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 选题背景
企业价值是由企业内的生产要素创造的。生产要素越先进,企业价值的创造能力就越强。而且,生产要素只有通过市场交易进入企业组织,才能创造价值。传统的人力、财力货币和物力设备,只有经过市场交易投入企业经营过程,成为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才能创造价值。同理,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新兴生产要素,只有经过市场交易过程,转化为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后,技术、信息和知识才能创造价值。这种生产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资本并创造价值的财务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事实上,马克思在《资本论》著作里已经阐述了科学技术这种新的生产要素,毛泽东主席也曾思考科学技术究竟是不是生产力因素的问题,并安排当时的部分中央领导研究该问题。直至 1988 年,邓小平先生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至今,该口号在我国已经高喊了近三十年。谁也不能否认,当今世界早已是科技快速发展、信息飞速传播、知识集中爆炸的时代。技术、知识、信息这些过去陌生的词语,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交谈当中脱口而出的热词和人们关注的热点。资本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人们所共同认可和接受的。基于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以物质资本、财务资本、人力资本为核心的资本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过去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技术、知识、信息含量很低,物质资本、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则处于稀缺的地位。然而,在现代高新技术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更多的是来源于蕴藉其中的技术、知识、信息的含量。而现代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价值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会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处的行业、社会、经济背景,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现代企业的价值创造不单单是利润的简单增长,盈利指标的节节攀升,更重要的是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能够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企业价值创造其实更多的是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成长性。实现这样的目标,企业必然选择那些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要素资本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要素资本,从而当作自身价值创造的基础。
………
1.2 研究问题、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等新兴要素资本逐渐成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选择的战略性要素资本。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涉足于该领域内的研究,但主要限于单一新兴资本的研究,对相互联系的各生产要素资本之间的结构和优化配置问题,则考虑对比较少。正如前文所述,究竟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识别这些新兴的资本?识别之后如何进行测量?以及最终如何进行市场化的运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目的。本文选取烟台万华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聚氨酯工业基地,正是考虑到其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拥有的技术资本、知识资本等的数量在要素资本总额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存在能够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能够满足于企业在实现发展规划的过程所需要的资本支撑,因此可以说这些新兴要素资本属于其核心的战略性要素资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2.文献综述
2.1 生产要素理论研究综述
众所周知,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而生产力的发展则依赖于各种生产要素的运营。从古至今,作为经济学的核心和重点,对于生产要素理论的研究一直是重中之重。在我们现在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对于生产要素的认识早已经从物质资本、财务资本、人力资本这传统的三元素论,扩展到再加上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这六大元素论。企业的价值创造并不只依靠于那些拥有机器、设配、土地、厂房、人员、货币等资源的所有者,反而那些拥有技术、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所有者所能带给企业的价值创造更多。但纵观生产要素理论的研究历程来看,人们的认识还是经历了从二元论、三元论、四元论再到如今的六元论。威廉 配第(1662)在其写就的《赋税论》一书中,第一次探讨了生产要素的问题。他在书中把土地和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的两大元素。这也是生产要素二元论的开端。随后的理查德 坎蒂隆(1775)和庞巴维克(1889)分别在其著作当中肯定了这一观点。二元论的出现是与传统的农耕和手工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萨伊(1803)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写道:“事实已经证明,所生产出来的价值,都是归因于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者的作用和协力,其中以能耕种的土地为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除这些外,没有其他因素能生产价值或能扩大人类的财富”。该著作非常准确指出除了劳动和土地这两种生产要素外,资本也开始被列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之一。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与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到大机器生产的工业时代,需要大量的资本来支撑经济发展不无相关。
