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摘 要】 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认真贯彻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不断建立健全各种防范机制,构建高效的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坡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才能有效化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潜在的和现实的会计风险。
【关键词】 银行 会计风险 防范 对策
如何有效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保持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鉴于此,笔者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应从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使用价值,构建稳健经营的银行会计新机制,以及加大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力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落实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所谓大集中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是指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即在总行统一核算,统一会计管理的前提下,全行设置若干个大区核算中心,一个中心负责处理若干个基层分行的会计数据,也就是说基层分行业务处理的有关信息从一线柜台输机后,通过信息网络直接传送到大区核算中心的主机进行数据处理,由核算中心直接生成各基层行的有关会计报表,总行数据中心再根据大区核算中心传送的数据通过有关转换,汇并程序自动生成全行的会计报表。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二、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构建高效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实行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根据商业银行业务运作程序,建立起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督机制等。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必须注重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是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以防止银行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为出发点。第二要树立全局观念,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联结,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的变化相应能够调整的有机整体。第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最为关键的一环。运行过程的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包括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反馈。有效的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利率风险率、资产收益率、贷款收息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备付率、流动比率等,分别从市场风险、资产状况、资本情况、流动性状况等方面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而要使这些指标真正发挥预警作用,首先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会计分析和信息反馈制度;二是开通信息反馈渠道。当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对会计分析例会的分析结果持很大异议时,可直接及时向会计主管人员及银行负责人反馈情况。事中控制主要指对银行经营过程中的稳健性进行动态监控。银行管理部门应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观念,制定考核指标做到考核利润与监督稳健经营并重,要将风险指标作为主要责任指标之一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考核部门可根据各种指标、数据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根据指标值与警戒值的对比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息,敦促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修正。事后控制是指通过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对银行稳健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复核检查,从而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的自觉性。
三、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银行风险防范。主要是在银行现有报表组成上增加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以补充目前报表所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即能够较充分地向使用者提供银行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银行实行权责发生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成份造成的收入和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下对称的有关信息。这对于我们正确评价银行经营成果,防范会计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有关“充分揭示”的责任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各级机构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是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凡对本银行稳健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和事项均须按制度要求由会计人员充分揭示。二是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对影响银行稳健经营的主要因素或重要事项逐项落实相关责任人,要求其对这些事项的充分揭示负责,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来保证有关信息得到充分揭示。不断完善银行会计科目体系,如加强对拆放同业款项、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等业务的核算,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的揭示。
四、进一步贯彻谨慎性原则,为银行稳健经营创造必要的条件改革应收利息计提办法,逐步消除大量应收未收利息经营隐患,可以在实行五级分类的前提下,将正常类、关注类的应收贷款利息与其它类的应收贷款利息区别对待,超过一定期限就应即时冲转,从而有效避免银行因收入虚增而垫缴税款,多交利润。提高呆账准备金提取比例,改革提取方式,完善呆账核销制度。首先可按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计提相应比例的专项呆账准备金,其次是针对风险较大的某个地区、行业的贷款等专门计提特别呆账准备金,扩大准备金提取的比例及对象,再就是要完善呆账的核销制度,改变现行核销程序过度繁杂状况,保证呆账的及时核销。防范银行会计风险,除上述对策外,还须严格财会人员管理,对在会计工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思想不纯的人员坚决予以撤换。对在岗位考核中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责令其下岗,从而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从人员素质角度堵塞银行会计风险的漏洞。#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肖仲明.试论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市场化解决方案[J].四川会计,2000,(1).
[2]樊进科.论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系统的构成[J].系统辨证法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