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哪里有?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整理出PPP项目政策及法律风险等16类风险,行业规范变化等68项具体风险事件清单。该风险清单涵盖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类风险来源,并对各项风险事件进行了详细描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PPP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在PPP模式的研究发展过程中,风险问题一直都是研究热点,从某种程度上讲,PPP模式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即是风险问题。
一、PPP模式风险识别相关研究
PPP模式主要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属于政府采购活动的一部分,政府采购中一般应采用市场原则(Savas,2000)。亓霞等(2009)总结了 16 个PPP项目关键风险因素,邓小鹏等(2009)通过调查问卷将识别出的不稳定的公共部门合作者等20个PPP项目关键风险均归类为社会资本管理能力风险、政府监管风险、项目生存风险、财务风险、合作方共同决策能力风险等5个方面。
熊凯等(2020)提出了基于综合集成法和因子分析法的PPP项目风险因素研究方法,该方法将综合集成法中人机交互的思想与因子分析法结合,系统地识别出29个风险因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关性将这些风险因素划分政府决策实务风险等10大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 PPP 项目实施中的关键风险,最后针对这些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风险管控建议。
洪亮等(2021)通过文献整理识别出了基础设施PPP模式下的风险因素,并采用网络分析(ANP)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得到相关风险的权重,识别出五类风险,15个风险因素,并对BCR指标下项目建设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相关指标的敏感程度,为实际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参考意见。王晓改(2016)基于WBS-RBS法的应用,对综合管廊项目各阶段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构建了政策、技术以及运营管理等风险因素在内的风险指标体系。
第三章 PPP项目过渡期风险分析
第一节 PPP项目风险管理架构及程序
一、PPP项目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一)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整体架构
作为PPP项目的管理执行机构,SPV公司遵循一般大型企业的管理架构,所不同的是,SPV公司一般不单独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原因在于PPP项目的投资决策往往集中在社会投资人的总部机构,而SPV公司是在社会投资人中标后才成立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PPP合作协议。因此,PPP项目风险管理呈现两级管理的特征:即投资决策的风险以及特殊的重大风险管理由各方股东单独或协调管理,执行的风险以及日常管理风险由SPV公司自行管理。图3-1是比较典型的PPP项目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图。
第五章 市政类G项目过渡期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第一节 G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一、项目公司概况
G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为GZ公司正在实施的市政类PPP项目,包含9个子项,项目静态总投资估算为134 89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24 053.12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 411.20万元、预备费6 434.68 万元。各子项建设内容及投资明细如表5-1所示:
第二节 G项目过渡期风险分析
一、项目过渡期总体风险分析
总体来看,本项目融资批复的建设期时间为两年,但本项目子项较多,各子项目开工时间步调不一致,部分项目融资落地后两年内仍未建设完毕,存在超工期风险;本项目属于市政项目,主要付费来源为政府付费,存在融资风险;当地政府比较强势,不适当的介入监理、设计管理,存在协调风险;项目存在设计调整导致的超概风险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风险;项目公司及总包管理人员不足的风险;存在劳务层层分包现象,对劳务班组管控能力弱,对材料供应商管控弱,由此可能导致工期风险。
从过渡期来看,部分子项虽已完工,但验收和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证时间因各种因素未取得竣工备案证或者取得时间严重超期,导致项目进入运营期滞后、申请政府付费困难、融资还款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风险。例如:施工单位竣工资料整理工作均为外包,导致竣工资料散落、缺项,部分施工过程资料丢失,咨询、检测、桩基等合同管理混乱导致的资料缺失风险;因超概取消了储君大道绿化、边坡等部分分项工程,但政府未完善相关手续导致项目验收工作进展并不顺利。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限于作者的研究能力和经验的不足,本文有许多不足。本文文献收集、案例调研过程带有一定主观性,导致对主题的研究不够全面;主要以某市政PPP项目过渡期风险管理为对象,研究案例单一,导致对主题的研究不够深入。
PPP项目过渡期风险评估使用的是风险坐标图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它既能单独使用,又能与专家调查法、风险清单法等其他方法结合使用,简洁直观,经常被用于风险评价工作。同时它又有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每位专家对风险的认识标准不同。专家过度乐观或悲观都可能影响对风险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的判断,使得该方法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不利于在不同场合的对比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拓展:(1)对于过渡期的风险,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的手段从基于控制的风险管理角度来研究,缺少数量研究结果的参照。(2)本文对清单中的风险事项进行评估时,严格限定在过渡期这个特定阶段,在其他研究中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应重新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3)实际工作中往往多项因素交织导致了某一风险事件,不同的案例背景下,本文提出的策略未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具体控制措施选用仍需依赖处理人员判断、能力、经验。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