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产生的影响论述
[摘要]2006年初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本文在对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实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经济全球化有效地促进新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而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经济全球化 新会计准则体系 协调与趋同
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将正式施行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39项会计准则。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改革向国际化协调与趋同又迈进了历史性的一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会计改革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中国会计准则改革呈现与国际化协调并积极向国际化趋同的动态过程,从这次新准则体系的发布,我们不难看出,此次会计改革的力度之大,步伐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它对于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加快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它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针对这样问题,笔者进行如下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趋同的内涵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研究中,存在有不少解释,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9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雷特指出: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以空前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适当的位置进行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另外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经济全球化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简言之: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者资本收益最大化的结果。而会计准则国际化,则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各国着力尽量减少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寻求会计标准的共性,共谋经济的发展。其中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颁布的,为世界公认的会计惯例。由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差异存在,会计国际化协调则表现为各国力求通过会计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对会计实务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协调后的准则可以减少逻辑上的冲突并改进了国家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回顾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协调过程,实际上是经过不断的博弈、演变、革新和发展,以求最终达成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正如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指出:“会计是国际通用语言,趋同是大势所趋”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越来越表现为全球化的趋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该行列。截至到2005年,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已达65个之多。#p#分页标题#e#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实质
资本无限增值的特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因,高科技突飞猛进,席卷全球的市场改革及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实拟通过建立全球一体化的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对经济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具体表现为:
1.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推动了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跨国公司的生产不仅从事纵向的垂直分工,而且从事横向的水平分工,不仅进行传统的产业内分工更向全球性生产网络格局发展。
2.中国和各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空前提高。作为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一国经济在对外贸易的地位、重要性或对外的依赖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都在不断提高。而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在近年来则一直位于世界前列。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为48.9%;2003年的外贸依存度为64%;2004年的外贸依存度为75%;2005年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80%,这一比例已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远高于美日德印。外贸依存度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在向世人展示贸易大国的形象背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国际风险。如果我们一味按照国家化的会计规则,而不及时赶上国际化的会计改革大潮,不及时赶上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势必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从而制约中国经济持续有效的发展。
3.国际投资的极大发展。近年来,我国FDI的引进和输出量都在不断增加,2003年,中国吸引外来直接投资535亿美元,成为全球FDI最大的流入地区,2004年,中国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近600亿美元。另至2005年底,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54万多家,合同外资金额近1.2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近6000亿美元。这一切都促进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推进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原则,截至2005年底,与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从事对外投资的企业达3万多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已具相当规模。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近500亿美元,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逐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据全球知名的科尔尼咨询公司发布的2005年度FDI信心指数显示:国际资本投资首选中国蝉联第一,印度次之,美国第三。
4.金融全球化。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市场壁垒大幅减少,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进行全球优化配置,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使得金融资本可以最大限度的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金融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性市场。5.国际经济规则日趋统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外经济交流呈现全方位的连接方式,要求各国企业只有遵守国际经济规则开展活动,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维护世界经济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贸易、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p#分页标题#e#
三、中国经济全球化下新会计准则出台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经济全球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它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成为全球再生产的一个环节,以往的经济依赖关系更进一步发展为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的关系,中国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离开全球市场的运行而孤立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社会共享的信息产品,会计服务的对象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由于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同,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对企业进行经营业绩的国际比较和经营前景的国际预测将有极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全球运作核心规则的会计准则,努力加快其国际化协调和趋同的步伐,是势在必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正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结果。
四、经济全球化对新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和趋同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可以加速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展;可以获得“后发优势”;实现我国的经济腾飞,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映在会计改革中,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协调和趋同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有效地促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协调和趋同的发展进程,对我国的会计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加速了会计竞争机制的形成和会计观念的转变,具体包括:树立并实现了会计全球观念、会计法制观念、会计服务观念、会计信用观念、会计人才观念、会计时间观念等转变。其次,会计作为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准则国际化的协调和趋同可以增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极大程度地减少各国间会计信息的交易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再次,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协调和趋同可以增加我国会计行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真正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最后,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资源再配置过程,因此在全球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国际化的会计准则有助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总之,经济全球化作为未来会计环境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在我国会计改革中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经济全球化下新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和趋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由于经济全球化表现出来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反映发达国家意志;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实现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也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资本市场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金融风险急剧增加,我国经济命脉有可能被跨国公司控制,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以种种理由对中国进行百般刁难,甚至经济剥削。导致了国家间的贸易摩摖不断升级,加剧了国际间的经济摩摖和政治摩摖。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反补贴和贸易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根据2005年10月世贸组织发布《2005年上半年反倾销调查报告》统计资料显示:从1995至2005年上半年,中国遭受反倾销案件数量为434起,已连续九年在世界反倾销目标国中排名第一。在反倾销调查中,由于许多国家的反倾销法中都是以出口企业是否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其获取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标准之一,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滞后的现象以及我国会计准则的非国际化标准加大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p#分页标题#e#
其次,在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建设进程中,虽然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协调和趋同的发展,但与国际会计标准仍然存在着距离,如何使会计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仍需要不断完善。再次,要正确处理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会计准则国家化的关系,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看,会计准则的国家化必然服从于国际化,否则在中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比,而且由于会计标准存在的差别造成很大缺陷和低效率,也会导致会计改革的明显落后及不合适宜的状况,不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和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要真正实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同,必须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准则执行机制,对于即将在2007年执行的39项会计准则,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与实施,国际协调趋同后的会计准则只会表现为一定的形式,而缺乏落实的实质,则中国会计改革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六、结论
实践证明: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其影响是不以任一国家的主权意志为转移的,拒绝经济全球化就会被世界发展的潮流所抛弃,就会导致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停滞和落后。
其次,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不是田园牧歌式的,但融入行为却是不可抗拒的,中国只有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打开国门,对外开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作为世界性商业语言的会计只有与时俱进,及时顺应改革潮流,才能有效提高国家经济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再次,资本增殖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它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要在国际市场上积极参与竞争,保持世界贸易强国的地位,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国际规则,学会用世界规则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经济规则核心的会计准则不仅要加快国际化协调与趋同步伐,而且要严格按国际会计规则行事,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前提下,求同存异,以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中国经济真正推向繁荣昌盛。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问题不在于全球化本身,而在于怎样驾驭它。中国经济全球化有力促进会计质量向更规范的、高质量的国际化方向不断提高,而优良的会计信息势必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松年主编:国际会计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会计研究,2006(3)
[4]孙铮刘浩:反倾销会计研究#p#分页标题#e#中的若干问题辨析.会计研究,2005(1)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投资指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