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不同板块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对比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8291224237740
  • 日期:2016-08-2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中国的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的兴起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功不可没。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 2014 年年底,我国的 A 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 2500 家。显而易见,资本市场已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的是,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投资者则借助资本市场将自有资金投入其中以赚取回报,此时资本市场公司的盈余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以及我国的政府机构审查公司上市资格时,都把盈余指标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除此以外,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低下的盈余质量不仅会降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会使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但是,上市公司在对外出具的报告中所公布的盈余信息仅仅体现了其盈余数值的大小水平,却很难甄别其盈余的质量水平,所以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于盈余质量问题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而在过去的 10 多年里,以美国为首的安然事件以及我国“蓝田股份”、“银广厦”等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也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重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问题。 国内的 A 股市场可以按照板块不同划分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主板市场指的是一般人们熟知的证券市场(股票代码 600 和 000 开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司证券的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在该板块上市对发行人的盈利水平、经营期限、股本规模、最低市值等方面的有着严格要求。在这个板块上市的公司大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在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中小板块市场(股票代码002 开头)相比于主板市场,其流通盘大约 1 亿以下的公司,某些公司在财务指标上未能满足主板上市的要求,只能选择在中小板块上市。创业板市场(股票代码 300开头),是比中小板市场更小的板块,主要是为了能够给高科技企业、创业型企业等提供一个融资渠道而创立的交易市场,以此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也是对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创新之处
本文以我国 A 股三个不同板块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三个不同板块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结果。首先,阐述了三个不同板块上市公司有关盈余质量的相关理论,基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督制度这两个大环境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其次,在实证研究部分,采用修正琼斯模型和拓展的 DD 模型计算三个不同板块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借助统计软件,使用回归分析、单变量 t 检验和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CSMAR 数据库以及来自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年报,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三个板块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各部分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盈余质量研究做一个总结和梳理,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评价及认识,接着对盈余质量相关的来源和概念进行阐述分析,最后针对上市公司特殊的环境背景论述其与盈余质量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首先,理论分析从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督制度两个角度出发,阐述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假设;其次,指出了本文的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最后,建立了修正琼斯模型和拓展的 DD 模型,并解释了模型中使用的各个变量的含义。 第四部分,实证结果与分析。主要采用回归分析、单变量 t 检验和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等方法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包括研究结论和政策与监管启示。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从国外对盈余质量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上个世纪 30 年代开始出现对盈余质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标志性的报告是美国出版的《盈余质量》。它首次用盈余的可持续性能力评价公司盈余质量水平,后来学者们研究盈余质量的问题逐渐增多。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价值投资”概念的出现后,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公司盈余质量问题,但是没有形成对盈余质量的确切定义,截止目前也没能形成统一的观点。国外学者在对盈余质量的研究中,有以下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盈余和盈余质量在时间序列上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例如,Richardson(2006)②发现,盈余质量是指下个时期的收益延续度;美国会计学会(2002)也定义了盈余质量,盈余质量指的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按照应计制的方法,公司的账面收入与现金流量这两项数据的桥接度;另一部分学者将盈余质量定义为“决策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如,Katherine 和 Vincent(2003)认为,上市公司向外界提供的盈余信息主要是为了便于外部投资者能将此作为决策的依据,投资者能够利用其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 从学者们研究盈余质量的方法看,大多数是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入手,通过研究盈余与应计利润、现金流量的关联程度来衡量公司盈余质量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应计利润则是由这两个不同核算基础计算会计盈余所产生的差额,因此盈余应当是由两部分组成:应计利润和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的现金流。应计利润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和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盈余与应计利润、现金流量的关联程度,一方面可以反映公司在日常经营中的特点和公司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估计以及政策选择等的特征,另一方面还可以反映出公司是否进行盈余操纵的程度高低。Barth 和 Beaver(2001)③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和股价等相关的回归系数(又被称作盈余反应系数),将盈余反映系数作为衡量公司盈余质量水平的指标,并且系统分析和评价了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及可比性。
...........
 
2.2   理论基础
自从“盈余”这两个字出现至今,有关盈余的概念就存在很多的说法,而最早出现的是“经济盈余”。1776 年,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提到盈余的说法,“部分没有受到侵烛资本的可以消费的数额”,盈余体现的是私人财产的增加。自从该说法出现以后,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学者继续在此基础上对盈余的概念进行研究。经济盈余是指扣除追加的外部投资和利润分配后能够使净资产增加的那部份。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一方面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管理层要求掌握业绩相关信息以便随时调整公司的经营现状。另一方面,公司制的发展致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愈加的严重,委托代理成本的增加,这就不得不要求披露更多的会计信息来降低其成本。此时的“盈余”不再单独是经济学中表达财富增加的名词,而是变为企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信息概念。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出台,会计盈余的概念随之出现。人们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会计准则的不统一则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水平的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因此,当会计准则得到统一时,相应的会计计量方式得到统一,会计处理中的估计和判断进行了规范。会计盈余是按照现有会计准则方式计算出的盈余信息所得。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当时的会计研究是为了能更好的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计量,最终目的是能建立一套会计计量规范。计量观则认为,公司的财务报表主要是为了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经济盈余和会计盈余之间的差额则为盈余质量,它与计量误差成负相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会计研究的范围不再单一,而是包括了经济学、财政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体。Ball,Brown 和 Beaver(1968)打破了传统的将会计作为唯一计量手段的观点,鼓励通过披露会计盈余的方式将信息传递到资本市场,于是就出现了“信息观”将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相挂钩。信息观认为,公司的财务报表作用不是为了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而是用来提供改变投资者对于未来公司现金流量做出的预期有着潜在影响的信息。
..........
 
