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当今社会,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与蓬勃崛起,正在带动着人类技术革命的革新。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繁荣,再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技以其惊人的速度带动了一系列产业和文明的诞生,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科技为新兴的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造力,诸如当下的互联网和移动物联网等,由此可以看到科技的力量对推动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影响力。自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繁荣以来,人工智能化,新能源材料以及医疗智能服务等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成长都先后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展,也因而带动了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发展都焕然一新的面貌。有相关资料显示,科技的进步对西方国家经济上的贡献从上世纪初的 6%左右上升到了五六十年代的近 45%,再在七八十年代提升到了 70%左右,而到了二十世纪末,其贡献的比率则更是突破了 80%,这一切都不难看出技术的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默契的关联。因此广大科技类企业的成长,无不在经济建设上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凡的意义。大多数人认为,多数的技术创新都要由大企业完成,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高科技正是中小企业创造的。相比较于传统的制造类产业,高科技产业更加具备这样的特征:对资本的投入以及市场因素等的不确定性,而且周转期较长,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更高。有资料显示,在我国自主建立开发的民营科技类公司的破产比率高达 91%,而且时间也很短,往往在五年内就难逃厄运。侥幸度过五年在十年内濒临倒闭困境的科技企业更是高达 98%,算下来的企业的平均寿命竟不足三岁。当下,就大部分的科技型企业而言,普遍在成长中都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危机,诸如技术革新以及产业化步伐放缓,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都是会阻碍到企业成长和发展,成为其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所以,在当今全球经济和市场竞争更加趋于白热化的程度之下,高新技术类的企业要想在这场持久的争夺战中拿下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么研究企业自身的成长性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现如今广大科技型企业对其成长性进行的研究大部分都是聚焦在创立评价体系和设计评价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创建实用完善又科学合理的价值体系模型,才能做到对科技企业的成长性有更好的把控和判断之上。因而,创建的评价模型体系的好坏将从根本上关系到高科技公司在成长性评价结论的精准性和实用性方面。法国的经济学者Gibrat(1931)在他的非均衡经济学中,就公司范围与经营业绩提高和行业构成三者间的联系上做了深入地分析,并认为公司壮大是非普遍的历程,经营业绩的提高与企业的范围关系并不大。之后的研究者把这叫做Gibrat Law。再后来广大的制造类行业和服务类行业的分析普遍针对Gibrat Law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想法,认为该法并没有考虑到行业有进出以及公司并购的迹象,因而暗示了仍存在别的因素来影响公司的成长[1]。亚当·斯密(1997)作为国富论的作者,倡导和支持自由市场,也在规模经济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看法,认为对企业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将会是成为企业成长的源泉和保障,比如公司分工的详尽化和具体化,其一是有利于生产产出水平,其二是促进了公司大范围运作生产,这样就可以让公司更加协调上下,这样持续地重复下去就会令公司的经营更多上一层楼[2]。Williamson(1985)开拓了分工学说,综合资产、未知性和经营效率三方面详尽地阐述了交易费用,针对企业的关键方面主要提出了“有效边界”理论。他认为公司凭借前向或后项的成长,以此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让企业凭借纵向边界的发展来达到成长的目的[3]。
...........
第 2 章 企业成长性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成长性概述
对于成长的解释和定义从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事物从产生到逐渐长大再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从出生到身体和身高上的缓慢变化,再到逐步成人以及走向衰老的整体过程。同理企业的成长也会先后经历初创,企业的规模从小到大以及迅速扩张和不断壮大稳固的过程。在这变化的过程中,不光体现在体积和面积的扩大上,更在数量上诸如收入和利润水平,企业员工数量,固定资产的增长以及销售量增加的扩大。企业可以依靠提高内部经营运转的效率以及提高业务服务质量和实力来快速的帮助企业实现飞速的成长。文章认为就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针对其行业特点,企业成长性的发展更要在挖掘自身潜力上下功夫。因为当下企业发展良好并不能保证未来一直是良好的发展趋势。注重潜力值的拓展和开发,会对企业未来成长更有利。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以及不同的发展方向下企业的成长性必然千差万别,有时还存在即使在同一领域中因为企业自身的差别等而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变化和形态。
..........
