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自2008年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又一次新的高潮。反倾销是各国在而临压力时最常采取贸易救济手段。而发达国家作为反倾销措施的主要最早和最主要的使用者,在受到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打击l时,在发达国家各国经济大受打击,经济增长率放缓,失业率持续增长,出口额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呢?发达国家所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在危机后又将出现怎样的新特点呢?目前,虽然金融危机基本停止了蔓延,但它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重创仍在影响着各主要经济体。金融危机影响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由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较为开放,金融深化程度较深,金融监管缺失,各部门参与国际化程度更广,国民消费习惯超前等,使得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受到的影响更大。在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陷入一种低沉、恐慌的发展状态。
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由2007年的1.9%直降到2008年的0.0%,到200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增长率为-2.6%。日本和欧盟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并不比美国幸运,2008年欧盟的经济增长率为0.5%,2009年为-4.2%;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危机后的下降程度也较大,2008年为-1.170k,2009年为-5.22%。相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骤降,失业率的上升给各个发达国家带来的压力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在2007年之前,美国的失业率保持在4.60fo左右的水平,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2008年失业率上升到5.8%,到2009年更是反倍增长到9.3%,这已超过了70k的预警线。欧盟27国的失业率一直在7%左右的水平变动,2009年上升到8.9%,2010年增加到9.60/0。金融危机之前,日本各年的失业率大都维持在40rk以下,2009年这一数字增长到5.1%。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必到对外贸易增长率急剧下降,OECD国家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长率2006年为8.76%,2008年下降到2.23%,而2009年为-12.20%将采取一定的救济措施,反倾销一直是美国、来保护国内产业。发达国家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刺激本国经济走出低谷。欧盟等发达采取的最主要的贸易救济手段。在上个世纪,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发起的反倾销数占到了全球发起反倾销数目的四分之三,进入新世纪之后,虽然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启用反倾销调查,但发达国家还是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反倾销的既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一是从法律角度对《反倾销协议》与各国反倾销法的比较研究;二是从经济博弈角度来研究倾销与反倾销双方竞争策略及其福利效应;三是从实证计量的角度来研究反倾销对进出口方经济竞争的影响和国家的福利损失分析。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从危机前和危机后两个时期,分别对反倾销调查的特征研究,反倾销调查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国际倾销、反倾销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学者们从倾销、反倾销的产生、发展历史、特征及内容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这其中大多学者重点研究了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更多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对倾销、反倾销法律和实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从经济模型到政策措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国际倾销、反倾销问题进行分析,从这种对相关问题的阐述和模型分析中得出中国遭受倾销、反倾销的原因和今后政策的改革方向等。金融危机之后,对反倾销的研究又进入了高潮。金融危机前国内对反倾销的研究主要有:卓骏(2001)选取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数、失业率、贴现率、进口额、私人消费、物质生产经常项目收支、整个对外贸易行业国际收支等变量,研究美国对外反倾销活动与这些变量的关系。他的结论认为,引起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因素主要是政府调控的宏观经济因素,而这些因素影响政府政绩的表现,因此也会影响政府的地位,所以这些因素也是政治因素。XiangLiu和HylkeVandenbussehe(2002)研究发现,1990-2000年期间,欧盟对中国反倾销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的行业,绝大多数仍然只局限于定性的研究,或者一仅有简单的案件数量的统计,缺乏深入的数据分析,比如各个阶段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的产业领域主要是哪些?全球范围来看,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分布有无规律等问题,鲜有研究可一查。祝福云、冯宗宪(2006)利用合成数据模型的定量研究发现,就发起对外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中国化学工业来讲,与每起对外反倾销调查相关联的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平均约为5.5亿美元,按此规模计算,在2000-2005年间,与化学工业对外反倾销调查相关的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约占该时期全部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的4%。
第2章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冲击
