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会计学中的体现
摘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计高级职称论文本文分析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课程考核五方面提出了加强《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 精品课程 建设
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水平是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南昌工程学院自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会计学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于2006年5月确定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课程。
1 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1 精品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通过精品课建设,必将促进师资、教材、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方法的改革,拓展专业面,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优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2 精品课程建设可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各级精品课程是具有相对意义上的高水平示范性课程。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名师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必须上网免费开放。有效地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可以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打破现有教学质量受制于教学资源匮乏的状况,使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并可较及时地与名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学生来说,不用去名校,也可拜名师。对教师而言,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学教研相长,促进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应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科学先进为基础,以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材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为保障,切实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促进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取得更大的成效。
2.1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建设一支既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会计学科知识不断更新。学校为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一方面有计划选派教师往高水平院校进修,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保证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可持续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实习和考察,或者直接聘请会计界资深人士到学校讲学,提供相互交流的实践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师的实践业务能力。对参加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要求除了参加教师系列技术资格评审外,还要求他们参加相关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考试,获得相应资格,努力达到“双师型”标准。经过学校和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学校已基本形成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保证优质课程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p#分页标题#e#
2.2 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内容设置是打造精品、提升质量的先导。教学内容既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通俗性,要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明确改革思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作了以下改革:
2.2.1 根据各专业特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和讲解重点在课程内容选定上,首先考虑不同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针对不同专业制定适合该专业需要的教学大纲。财务管理专业、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本科专业均开设《会计学基础》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要求毕业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与财务分析能力。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掌握会计核算与财务分析能力打好基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也开设《会计学基础》课程,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会计人才,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其教学内容不是强调会计核算方法,而是侧重于对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利用,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2.2.2 吸收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课程建设始终把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使课程内容能及时反映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实务中的最新规范,以期不断实现学生的知识更新,调整学生的素质结构。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等内容引入教学,增加课堂容量,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如会计的发展史、会计的性质等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在保持基础性的同时,不断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2.2.3 注意与有关后继课程内容的衔接精品课程内容建设要与本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本课程与后继课程内容的衔接与划分。如,财务会计主要是讲实务,要依赖于本课程的核算基础和方法。本课程主要是学习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称为“三基训练”。为避免与财务会计的内容重复,减少会计核算部分内容的介绍,充实对会计各要素确认、计量的理论和方法,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2.2.4 兼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把会计道德规范的内容贯穿于课程始终,使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认识真实、诚信在会计领域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今后的会计实践工作中应养成认真、求实的职业习惯。这样,既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又促使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两年多的实践证明,上述教学内容的改革缩短了课程的学时,精简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果。#p#分页标题#e#
2.3 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会计学基础》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的课堂讲授法,其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案例式和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手段是教学中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媒介物。在《会计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一个生动、真实的讲课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教学手段的优化,充实和扩展了课堂知识容量,有效解决学时不足的矛盾,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4 重视课程教材建设工作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核算基本理论与实务的新观点和新发展,体现先进性、适应性。作为升入本科初期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突出实践技能的运用,充分体现出知识性、实用性、适应性的特点。为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相适应,我们采用了自行开发公开出版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每章末尾附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便于学生掌握重点,拓展思维。为了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国家或省推荐的多本优秀教材作为参考教材,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阅读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以培养他们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能力。
2.5 建设科学的课程考核方法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的考核方法,以能充分反映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为主旨,改变以往期末一次性闭卷式的考核方法,采用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对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仍然采用期末鉴定性考试方式; 另一方面,采用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和检验的进程式考核方式,包括实务操作、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作业完成情况和出勤率等。教学管理的严格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课程教师编制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以及教学辅导资料等相关教学文件,完善了教学基本资料。推行考教分离和试题库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实行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利于保证精品课程的质量,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质量工程。#p#分页标题#e#
参考资料
[1]侯云海等.实施精品课程战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2).
[2]张玉柯,张爱梅.把精品课程纳入质量建设和科学管理的轨道[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
[3]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