3  研究设计 ..... 17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7 
3.1.1  信息不对称、双重代理与盈余质量 ........ 17 #p#分页标题#e#
3.1.2  外部监管、违规成本与盈余质量 .......... 19 
3.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21 
3.3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22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25 
4.1  修正的琼斯模型 ............ 25 
4.2  拓展的 DD 模型 .... 28 
5  研究结论及政策意见 .... 30 
5.1  研究结论 ......... 30 
5.2  政策意见 ......... 30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针对本文提出的两个假设,分别使用模型(1)和模型(2)进行分行业、分年度跑回归计算出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和标准差,然后利用统计中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和单变量 t 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由于本文涉及三个板块公司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因此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从横向角度对比不同板块盈余质量的差异性,从纵向角度动态的分析不同板块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变动趋势。 
 
4.1  修正的琼斯模型 
对模型(1)进行分行业、分年度跑回归,计算出操纵性应计利润,结果如表 4.1所示。表 4.1 第 2 列至第 4 列列示了三个不同板块上市公司从 2009 年至 2014 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DA|)均值,第 5 列的 F 值则为三个板块公司的|DA|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的结果,第 6 列至第 8 列为三个板块公司的|DA|两两进行对比的 t 检验结果。表 4.2 则是以 2012 年的“退市新规”为分界线,计算出“退市新规”出台前三年(2009-2011 年)与后三年(2012-2014 年)的|DA|均值,然后从纵向角度分析三个板块在退市新规出台前后盈余质量的变化情况,第 3 行是 t 检验的结果。 结合表 4.1 与表 4.2 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首先,从“退市新规”出台前后来看(表 4.2),三个板块的实证结果一致,t 检验的结果均在 0.01 的水平上显著,即退市新规出台后三年(2012-2014 年)|DA|的均值要显著低于退市新规出台前的三年(2009-2011 年)。表 4.1 从纵向角度去观测三个板块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三个不同板块上市公司的|DA|均值从 2009 年至 2014 年总体上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除了主板和中小板公司在 2010 年有小幅度回升外,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DA|均值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由此可以推论,伴随着“退市新规”的出台,我国A 股上市的盈余质量出现好转趋势,而在“退市新规”出台后三个板块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趋于平缓,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其次,从表 4.1 第 5 列的 F 值即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检验结果看,“退市新规”出台后的三年(2012-2014 年)三个板块的|DA|均值都能通过 F 检验,而“退市新规”出台前三年(2009-2011 年)三个板块的|DA|均值却无法通过 F 检验,6 个年份的混合|DA|均值也通过了 F 检验。由此可知在“退市新规”出台之前板块之前盈余质量差异性比较明显,而“退市新规”出台后三个板块的差异却不显著。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板块两两之间盈余质量的差异性,故又对板块的盈余质量两两进行 t 检验。
.........
 
结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同板块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也受到了人们不同程度的关注,而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的盈余质量则更加备受关注。在 2012 年“退市新规”出台前,国内外资本市场中高成长性、高科技的中小企业出现很多盈余造假的丑闻事件,不得不使我们对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的盈余质量感到怀疑。与主板上市公司对比,它们的盈余质量又是什么样的水平?而“退市新规”的出台,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并且分别对三个不同板块的某些财务指标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因此,在整体趋严和板块差异化的监管环境下,三个板块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三者之间的差异是否仍然明显?为此,本文选取“退市新规”出台前后 3 年(2009-2014 年)的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及标准差两种方式计算盈余质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观察三个不同板块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得出的结论如下: 第一,整体而言,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中,主板公司盈余质量最好,中小板其次,创业板最差。第二,结合“退市新规”来看:一方面,“退市新规”出台后三年(2012-2014年)三个板块盈余质量要明显好于“退市新规”出台前三年(2009-2011 年)的盈余质量;另一方面,“退市新规”出台前三个板块的盈余质量已出现好转迹象但板块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退市新规”出台后三个板块盈余质量差异逐渐缩小并且差异已不再明显。可见,伴随着更为严格的“退市新规”的出台,上市公司通过盈余操纵的空间缩小,板块差异逐渐缩小。第三,从盈余管理倾向来看,主板公司出于会计稳健性的考虑,倾向于向下的盈余管理;中小板公司尽管多数年份的 DA 均值大于 0,但从 DA 中位数符号检验结果和 DA 大于 0 的公司占比来说,向上和向下操作的公司数量一直在 50%左右徘徊,因而其盈余管理倾向不太明确;相对于主板上市公司来说,创业板公司为了使业绩好看,采取的盈余操纵更为激进,倾向于向上的盈余管理。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