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会计论文,分析得出下列结论:第一,第三,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直接动机是为了避免退市风险,只有保住上市资格才能继续在市场融资、筹资。但这一行为能实现与我国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有着很大关联;第四,从长远看,盈余管理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五,ST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屡禁不止,为防止证券市场“乱象”,应从多方面着手解决,ST公司自身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会计准则、监管部门和审计机构要加大监管力度。上市公司行业状况的不尽相同致使上市公司避免退市而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多样性,且这些盈余管理手段也具隐蔽性,这为辨别盈余管理行为带来一定难度。所以,通过研究具体盈余手段,改变哪个利润项目,对改善证券市场目前漏洞具备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假如公司被暂停上市甚至退市,管理层可能会失去目前职位,为了保留其职位,管理当局可能通过运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在亏损年度进一步加大亏损程度,将当年利润推迟到下一年,这种洗大澡方式能顺利避免公司退市。
......
第一章绪论
当前,在我国会计准则的约束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下,我国过度盈余管理案件屡见不鲜,这其中有原因:信息管理的不对称性、会计准则的自主选择性及退市警示制度的不完善性,这为上市公司施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趁之机。(1)理论意义首先,相较于国外资本市场的盈余管理理论,我国的盈余管理研究尚未完全成熟,目前还处在初步探索时期。因此,对于ST公司的研究能丰富我国当前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理论。从个体到整体,通过J公司的个案,深入剖判其施行盈余管理所采用的手段,并分析其调节盈余的动机,从特殊到一般,这一定程度更丰富了盈余管理研究成果。其次,国内对于ST公司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多是基于主观判断,本文引入总体应计利润模型,更增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能弥补以前单纯实证大样本数据分析的不足。再次,充实了我国电机行业盈余管理研究案例。对于投资者、债权人来说,辨识能力尚存在不足,研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有助于其了解相关盈余管理手段,辨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更能判断公司内部真实经营水平,从而做出恰当的经济决策,维护使用者的利益,提高使用者的决策效率。
.......
第二章 盈余管理理论相关概述
2.1ST制度概括
以往,我国鲜有对电机行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但电机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电机行业下游煤炭和钢铁市场皆是我国国民经济,对J公司的盈余案例研究对我国电机行业具有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2)实践意义第一,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对规范证券市场运营有正面效应,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有助于监管部门部门加强监管效力。伴随我国证券市场趋向成熟,我国的退市制度也要顺应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2004年沪深两交易所同时颁布《股票上市规则》,新增了*ST制度,即终止上市风险特别处理。*ST制度表示若上市公司相继两年遭遇亏损就予以退市预警,通过在公司股票前冠以“*ST”,区别于ST制度,即其他特别处理。但无论*ST股票还是ST股票,一旦受到处理,股价日涨跌幅均不得超过5%。2012年我国证券市场再次修订退市制度,增加了营业收入、股票成交量等计量指标,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衡量指标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净利润”,该项规定的修订使得ST公司更易实现“摘帽”。2014年证监会进一步修订完善退市制度,这次首次提出了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其余并没有大的变动。
2.2盈余管理理论基础
上市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基于信托责任,相互分离,致使代理者和委托者存在契约摩擦,双方追求利益不同,管理者和公司股东都寻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这样很容易导致产生利益摩擦,管理层为了本身利益就倾向于使用盈余管理手段藻饰利润。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尚不完备,公司管理当局、股东和董事会三者难以彼此制约,监事会也不能有效起到监督公司运营的作用,机构如同虚设,公司内部这种缺陷更便于管理者发生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会出于一些契约动机,在制定和实施契约事项时利用盈余管理。例如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薪酬契约,公司的经营水平对管理层的薪资报酬和职位提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利用盈余管理手段藻饰财务报告,获得高额报酬。再次,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也存在职位契约,公司管理层为了取得更好的晋升机会或者良好的声誉,会进行盈余操纵行为,以此来表现自己优秀的经营能力。
第三章J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初步识别....................................................................................................................22
3.1J公司基本情况概述....................................................................................................................................22
3.2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经验识别.................................................................................................................26
3.3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模型识别.................................................................................................................27
第四章J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体分析....................................................................................................................31
4.1J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31
4.2J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44
第五章规范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59
5.1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59
5.2强化ST公司证券市场监督制度..............................................................................................................61
5.3提高ST公司内部治理能力.......................................................................................................................63
........
第五章规范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5.1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我国目前经济市场上盈余管理现象层出不穷,其首要原因还是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尚不完善,此外制定会计准则只是规定一个通用的框架,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经营情况自主选择最适合的会计方法。现行会计准则的这些漏洞就给了ST公司想要利用盈余管理扭亏为盈可趁之机,所以完善进一步我国会计准则能抑制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违规现象。在本案例中,J公司就利用不完善的会计准则通过关联交易、非经常性损益和资产减值两次摘帽。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具有隐蔽性的特点,ST公司往往为了扭亏为盈会通过关联方交易增加收入,使当年利润在短时间获得增加,而财务信息披露监管的不严谨大大增加了净利润的“水分”,因为财务使用者的不对称信息,很容易损害投资者利益。在本案例中,J公司2010年就通过在关键年度在会计期末通过向管理房“买房”,增加营业外收入,顺利扭亏为盈,预防了退市的风险,其实这并没有根本上改变J公司的运营情况。由于我国规定并没有严格规范关联方交易,这就需要完善关联方交易的价值评估和披露。
5.2强化ST公司证券市场监督制度
根据规定,每年上市公司都会提交年度财务报表供社会监督,然而观察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可以发现,除了股票市场强制要求必须披露的,上市公司都会选择尽可能少的披露其他信息,尤其是不利好的现象和公司具有自主决定权的,比如在本案例中,J公司通过变卖房产给关联方实现盈余管理,其中交易金额年报披露为公允价值,但实际情况并无法考察是否真正公允,同时证券市场的监督执行力度又不够,造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并不完整,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此外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不仅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存在漏洞,还和我国证券市场对企业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不够有关,很多被暴露出来仅仅是责令其改正,处罚力度并不大。针对上述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列建议:第一,要求披露信息完整。监管部门需要规定上市公司年报要披露详细会计信息,完善相关关联方交易、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资产减值、政府补助等信息披露具体要求,基于重要性原则,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司必须要披露详尽交易发生的时间、交易对象及其是否为关联方、交易具体原因、交易方式等,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我国证券市场上滋生了大量僵而不死的上市公司,这些ST公司为了能继续维护上市资格,往往利用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经营状况的扭转,给市场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茁壮成长。对于ST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只能短时间扭亏为盈,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主营业务扩大才是公司持续发展的良策,虽然我国关于盈余管理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但是置信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下,通过不断修订完善会计准则、规范监管制度,一定能起到真正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我国的资本市场也会最终完善,市场经济呈现一片大好。一方面,要加强监管ST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变卖资产的价值评估,对资产评估定价的依据要进行辨别,确保资产的价值的合理性,保证交易的公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财务报表上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必要披露交易的时间,一般说来,ST公司关联方交易发生在会计年末,要注意识别其本质,同时需要披露交易金额和交易目的以及对利润的贡献程度。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