、适用性和通用性的高职会计人才,尚需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等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有红.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会计研究,2000,8.
[2]胡博华,王新昌,鹿瑞云.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经验初探.高教研究,2005,6.
[3]冯巧娥,闫红军.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的思考.北京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4]董秀洁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