2.1金融危机的产生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由美国欢级贷款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美国两个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宣布破产保护,开始由政府接管,标志美国经济方向的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挫,并引发全球股市的强烈震荡。危机由金融层面延伸到实体经济,美国破产企业大幅攀升,并迅速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发生大规模银行和企业破产,整个世界经济明显放缓,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出现了大量的信贷紧缩,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大幅缩水和各国经济需求的严重下降正,许多国家面临着经济负增长的压力,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整个国家的破产,这无疑都将有力的冲击全球贸易市场,使各主要国家的出口大幅下降。世界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经济的衰退就容易伴随贸易保护的抬头,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各国都想首先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间政策合作的意愿会减弱,协调难度加大。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对本国的影响,许多国家会优先考虑国内经济的发展、增加木国的就业、加速本国的产业发展等问题,这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加剧。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开始紧缩,为了服从本国的经济利益,各国纷纷设置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使自由的贸易往来受阻,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第3章 金融危机前后发达国家反倾销......................... 29-41
3.1 发达国家反倾销的发展......................... 29-31
3.2 金融危机前后美国的反倾销措施比较分析......................... 31-36
3.3 金融危机前后欧盟的反倾销措施比较分析......................... 36-41
第4章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反倾销新特点......................... 41-51
4.1 反倾销的发起国和目标国范围扩大......................... 41-43
4.2 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上升 .........................43-45
4.3 反倾销产品向高端蔓延 .........................45-46
4.4 反倾销态度强硬化 .........................46-48
4.5 反倾销危害深化......................... 48-51
第5章 我国应对危机后反倾销调查......................... 51-55
5.1 政府需要采取的措施......................... 51-53
5.1.1 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51-52
5.1.2 完善行业协调机制......................... 52
5.1.3 完善预警机制......................... 52-53
5.1.4 培养专业人才 .........................53
5.2 企业应对危机后发达国际反倾销的对策 .........................53-55
结论
目前,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出厂企业对美国反倾销案都进行了应诉,并_且很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诉;但着眼于微观层面,会发现许多出口企业应诉的积极性仍然不高,面对该类国际案件消极回避。如浓缩果汁反倾销官司中,除应诉的10家企业外,其余20多家不应诉果汁企业被迫接受最终51.04%高税率的苦果。再如球轴承反倾销案件中,涉案的253家轴承企业中,积极应诉的功家企业获得了零税率,其余200家企业因拒绝应诉被裁定征收59.3%的反倾销税。
企业应该更加积极的应诉,从应对反倾销调查到WTO中诉都应该认真准备,积极应对。面对危机后发达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出现的新特点,我们学要冷静分析,理性对待。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完善行业协调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培养专业人才来推动反倾销应诉工作的积极进行,维护国际贸易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则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改变我国产品的低价竞争模式,寻求更多的贸易伙伴来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以减少发达国家反倾销对我国造成的伤害。#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 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8th edition, Macmillanhttps://www.51daxielunwen.com/jrwjlw/, London,1920.
[2] Gehrig.Tan Information Based Explanation of the Domestic Bias in International Equity Investment.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97-101.
[3] Davis E.P.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an Industrial Analysis. Bank of England DiscussionPaper,1988:50-57.
[4] Moran, P. P. A. Notes on Continuous Stichastrc Phenomona Biometrika, 1950,37, 17 - 23.
[5] Zhao XB.Spatial Restructuring of Financial Centers i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kong:A Geographyof Finance Perspective.Urban Affairs Review,2003,38(4):535-571 .
[6] Bossone B.,Sandeep Mahajan&Farah Zahir.Financial Infrastructure,Group Interests and CapitalAccumulation.IMF Working Paper,January,2003.
[7] Based Explanation of the Domestic Bias Gehrig.Tan Information in International Equity Investment.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97-101.
[8] Martin R., Sunley P. Deconstructing clusters: chaotic concept or policy panaceal, Journal ofEconomic Geography. 2003, (3): 5 -35.
[9] Malmbeg A., Maskell P., 2002.The elusive concept of localization economies: towards a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spatial clustering, Environment Planning. 34: 429-449.
[10] Barro,R.,Lee,J.W.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Journal of MonetaryEconomics,1993,32(3),36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