………
2.2 企业价值创造模式研究综述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 波特(1985)在《竞争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了企业价值创造模式的概念。他是在总结他著名的竞争优势理论之时,通过同样出名的波特五力分析(即新加入者的威胁、购买者(客户)的议价力量取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力量及现有竞争者的对抗态势)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三种模式,也即成本领先模式、差异化模式和专一化模式。莫兰 R A 和贾雷尔 S L(2001)在其合著的《驾驭股东价值:为股东创造财富的价值构建技术》一文中提出企业价值创造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发展战略,公司理财则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而公司治理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辅助动力。美国著名学者亚德里安 J 斯莱沃斯基(2002)在其著作《利润模式》中,提出了企业价值创造的七大模式,即巨型模式、价值链模式、客户模式、渠道模式、产品模式、知识模式和组织模式。戴维 弗里克曼和雅各布 托勒瑞德(2003)在其著作《公司价值评估》当中,提出了以往学者没有关注的新的模式,即依据企业所在行业结构区分的外部价值创造模式,和依据企业自身知识资本的内部价值创造模式。国外学者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研究经历了由单一企业追求低成本、追求差异化,到多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价值链的转变。研究的开始阶段,学者也好,企业工作人员也好,都将自己的关注重点集中于企业内部,所看到的只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开始关注整个行业价值链条的发展,开始考虑到企业的价值创造关系到价值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并不是企业做好自身就能够实现所预期的价值增长,而是应该注重内外协调,注重企业的价值创造适应于整个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
3.案例描述与见解....... 14
3.1 烟台万华的公司简介.........14
3.2 烟台万华的发展战略与分析....14
3.2.1 发展战略的核心——技术创新.....14
3.2.2 发展战略的保证——企业文化.....16
3.3 对案例的基本见解......17
4.案例分析......20
4.1 案例资料整理和汇总.........20
4.2 烟台万华技术资本的测算与运营..........21
4.3 烟台万华财务资本的测算与运营..........28
4.4 烟台万华其他要素资本测算与分析......344
.5 烟台万华战略性要素资本选择.......39
5.结论及展望........ 42
5.1 结论.........42
5.2 本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43
4.案例分析
4.1 案例资料整理和汇总
本文选取的案例公司是烟台万华。正如前文所叙述的那样,烟台万华这家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创新,每年的年报内总会有技术创新内容的简介,如表 4-1 所示。而这些技术上的创新正是推动烟台万华从 2009 年销售收入 64.9 亿元,资产总额97 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2.56%,每股净资产 3.04 元,到 2012 年销售收入 159.42 亿元,资产总额 225.41 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1.03%,每股净资产 3.84 元的巨大转变的关键因素。而技术创新转化为企业价值的创造离不开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理念的支撑,更离不开作为枢纽资本的企业财务资本的运作。从 2009 年开始,烟台万华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全面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从而将多种管理系统(管理孤岛)整合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的“质量”;再如打造 SAP 系统、OA 办公系统,推动烟台万华的信息化进程;在营销方面,逐步引入“客户导向”的理念,更多的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客户的需求上,将企业与客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强客户的忠诚度等等。这些措施虽然不能直接体现在销售收入的增加,不能体现为经营利润的攀升,但是企业的发展壮大正是这些知识资本悄然运作的结果,正是这些制度、理念配合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再通过企业财务资本的投入,使得烟台万华从一个销售额只有一点几亿的小厂发展壮大为收入近 160 亿元的跨国大集团。#p#分页标题#e#
………
结论
现代企业的价值创造不再是利润表上各种盈利性指标的简单的数字增加,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而实现这样的目的,必须要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以此作为长期的方向性指导,以保证企业长期的成长性。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具体能够得以实施,必须依靠企业要素资本的运作,尤其是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战略性要素资本的运作。而现阶段企业、社会对于战略性要素资本的认识并不够,尤其是战略性要素资本对于企业的巨大价值还不是很明确。适合企业的战略性要素资本怎么样选择,选择完之后如何进行测算,以及它们怎么样进行市场化运作来实现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价值都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选取烟台万华这一亚太地区最大、技术最先进的 MDI 生产供应商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旨在解决上面所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分析了决定企业长远发展方向的企业战略规划,那就是“以创新为核心、以优良文化为保障、以强大财力作为支撑”。面对这样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想要进行可持续性的价值创造,必须以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财务资本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要素资本。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