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审计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06291737086656
  • 日期:2015-06-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英国学者特里克(Robert Lan Tricker)说过,21 世纪是公司治理的世纪,它左右了世界范围内所有公司的权利支配合法性和有效性。公司治理问题是由于一件件公司丑闻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而伴随着每一次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或者公司治理的失败,审计人员无论是外部审计人员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被推至风口浪尖,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审计所承担的恰当功能的重新审视。尽管审计产生的时间远远早于公司治理,两者的本质都在于促进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的利益达到最大化。随着属于治理关系中的高端层的监控缺失现象,比如大股东操控、治理管理层参与舞弊以及更多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受到侵占等案件时有发生。显然可以发现,公司治理最核心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委托代理责任的履行并没有被纳入审计的监控范围。治理层作为连接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最重要的治理环节,其作出的重大决策、下属各种委员会的各项活动以及人员的履职情况都将深刻地影响审计判断以及审计质量的保证。传统的审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需求。萨班斯法案提出之后,公众对委托代理责任所要求的审计范围已经进一步扩展至委托治理责任的履行,即要确认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治理审计的需求。由于治理审计的产生源于委托方要确认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因此,区别于传统审计,治理审计应该以公司治理为审计对象开展各种审计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确保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之间的委托治理责任的有效履行。既然治理审计是基于当前对委托治理责任的需要提出的与时俱进的审计新思维,那么值得思考的是什么是治理审计?前人对治理审计研究到何种程度?治理审计是如何产生和发展?怎样开展治理审计?治理审计的实施现状如何?治理审计的实施会为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本文从理论出发,采用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兼顾治理审计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和具体案例的理论探讨,试图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
………..


1.2 研究意义
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公司治理与审计的相关研究并不少见,而且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如何发挥其作用以及审计机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与“治理审计”相似的概念比如“基于公司治理的审计”、“公司治理中的审计”都是从上述所说的公司治理角度出发。但是治理审计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视角,是以公司治理作为审计对象。且近些年审计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多角度研究,比如风险管理审计、战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审计等等,尽管这些审计新思维从部分上提出了要关注战略决策与执行、某些治理因素以及宏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思想都比较零散,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使得这类研究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而治理审计由于是对公司治理进行审计,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战略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以及众多基于治理思维提出的审计都可被治理审计整合,成为治理审计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治理审计的研究能够为审计职能扩展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为现代审计体系的范式变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进一步丰富现代审计理论体系。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治理审计研究现状
为了对治理审计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通过 CNKI 中文数据库和 EBSCO 英文数据库为载体,以“治理审计”为关键词,时间从 1990 年至 2014 年在 CNKI 和EBSCO 中进行精确查找,共有直接文献 12 篇。总体上关于治理审计的研究文献很有限。从文献的分布(如表 2-1 所示)来看,从 1996 年到 2012 年一直有学者在关注治理审计领域并对此进行研究。本文从治理审计的动因及定义、治理审计内容以及治理审计的类型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3)提出,审计委员会、管理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近年来,有关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职能作用的文献相当丰富。从公司治理层面探析审计的治理效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则是以对公司治理的审计作为研究对象,故本章从治理审计的动因及定义、治理审计内容以及治理审计的类型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


2.2 治理审计的动因及定义
治理审计概念是由美国学者 Warrick 和 Galloway 首次提出,他们提出希望通过治理审计的概念来对大股东、董事会以及高管做出的决策等进行审计,减少公司治理问题。Kotz(1998)也认为传统的审计模式无法满足全面治理需要,指出公司治理审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大股东和董事会的过激行为。Kotz(1998)认为公司治理审计的实施必须遵循两个核心概念,一是独立性;二是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公司治理审计的开展不是单单为了找出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加强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Cohen,Krmishnaoorthy 和 Wright(2002)提到应该在传统审计观基础上实施治理审计来更多地关注公司治理尤其是董事会这一最高决策机构的效率和作用发挥情况。Orlikoff 和 Totten(2005)提出治理审计是评估和提高董事会工作效率的新工具之一。李维安和程新生(2002)在公司治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公司治理审计。公司治理审计应该涵盖股东层面、董事会层面和监事会层面的公司治理审计,其中独立审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等审计思想都有体现。公司治理审计应该按照现今内外部审计模式,将其区分为内、外部治理审计。严晖(2004)认为公司治理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对公司治理进行审计有助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公司治理绩效,从而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车宣呈(2007)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治理为目标导向的治理导向审计。治理的思想全程引导了审计目标的设定、审计契约的行成、审计组织框架的构建、审计活动的开展以及审计方法体系的实施。时现(2004)从“究竟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治理审计还是管理审计”这个问题出发,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分析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随后对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审计体系框架进行了构建。时现在框架构建中对内部治理审计进行了概念鉴定,对内部治理审计和内部管理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分析与区别,对内部治理审计的线路进行了完整的规划以及为内部治理审计的实施架构了保障体系。
………..


