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会计视角的国企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问题探讨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1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6151642027529
  • 日期:2016-06-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长期以来,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和支柱,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现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有企业。自从新中国成立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国有企业一直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导和中坚力量。1949 年至 1978 年的近 30 年间,国有企业从无到有,经历了成立初期的各种痛苦和磨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数量到质量均牢牢把握着中国经济的命脉;短短 30 年,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从最初的一穷二白,一跃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几十年来在国有企业中滋生的一些问题逐步显现,机构繁多、人员冗杂等问题突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刮骨疗毒、率先垂范,大刀阔斧的进行国企改革,通过精简人员、转变思路,为经济体制的转型探路,承担了巨大的改革成本,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有企业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不容忽视,但是,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更多强调的是获取经济效益,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要求更多的是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作为独立经营的企业主体内部应该具备的管理规范和权力约束,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导致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诸多弊端。在诸多弊端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国有企业高管的侵占型职务犯罪,且该现象愈演愈烈。 据有关数据显示,进入 21 世纪以来,企业高管的职务侵占已经成为我国职务犯罪的主力,而国有企业更成为职务侵占的重灾区。究其原因,一方面,国有企业高管因其重要的管理角色,手握大笔的国有资产管理权;另一方面,鉴于国有企业特殊的市场主体地位,又获得了国家授予的较大的经营自主权,更加方便了国企高管们借助手中的权力侵吞国有资产。截至目前,已经公开的国企高管职务犯罪案件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结论。如贪污 2629 万元的原北京三九汽车法人代表王观超,曾在笔记中声称:“多成立几家公司,使用公款来玩,赚了归自己所有,亏了由国家买单,大家都这么做。”无独有偶,原广西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礼宁,在担任国企高管的同时,竟然兼任 24 家民营企业的法人代表,掌控数十亿资产。利用职务便利,将国有资产转移到自己的企业,空手套白狼,是他惯用的职务侵占手段。
...........
 
1.2 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失导致的舞弊。Doyle et al.(2007)选取了已经发布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 799 家公司,研究了内部控制的缺失对舞弊的影响。其研究指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管理较为松散、随意,财务状况不断恶化,内控的缺失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壮大。于玲(2008)通过对比舞弊与非舞弊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与舞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选取了 44 家财务舞弊公司和 44 家非财务舞弊公司,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合内部控制的特性与财务舞弊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指出:内部控制的缺失是腐败的根源;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兼任的公司极易产生舞弊;独立董事在监控中的作用明显,独立董事人数越多,舞弊行为越少。此外,陈玟伶(2010)对台湾国票事件中的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缺乏内控制度的单位更容易发生高级经理舞弊;公司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良好的经营业绩以及可靠的财务报告信息。 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舞弊。周继军(2011)认为当内部控制失效时,高层管理人员会凌驾于控制之上进行索贿、受贿。Caplan(1999)研究发现:一旦企业管理层的权力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审计人员就会受到各种外部信息的干扰,减弱对舞弊的关注。通常认为,审计人员会重点审计管理层权力过于集中的公司,上述结论似乎与我们传统认识不同。同时,作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带来的内部控制失效会加大错误发生概率,而审计人员通常把舞弊产生的问题归因于内部控制的不规范,使管理层有效规避了审计。 
...........
 
2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概述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包含多个概念,首先要界定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明确犯罪的类别,总结犯罪的现状和主要特点,才能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提高研究针对性。  
 
2.1 企业高管职务犯罪相关概念界定
本节将对企业高管职务犯罪相关的概念进行详细的界定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高管的概念、职务犯罪的概念以及企业高管职务犯罪的含义和分类。在企业制度较为完善的西方国家,一般将企业高管的范围界定在 CEO、COO、CFO 等方面。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限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领导职责的人员。 在我国,企业高管的范围界定经历了一定的沿革。2002 年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将上市公司高管限定为董事、监事、经理等。2006 年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高管包括董事、监事、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同时说明公司可以根据需要指定某些职位为高管。2007 年进一步完善,增加总会计师为企业高管。 综合国内外对企业高管的定义,我们可以把高管界定为:董事、监事、经理、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等可以接触到公司核心信息、有经营决策权的管理层。 
...........
 
