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7 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冲击,深刻影响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格局。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经济大幅度下滑,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随之显著下滑,这使得发达国家在全球投资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再者发展中国家从 2008 年起也开始受到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吸收的 FDI 持续减少;而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由于在危机中遭受重创,其对外直接投资在亚洲地区的相对重要性正在不断降低,同时东南欧及独联体国家吸收外资额度在经历了八年持续增长后首次出现大幅度下降。此外由于各国对非洲地区资源开发型投资锐减,非洲吸收对外直接投资额出现显著下滑。而相比之下中国在此次危机中抓住了机遇,成为了对外直接投资成长性最好的国家之一,在全球 FDI中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 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和跨国直接投资大幅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异军突起,首次突破 500 亿美元,达到 521.5 亿美元,连续 6 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406.5 亿美元,比2007 年增长 63.6%。2009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逆势上扬,再创历史新高,升至 565.3 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名列全球各国家或地区的第五位,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首位。2010 年世界经济整体回暖,我国企业抓住机会,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创下 688.1 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这一规模相当于“十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 2.3 倍。可见这场全球金融危机虽然使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大,但同时也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寻找到新的投资区位,采取新的投资对策才能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放到当前新的情况中来讨论,通过比较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来说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既考虑到当前进行对外投资的不利影响也考虑到金融危机为我们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并结合分析提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应做调整和变革。
1.1.2 选题意义
近年来,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特别是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就我国而言,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全球金融危机相结合研究,即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符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实现快速崛起、稳步融入全球投资市场新格局的历史要求,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发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区位选择调整提供可靠的经验和有效的指导。只有深入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认真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整和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区域,才能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带来的挑战。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本文在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日益加深的研究背景下,分析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全球区位分布特征,对比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分布变迁,探寻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动因,把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并在研究结果中寻求政策启示,制定切合实际的调整和发展规划,这对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经典直接投资理论中的区位思想
国外最早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研究的学者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H. Hymers)。他在其博士论文《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提出了“垄断优势论”(monoplistic advantage theory)。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即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是从具有垄断优势的家或地区流向其他不具有垄断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垄断优势包括规模经济、 差别产品、特殊技、资金和货币能力、低成本的生产要素,这是资本来源国的区位特征[1]。垄断优势论的提出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紧接着学者们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垄断优势的来源,丰富了该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G.Vernon)于 1966 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cycle-hypothesis)。该理论不仅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研究结合起来,而且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行为结合起来进行了有机分析。Vernon 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在一定意义上阐明了国际直接投资区位流向的一般规律。产品的各个阶段发展与企业的投资区位选择是紧密相联的,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国际直接投资有不同的区位选择,从而构建了一个产品生命三阶段区位转移模型(PLC 模型)[2],这一理论对我国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投资市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 2 章 金融危机影响 FDI 区位选择的机理分析
根据国际直接投资国别选择综合动因理论,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东道国投资环境变动以及母国对外投资发展阶段的转变,都会导致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发生变化。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是一种间接的影响机制。一方面金融危机冲击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主体对外投资实力出现显著的变动。随着投资主体投资能力的变动其投资区位决策也将相应地发生改变;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扩散同时也冲击了东道国政治、经济的基本面,改变了投资东道国原有的区位优势,危机后一部分国家和地区丧失了原有的区位优势,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相反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危机后获得和形成了原来不具备的比较优势,其吸引外资的能力也相应提升。因此国内投资主体必须重新衡量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优劣,及时调整其投资重心。东道国区位优势的变动也极有可能为我国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形成新的投资机会。本章首先分析东道国投资区位优势的决定因素中哪一些因素会受危机影响,这一类因素的变动将直接改变东道国区位优势,进而改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然后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上述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即金融危机如何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影响上述决定因素,从而影响东道国区位优势。最后构建起金融危机对 FDI 区位选择影响的传导路径。
2.1 受危机影响的东道国区位优势决定因素
从发展的角度看,决定东道国区位优势的因素可以划分为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静态因素主要包括两国空间距离、东道国人口数量、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因素。这些因素中一部分短期不发生变动,如两国空间距离,另一些因素对危机的敏感度较低,在短期内可以认为其不发生变动。即假定金融危机对这一类区位因素不产生影响。动态因素主要包括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潜力、对外开放水平、汇率水平、政治经济稳定性等政治经济因素。动态因素对危机的敏感性较高,在短期内不断发展变化。金融危机主要影响的就是这一类因素。结合 FDI区位选择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理论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受危机影响的东道国区位优势决定的动态因素分成四大类,分别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资源因素、风险因素。
第3章 危机前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 26-35
3.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26-28
3.1.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析.................... 26-27
3.1.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27-28
3.2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28-34
3.3 本章小结.................... 34-35
第4章 金融危机对我国 FDI 区位选择影响....................35-43
4.1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35-37
4.1.1 变量说明 ....................35-37
4.1.2 数据来源.................... 37
4.2 引力模型介绍及模型设定.................... 37-38
4.2.1 引力模型介绍 ....................37-38
4.2.2 模型设定.................... 38
4.3 实证结果分析....................38-42#p#分页标题#e#
4.3.1 金融危机前数据回归结果分析 ....................38-40
4.3.2 金融危机后数据回归结果分析 ....................40-42
4.3.3 金融危机前后回归结果.................... 42
4.4 本章小结 ....................42-43
第5章 金融危机后关于我国 FDI 区位选择.................... 43-46
5.1 政府层面 ....................43-44
5.1.1 加强对我国企业 FDI 的信息服.................... 43
5.1.2 进一步下放对外投资权限.................... 43-44
5.1.3 完善对外投资法律保障体系 ....................44
5.2 企业层面 ....................44-46
结论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对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相关理论,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在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路径。紧接着分析了危机爆发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重点对危机前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作了对比分析。从发展阶段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加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预期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投资大国。2007 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高速增长,投资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10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 5.2%,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位列全球第五位。从投资的洲际分布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净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投资比重不断下降,2008 年下降至 6.6%,创下了近十年的历史新低;对非洲、大洋洲的投资比重不断增大,达到了两位数水平;对欧美地区的投资水平在 2008 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后,2009 年又强势回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亚洲地区的投资比重也不断增大。从国别分布来看,我国对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增加,对个别国家和地区投资流量下降。实证分析部分在前文机理分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引力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
以 2007 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为界线,分别对 2003-2006 年和 2007-2010 年 70 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比前后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东道国对开放水平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政治风险因素在危机前对我国 FDI 区位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危机后其影响作用变不显著;三、危机爆发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更倾向于流向物价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四、后危机时代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不再显著影响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最后在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分别提出危机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政策建议。总而言之,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区位投资选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Hymer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FGPms: A/jrwjlw/ Study of DGPect ForeignInvestment [M]. MIT press1960:20-40
[2] 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190-207
[3] 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周宝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64-78
[4] Dunn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London: Allenand Unwin, 1981: 43-65
[5] Dunning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1993:33-54
[6] 刘易斯 . 威尔斯 . 第三世界跨国企业 [M]. 叶刚 , 杨宇光译 . 上海 : 上海翻译公司,1986:73-85
[7] Sanjaya Lall. The New Multinationals: the Spread of the World Enterprises [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3:43-65
[8] 坎特韦尔.托兰锡诺. 技术创新与第三世界跨国公司[M] :23-54
[9] Krugman, Paul. A Model of Balance Crisi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V01.11:311-325
[10] B Elango The influence of plan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entry mode choice ofoverseas fGPms, 200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