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哪里有?会计论文哪里有?本研究以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探讨研发投入在政府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作用。
第一章 绪论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本文通过巨潮资讯网、企业公布的年报公告、国泰安数据库、江苏省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等渠道收集相关数据,通过Excel与Stata16.0进行数据整理及筛选工作,为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梳理国内外文献成果与补贴政策文件,以往关于财政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所得结论尚不统一,本文研究财政补贴对江苏省内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将企业绩效划分为创新产出绩效与财务绩效,结合江苏省的区域性,从两个角度出发探讨财政补贴对江苏省内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与行业固定效应问题,并且探讨研发投入在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完善研究结论。
第三章 江苏省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创新现状
3.1 财政补贴政策现状
江苏省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的政策紧跟国家发布的激励政策,同时根据省内实际情况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激励政策主要包括政府专项资金补贴、财政金融帮扶以及税收优惠等,并结合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进行颁布实施。
江苏省的财政补贴政策形式主要包括事前补贴、事中补贴以及事后补贴。事前补贴通常指在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前,政府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资金项目、创业基金等对资金紧张的企业进行研发投入补贴,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同时对行业内领先企业进行平台转型升级资金补贴,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生命力。事中补贴主要体现在政府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帮扶基金,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进行资金补助,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的升级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并且帮助行业龙头企业攻关核心技术,带动行业进步。事后补贴主要指对企业的创新成果进行奖励补贴,以及对引进人才进行人才专项补贴等。
作为财政资金导向型的创新补贴,在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集中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源,共同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在2010年3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颁布《江苏省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要优化财政补贴资金帮助手段,进一步加大市场投资资金在政府财政补贴项目里的占比,集合社会力量共同实现财政补贴资金对于政策效果的落实,拓宽资本来源,集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江苏省企业的绿色发展与智能化升级。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期间为2011年至2020年,选用 2011-2020 年江苏省内获取财政补贴支持的上市企业为总样本。企业获取的补贴数据、企业相关财务数据与企业创新产出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企业公布的年报公告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并将数据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剔除和筛选:(1)剔除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数据,(2)剔除未获取财政补贴及专利数异常的公司数据,(3)剔除不符合会计核算准则的公司数据,(4)剔除ST、*ST,最终获得316家上市公司观测值1361个样本数据。为避免极端值对分布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Winsorize缩尾处理。本文从江苏省内632家A股上市公司中,采用符合条件的316家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公司数据,共1361个观测值,并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Excel、Stata16.0进行整理和分析。
5.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在构建分析模型之前,本文首先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观察变量的分布情况、离散程度以及整体波动大小。通过将2011-2020 年江苏省内各上市公司的财政补贴(Sub)、创新产出(Patent)、总资产收益率(ROA)、研发投入(RDI)、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TDR)、营业收入同比增速(Income)、总资产周转率(ATO)、独立董事比例(Inddir)、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 1)做描述性统计分析,获取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中位数和最大值。输出结果如表5.1所示。
由表5.1中数据可以看出,2011-2020年样本公司创新产出(Patent)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6.907,说明所采用样本的创新产出能力差异较大,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总资产收益率(ROA)的最小值为-32.3%,最大值为19.7%,平均值为4.4%,说明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财政补贴规模(Sub)最大值为2.5%,最小值为0,平均值为1.6%,标准差为1.005,说明财政补贴分配较不均匀,有些上市公司可能获取的财政补贴金额较少,难以进行创新,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财政补贴存在显著差别。
研发投入规模(RDI)最大值为21.7%,最小值为0%,平均值为4.7%,说明省内不同的上市公司对于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企业存在某年度没有进行研发资金投入的情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2 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为财政补贴促进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和提高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与财务绩效水平提供以下政策性建议:
第一,持续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发挥政府财政补贴的杠杆调节作用,优化财政补贴方式。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依旧存在一定差距,对于上市公司,尤其是处于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科研开发成本较高,技术创新风险强,然而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着财政补贴分配不均的问题,获得的财政补贴资金数额相差较大,有些企业获取的财政补贴资金较为充足,有些则相对较少,因此政府在对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时,要制订科学的补助标准,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领域、企业规模大小以及企业产权属性等进行科学制订,公平合理地分发财政补贴资金。并且在对企业给予补助资金后,及时跟进财政补贴的使用情况,按照实际情况对财政补贴力度进行调整,对于财政补贴需求量大的企业适当提升补贴金额,帮助企业更好地通过财政补贴提升自身创新产出水平、增加财务绩效,保障财政补贴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形成长效效果。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发放能够向外界释放良好信号,优化企业经营形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丰富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支持,集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企业发展。同时,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公司规模能够积极作用于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企业的规模愈大、资本积累愈多,企业的创新产出能力越强,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创建产业园区,引进企业入驻,创造聚集力,实现共享资源、共同克服负外部性,实现规模效应,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将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作为政府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的重要载体,保障企业、园区以及政府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加强政府对上市公司财政补贴实际使用的监管力度,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为防止一些企业在得到补贴后,不能依据规定使用,反而将财政补贴资金用于与企业自身科研创新项目不相关的高回报投资理财活动,因此政府应加强审查制度,追踪已经获取补贴的公司的真实研发状况及成果,对于没能将补贴资金用于合理用途的企业,相关部门应加大惩罚力度,对于积极投入研发活动取得成果的企业加大补贴力度,树立榜样,增强其他企业的创新能动力。同时,本文在进行资料收集与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关于政府财政补贴的数据存在缺失,企业年报没有完整公布,同时对政府财政补贴的分类标准不明确,不利于学者们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不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