2.2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分类
相比较于普通企业的高管职务犯罪,国有企业高管的侵占型职务犯罪有其特殊的概念和类别,本节将对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犯罪类型展开分析。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职务犯罪的所有类别中,侵占型职务犯罪数量最多,是社会影响最大的职务犯罪,同时,也是国有企业高管最主要、影响最严重的一种职务犯罪。因此,以下将重点研究这种类型的职务犯罪问题。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是指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贪污、受贿、挪用、侵占,触犯法律,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本质上是国有企业高管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优势和权力优势,利用公司管理制度漏洞,直接或指使他人掠夺国有资产的行为。挪用公款是指高管利用权力,直接授意财务人员或者编造一定的理由将公司公款挪作个人使用。从用途来看,主要分为进行非法活动的公款挪用,进行个人炒股、期货等行为的公款挪用,转移到个人或他人公司用于营利活动的公款挪用以及转移到海外的公款挪用。挪用公款严重损害了公司利益,危害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职务侵占是指高管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企业资产数额大、时间长、危害大的犯罪行为。职务侵占区别于贪污的主要标准为:侵占行为明确且数额较大。
...........
 
3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 17 
3.1 基于“欺诈三角”的原因分析 .... 17
3.2  基于内部控制的原因分析 ...... 20 
3.2.1  内部控制程序缺失 ........ 20 
3.2.2  内部控制的执行失效 .... 21 
3.2.3  内部控制调整的滞后性 ......... 21 
4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会计手法 ...... 23 
4.1 实施财务舞弊,侵占公款 .......... 23
4.2  滥用决策权,侵占国有资产 ..... 26
4.3 恶意操纵企业经营,实施职务侵占 ............ 28
4.4  对外经营活动中受贿 ..... 29
5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治理对策 ...... 31 
5.1  针对“欺诈三角”理论分析的治理对策 ..... 31 
5.2  针对内部控制的治理对策 ...... 31
5.3  针对会计手法的治理对策 ...... 32    
 
5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治理对策
 
本章将结合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两大原因——“欺诈三角”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以及国企高管职务侵占的常用会计手法,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理对策。 
 
5.1 针对“欺诈三角”理论分析的治理对策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的核心观点,高管职务侵占的构成要件包括压力、机会和理由。其中,企业高管的品德及职业道德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职务侵占的需求和压力,品德高尚、职业道德良好的人会变压力为动力,寻求合适的解压途径。在获取财富的行动中,坚持道德底线,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获得应得的经济利益,而另一些人则不择手段的谋取私利。因此,国有企业要重视对高管压力的排解,加强对高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通过正常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可以尝试进行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给国有企业高管敲响警钟。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高官的权力缺乏监督等管理上的漏洞为高管进行职务侵占创造了机会。因此,在不能保证每一名高管都能遵守制度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约束高管的行为,不给高管的侵占型职务犯罪以可乘之机。  #p#分页标题#e#
...........
 
结论
 
国有企业在工程项目和采购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受贿行为,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经营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规范国有企业的工程招标活动,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规范招标程序,严格投标、开标和定标程序;(2)建立供应商资料库,严禁高管随意指定施工单位或投标单位;(3)规范国有企业工程付款制度,企业高管不能随意决定付款进度。此外,规范国有企业的采购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1)规范公司采购流程,做到事前现场考察,保证产品质量;(2)提前确定采购标准,进行三方甚至多方比价,必要情况进行价格谈判;(3)实施采购限价制度,采购活动开始前,要由财务、市场等部门共同考察市场,根据市场公允的价格限定采购单价或总价。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