第 3 章 治理审计的理论分析..........16
3.1 审计制度变迁路径...... 16
3.2 治理审计理论分析...... 18
3.3 治理审计框架构建...... 22
第 4 章 实证研究.........32
4.1 上市公司治理审计实施现状分析.......... 32
4.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
4.3 变量设计与含义.......... 35
4.4 样本选取........ 39
4.5 研究模型........ 39
4.6 实证分析........ 39
第 5 章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审计实践研究.......44
5.1 选取研究案例....... 44
5.2 民生银行基本情况概述..... 44
5.3 民生银行治理审计框架初探.... 48
5.4 民生银行治理审计考察的基本结论...... 52


第 5 章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审计实践研究:以民生银行为例


5.1 选取研究案例
考虑到金融行业数据的不稳定性,本文在实证样本的选取上剔除了金融行业数据,但现实中正是因为其特殊的行业特征与风险偏好往往遭受更加强烈的政府监管,进而导致金融企业更加注重自身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一方面,金融行业与一般非金融行业相比,存在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高比例的负债资本结构等行业特性,这使得外部信息使用者很难对银行进行监督和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因而受到侵害。另一方面,考虑到银行特殊的经济地位以及爆发银行危机时严重的传染性和巨大破坏性,其外部监管机制尤其严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外部监管都是一个确定的外生变量。由此可见,在本文探讨治理审计框架的研究背景下,无论出于金融行业内在的监督还是外部监管角度,都有必要将金融行业纳入治理审计的研究范畴。本文选取民生银行进行治理审计案例分析,对其在治理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路径进行深入剖析,以此推动治理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民生银行自 1996 年成立内部审计机构以来依托强大的内部审计,重视建立和完善治理审计体系,以内审体系作为公司治理审计的载体,发展专项审计、风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战略审计等现代公司治理审计类型。因而,选取民生银行作为本文关于治理审计概念框架研究的具体案例,较为典型、合理。诚然,治理审计受到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双重影响,但为了更好地对民生银行治理审计展开研究,本文基于内部审计视角来分析治理审计概念框架,就外部治理机制对治理审计的影响不列入本分析框架。中国民生银行一直以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创新的内部审计模式为世人所知,治理审计模式已经初见雏形,如能总结出治理审计的实践经验,将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治理审计的重视,对治理审计而言意义重大。#p#分页标题#e#

………..


结论


治理审计的作用体现在它是强化治理层面履行委托代理责任的有力依托,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手段,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是提高公司绩效的有力形式。本文围绕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对治理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推演。其中,委托代理理论是治理审计形成和发展的直接理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公司治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是分析构建治理审计框架的理论工具。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理论在治理审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中多有不足之处,难以支撑现阶段治理审计的内在需求,因而亟待深入基础理论的开创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治理审计理论框架构建与应用作坚实的基础。经初步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治理审计开展不足,尚处于治理审计实践的初步阶段。董事审计已成雏形,相关监管法律和条例已经开始重视治理层治理绩效。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董事审计会成为审计的重点关注领域。战略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虽然没有被出具直接的审计报告,但是现阶段公司实施的内部控制审计中已经将战略和风险管理列为重点审计领域。此外,为数不多的公司已经开始实施社会责任审计,但是尚未在上市公司中大量普及。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治理审计的实施还主要集中于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治理的一个监督和评价,外部独立审计的介入尚不明显。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