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意义上, 国家安全最主要的是指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 以及现存的基本制度和基本价值观不被破坏。在和平与发展为主线的当今世界中, 显现着大国对小国的霸权。在经济意义上, 一国的经济实力不足以影响到世界经济, 一般认为这个国家就是经济小国。在经济领域中, 大国对小国的霸权依然存在, 安全问题同样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就是指国家最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主要是指经济主权的独立、经济基础的稳固、经济系统运行稳定,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其中最大的经济安全问题就是金融安全, 因为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商品交换都是通过货币资金来实现的, 如果金融系统未能稳定运行, 则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灾难性后果。
金融安全问题的集中表现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并不是当今特有的经济现象。影响较大的有 17 世纪荷兰郁金香狂潮, 18 世纪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南海泡沫。而 20 世纪 30 年代的由纽约股票市场崩溃引发的美国金融大危机导致了美国在 1930- 1933 年间有超过 7000 家银行倒闭, 金融危机进一步演变为经济大萧条, 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全面蔓延,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因素。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 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并使得与之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发生连锁反应。1992 年的欧洲货币危机, 波及西欧和南欧; 1994 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危及拉丁美洲中欧各国; 1997 年夏天从泰国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之后, 波及东北亚, 甚至俄罗斯和南非; 1998 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东欧各国; 1999 年的巴西金融危机波及拉丁美洲; 2001 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波及拉丁美洲。这些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危机发生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其中有 10 多个国家因金融危机致使其国内生产总值(GDP) 损失 10%, 有些国家甚至因此发生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导致政权更迭。在当今世界中, 以金融作为武器进行斗争是常见的事。日本在1985 年 9 月的“广场协议”后开始升值, 结果引发了日本长达 10 多年的经济衰退。
在现代的国家金融安全问题中, 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带来的投机性冲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国际资本利用汇率波动、利率波动、证券价格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 频繁进出那些有经济问题的新兴开放市场。由于新兴市场建立和存在的时间短、法律及管理不健全、投资人心理不成熟、投机性强等特征, 同时, 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步伐过快、巨额资本的进出自由度加大、抗风险经验和能力不足等原因, 新兴市场有着比成熟市场大得多的投资机会, 成为国际资本竞相猎取的对象。
国际资本流动主要通过国际信贷、证券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三种形式来实现。从本质上讲, 国际信贷、证券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都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帐户。国际资本流入而导致国内资金充裕时, 银行往往会盲目扩大银行信贷, 一旦国际资本流动发生逆转, 这些国家往往因流动性不足而陷入困境, 从而不得不求助于中央银行提供资金, 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当国际资本流入国内证券市场和房地产时, 会引起国内证券市场和房地产的虚假繁荣, 出现泡沫。而一旦国际资本获取利益、撤回资本时, 泡沫破灭, 给国内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带来灾难性冲击, 造成金融危机。外商直接投资一般是长期投资, 它对流入国的金融体系的冲击相对不直接和不明显。由于资本的本性是赚取高额利润,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也出现波动, 同时,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在东道国赚取的利润的大量汇回, 也会给东道国带来冲击。
流入中国的国际资本的新变化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流入中国的国际资本出现新变化。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 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趋势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整体规模、功能和效率大大提升, 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同时也是最有活力的证券市场之一。2002 年, 我国引进 QFII 制度, 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2006 年又引进了 QDII, 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中国目前的QFII 制度允许外国机构投资者申请一些配额, 以组织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国内证券和债券市场, 到目前为止, QFII 的配额总量已经达到了 60 亿美元, 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达到 100 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 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允许国内的家庭和公司可以通过官方的渠道投资海外证券市场。中国国内的人民币存款达到了将近 4 万亿美元的规模, 显而易见, 中国对资本账户的开放最终将会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2.现代风险管理模型与工具的使用强化了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影响国际银行贷款的波动性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代风险管理模型的使用( 如 VAR, Value at Risk) 。银行采用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型来决定在内部率方法中所需的资本水平, 正如巴塞尔协议中指出的那样, 将严重地增加银行在贷款中的顺周期倾向, 形成追涨杀跌的局面。关于流动的顺周期性的另外一个引人担忧之处是, 首先由银行开发出来的 VAR 模型正在广泛地被基金经理和养老基金所采用, 导致同样的羊群效应以及在他们投资当中的顺周期性。因此羊群效应并不限于一类投资主体, 它会在许多投资者中蔓延。
3.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家稳定的资本流入来源, 但也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和波动性。我国在 1980 年以前几乎没有外商直接投资, 200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 724.06 亿美元, 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外商直接投资可以说是中国最大规模流入的资本来源。最近几年,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大规模, 然而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下降,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 已低于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 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持续流入, 使得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巨增。到 2005 年底, 我国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50 多万家, 实际使用外资存量超过 2700 亿美元。一旦其利润大量汇出时, 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资本形成, 从而导致对经济增长的冲
增强我国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金融体系还不够成熟, 金融势力还不够强大。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 增强国家金融安全。
1.对短期资本流动加强监管, 防范境外短期资本大量随意的进出国境, 以免冲击境内经济和金融的平稳运行。在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过程中, 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保持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适当限制。在限制短期资本流动的各项措施中, 对短期资本流动征税可以作为首选, 政府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资本流动的情况实行不同的税率, 灵活地调节短期资本流动。
2.保持足够的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的供求。对东南亚国家没有成功抵御机构投机者的冲击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 就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保持其外汇市场的稳定, 从而造成金融市场的崩溃。目前, 我国外汇储备超过 1 万亿美元, 从传统的考虑支付债务和商品进口角度来看, 我国外汇储备过多。但从金融安全角度来看,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是我国金融安全的保证, 也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基础。#p#分页标题#e#
3.深化商业银行改革, 建立稳健的银行体系。银行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投融资渠道, 外资的流入和流出多经过银行渠道。2006 年 12 月 11日, 入世 5 年保护期结束, 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业的加速渗透, 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集聚的流动性风险较大, 这一方面要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 另一方面要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使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
4.谨慎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种市场。同时, 完善法律法规环境, 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和其他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创造有力的市场环境; 大力促进金融创新, 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 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和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