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2008年国外金融危机之马克思主义解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3251736055192
  • 日期:2013-03-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及其后果


美国金融危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怎样一步步演变大今天这样不可收拾的局面的?它又给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在第一章中对以上问题做以详细阐述。


1.1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秩序从美国诞生,并迅速发展壮大,受到世界各国的追捧,这种新的秩序被称为新自由主义。2008 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正是在美国新自由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危机的大规模爆发使得人们开始质疑美国一直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正确性,资本主义自由金融制度是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新自由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因其本身并不是一次简单的金融危机,而是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深层制度性的总危机,同时也是美国长期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必然恶果。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制度进行全面反思。


1.1.1 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在理论上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中的自由贸易、自由经营等思想,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甚至走向极端。主张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一些政策的推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其弊端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美国当前的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是新自由主义政策被推向极端的必然恶果。


1.1.1.1 鼓吹经济自由化,导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新自由主义认为只有绝对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高效的市场竞争与合理的资源配置。“新自由主义从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市场万能论出发,以经济全球化为借口,强调实行国际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其实质不过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思想武器;同时在客观上还必然会加剧生产过剩的矛盾和加速促使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成为产业资本国际化流动的一种成功媒介与载体。二战以后,由于资本运动的规模和总量的极速膨胀与国际垄断的日益加剧,产业资本国际化已经成为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物质载体,在规模和数量上迅速扩大,并在国际金融、贸易、投资和生产领域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的盛行,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金融监管,信息化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这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金融资本的流动。
新自由主义认为,全球化资本主义是一个前景被看好的统一的市场,所有束缚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枷锁都应该被排除,应该全力推进以金融资本流动为核心的全球化,伴随着这种全面自由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将得以迅速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将逐渐缩小,从而其国家机制也会越来越类似于发达国家。美国的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迅速扩张,以全球化为手段,宣扬其发展世界经济,缩小贫富差距的新殖民主张。这是资本主义一种新的殖民扩张形式。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求得一丝经济发展空间,但真正从中受益的依旧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1.1.1.2 主张生产资料私有化,导致社会分配关系失衡,贫富差距扩大
新自由主义主张生产资料私有制,反对实行公有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一些学者认为,私有制其内在的稳定性,可以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解下,自动的实现经济均衡,使经济在可接受实业水平线附近上下浮动。是社会发展的不解动力。而这一观点是否可信,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回答这个问题。理论上来讲,决定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大小,主要由两个方面因素,一是物质利益的因素;二是精神方面的因素。我们暂且不谈精神方面的因素,单就物质利益方面来看,只要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物质利益紧密的联系起来,就会给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马克思也同样认为资本家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攫取最大剩余价值,从而获得利润最大化。由此可见,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推动人们进行积极经济活动的强大动力。


2 美国金融危机的新特征


100 多年前,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环境较之现在存在很大差异。二战以后,为延长危机周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台各种反危机政策,以求得暂时的缓解,这样一来,就使得战后危机呈现出许多与战前不同的新特征。近二十年来,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三次大规模的金融动荡,都不同程度的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影响,它们分别是 1990 年的日本泡沫危机,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三次危机发生在不同地区,在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上都经历“货币扩张——投资过度——泡沫膨胀——危机突发”的演变过程;在危机本质上都是金融过度积累导致偏离实体经济,信贷扩张最终超出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泡沫破裂;在危机监管上都出现了金融监管不力,造成金融创新过度,导致道德风险的积聚和爆发。美国金融危机除了以上和以往金融危机存在许多共性上,也呈现不同以往的独特性。


2.1 危机呈现隐蔽性生产过剩
美国金融危机一直没有在实体经济领域爆发的原因是资本的逐利性,金融创新造成了暂时的虚假繁荣。当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金融危机,这似乎与马克思所说的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有很大差别,从现象上看,美国出现的问题是过度消费而不是消费不足,似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不能充分解释这一现实。事实上,即便存在经济的虚假繁荣,即便这次危机的爆发形式与往届危机有很大的不同,但依然逃不开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依旧可以用马克思的理论和观点给予解答。本次危机不仅存在物质产品的生产过剩,同时还有金融产品的生产过剩即金融衍生品泛滥的问题。马克思指出,由于商业信用形式使生产和流通变成两个独立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信用使货币形式上的回流不以实际回流的时间为转移,这无论对产业资本家来说还是对商人来说都是如此。但是这种在繁荣时期回流迅速而可靠的这种假象,在回流实际上已经消失以后,总是会由于已经发生作用的信用,而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下去,因为信用的回流会代替实际的回流。”这样,实际的生产过剩就被掩盖了。


3 美国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35-43
    3.1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 35-37
        3.1.1 金融衍生品相对“生产过剩”................... 35-36
        3.1.2 物质产品相对“生产过剩”................... 36-37
    3.2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 37-40
        3.2.1 生产资料高度私有化................... 37-38
        3.2.2 盲目崇尚“市场万能论................... 38-39
        3.2.3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有效需求不足................... 39-40
3.3 危机对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影响................... 40-43


结论


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危机,因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制度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只有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有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试市场经济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预防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只有那时,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才会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终结而终结。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D.希夫 约翰.唐斯.美元大崩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2] [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8
[3] [美]科林.里德.金融危机经济学:如何避免下一次经济危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4] 程恩富.金融风暴启思路[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5] 《对话》栏目组.华尔街风云[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6] 丁一凡.平衡木上的金融游戏—从债务危机到金融危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 郎咸平.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8] 李慎名.美元霸权与经济危机(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p#分页标题#e#
[9] 李慎名.美元霸权与经济危机(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0] 连玉明,武建中.2008 中国年谱:金融海啸[M].北京: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43-46,52-59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