2.2 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
2.2.1 企业成长性的外部影响因素
虽然学者对研究成长性有不同的看法,但通过文献整理和总结主要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因素来构建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估体系。内部环境主要涉及人力资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管理能力。外部环境则涵盖和涉及了经济、文化、工业和法律环境等。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介绍。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市场容量、市场结构、市场监管秩序、中介服务和市场准入成本。企业自身成长的环境所面临的危机和风险有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来自于市场,所以牢牢把握和洞悉市场变幻的风云,才能更好地为科技型企业成长谋求有利的环境。在利弊共存的环境下,企业自身更要努力迎合且提高抗打击的能力。在世界 500强的比较中,排名老大的石油巨头公司埃克森美孚在全球排名遥遥领先,而中国的石油大国企的企业组织能力和效用就要大打折扣,远低于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原因无非就是中石油会更多地遭受外界环境给予的干扰,因为诸如此类的大国企必须要承担起诸多社会责任[43]。如果企业能够把握住当下的大环境并顺势而为,那么企业也一定会争取到长足发展的机会。
..........
第 3 章 RK 科技公司概况及成长性现状分析..........21
3.1 RK 科技公司概况.... 21
3.1.1 RK 科技公司简介及发展现状.... 21
3.1.2 行业背景特征及现状....... 23
3.2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外部因素分析...... 24
3.3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内部因素分析...... 25
第 4 章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的测评及评价分析......37
4.1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测评方法的选择............ 37
4.2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指标的选取及体系构建.......... 38
4.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测评........ 40
4.4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横向对比分析...... 46
4.5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纵向对比分析...... 48
4.6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结果评价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第 5 章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的提升对策........54
5.1 促进公司规模化发展...... 54
5.2 重视公司获得成长的机会........ 54
5.3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5
5.4 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55
第 5 章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的提升对策
由第四章对 RK 科技公司的成长性进行测评及评价分析后,文章可以总结得出影响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市场因素以及创新能力四大方面。因此本章将具体结合这几方面的能力所对应的最初创建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进行对策的提升和研究。
5.1 促进公司规模化发展
通过分析第四章 RK 科技公司的各项指标能力可以明显的推断出,公司的成长发展与公司规模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对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加大 R&D 的投入是对 RK 科技公司以及同行业公司共同发展的最终出路,因此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和进步道路中更要加大对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投入,重视实现原有老产品的快速升级与更新换代,提高劳动的技术密集度,用以谋求企业更好地发展以及能够在广阔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如今现有的技术资本和人员条件下,RK 科技公司最好是凭借并购、重组以及融资的方式快速地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这样不仅能够快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也能将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最大限度的获取资金来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努力达到集一流的先进规模化经济管理体制,优化和降低企业成本以及提升企业绩效于一体的发展模式。#p#分页标题#e#
..........
结论
本文以 RK 科技公司做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成长性内外部影响因素及相关理论作为基础,对成长性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对 RK 科技公司发展概况及公司现状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得知影响公司成长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财务状况等。运用财务报表的结构、趋势分析及杜邦分析,发现 RK 科技公司资本结构较合理,但仍需完善。经营成果方面,为避免成本增高继续降低利润,公司应加大创新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第二,对 RK 科技公司的成长性进行测评。选择因子分析法构建成长性指标体系,包括四大财务指标能力和三大非财务方面以及 14 项二级指标,选取同行业的所有 45 家公司进行对比得到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的综合能力排名为 25。将 RK 科技公司与典型代表企业做横向对比分析,将企业近三年财务指标数据做纵向对比分析,最终得到影响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的主要原因是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因素四大方面。第三,本文提出几点提高 RK 科技公司成长性的对策:推动公司规模化发展,降低经营成本,积极拓展公司的海外业务市场和市场竞争力;抓住成长机遇,不断提高生产力,增强自身优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投入,优化科研人才结构;确定目标市场发展策略,提高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水平等。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