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分析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如1990年的日本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论文1992年的英国金融危机;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7年的泰国金融危机; 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9年1月的巴西金融危机; 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等。对于这些危机爆发的原因,有的学者从国内因素出发认为危机的爆发是由于一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恶化,也有的学者把危机的爆发归咎于与一国经济基本面无关的外部因素,如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投机者预期的不稳定等等。
关键词:金融风险 应对措施 宏观经济
引言
虽然我国依靠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避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但我们不可能持久地依靠严格的资本管制来隔绝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相反,我们应该对我国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患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以市场为基础的各种技术和国际间的有效协作来防范和化解危机。尤其是在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资本账户的开放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一种必然趋势、我国银行体系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和整个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背景下,这种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一、中国经济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经济大尺度国家,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种国情与特征,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初始阶段爆发全国性全面危机的可能,这一点与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是完全不同的特征。然而中国在许多经济领域中都累积了大量的危机因素,而这些经济领域中都存在有一个或几个首先成为危机爆发引爆点的可能。
(一)国企产权改革及衍生问题国企改革看似与金融危机相距较远,但实际上政府颁布的每项政策都会在金融系统内传递政策效应。由于国企产权改革产生诸多问题和系列衍生问题(国企改革造成的大量失业问题、各种企业债务的逃废、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蔓延,老职工的社保欠账问题、国有企业产权被贱卖,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等)已经到了积重难返而又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有迹象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国企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将出现数量增多力度加大的趋势,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政策,再通过系统内的链条传导,引发金融系统的债务危机,这是金融危机诱发的一个高风险领域。
(二)脆弱的金融体系
1•银行部门的脆弱性分析主要表现在: (1)不良资产比率过高;(2)资本充足率过低; (3)盈利水平下降;(4)资产流动性风险较大; (5)政府隐性担保造成银行损失。虽然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己成为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主要诱因,但本人认为由于此问题关注度高,政府重视程度也高,所以不会是初期危机问题的爆发点,社会性银行挤兑等问题不会在初期出现,但极可能会是后移的危机所在点。#p#分页标题#e#
2•股票市场脆弱性分析主要表现在: (1)股票市场存在股权分置的内在缺陷。由此引发了的“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产权关系不清”、“流通股极度缺乏投资价值”和“大股东利用股权分置结构性圈钱”的问题。(2)我国股市存在过度投机现象,股市换手率过高。(3)我国股票市场体系层次和投资者结构较为单一。(4)股票市场的监管较为薄弱。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几乎都与政府政策有关,成为明显的“政策市”。
3•金融分化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金融体系过于单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种类和数量有限,金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是一种注重数量和速度的外延式金融增长模式。从融资结构看,金融资产结构畸形。企业融资大部分是银行贷款,股权融资比例很小,而企业债券融资几乎为零;从金融机构来看,我国银行处于垄断地位,中小金融机构偏少;就金融市场来看,货币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资本市场成为股市的代名词,票据和债券市场严重偏小。这种金融结构不利于将金融风险分散化,而是将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和股票市场上,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三)保险业系统风险问题没有得到市场的考验,完全是靠垄断地位获得的资本扩张现实,但资产质量、运作机制都潜存众多的问题,现在保险行业与2001年前的股票市场非常相似。处于低层次跑马圈地高速扩张中的保险行业,虽然还不会是中国金融危机的触发点,但保险行业自身存在的风险问题,可能会在金融危机中因为如上的缺陷而导致出现更坏的危机链条传导作用。
(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积聚了大量泡沫近年来,我国在出台一系列鼓励住宅消费拉动内需的利好政策刺激下,特别是98年取消机关、企事业单位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住房消费观念,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房价也呈快速上升态势。由于作为房地产业主要生产要素的土地资源的稀缺,供给弹性低,这些成为房地产业容易产生泡沫的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国房地产业投资增长过快、商品房空置率提高、房地产市场制度不健全以及存在大量投机炒作行为直接导致房地产过热并积聚了大量泡沫,如果未来的政策出现失误,那么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将很可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风险策源地。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确实存在着一些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患,虽然它们目前还没有累积到引发金融危机的程度,但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其不断积聚必然导致危机的爆发。尤其是国有企业低下的效益以及很大程度上由此引发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最有可能成为我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
二、相关政策建议
(一)预防性的措施要预防货币危机,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根本的保障,使市场充分认识到经济基础的良好状况以及政府捍卫固定汇率制的决心同样是至关重要的。#p#分页标题#e#
1•避免基础性的经济失衡政府在决定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同时,必须实行相配合的其它政策措施,保障不同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政府必须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对国内信贷严格控制,避免政府的财政预算的长期赤字积累和赤字的货币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十分重要,政府应避免巨额游资对本国经济的不利冲击以及对货币危机推波助澜的不利影响。加强银行体系的建设是预防货币危机的有力保障。应该建立起完善的银行体系的风险预防机制:建立健全银行保险制度;加强金融监管,对银行的自有资本和所持有资产的风险程度给予严格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中央银行应作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在银行危机发生时应提供充分有力的支持。
2•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大部分情况下,钉住汇率制度是危机产生和加剧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钉住制,让货币自由浮动。自由浮动制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经挤管理,但是货币自由浮动会经常产生实际汇率持续和大幅的偏差,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一国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应由该国实际情况来决定,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些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国内宏观经挤情况;当前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资本项目自由化的程度;与参考货币所在区域经常项目关联的程度等等(Alex-andre Lamfalussy, 1999)。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汇率能够对大规模、不可预测的资本流动有所反应,并且在货币政策取向与实现国内平衡发生冲突时,能减轻货币政策的压力;二是汇率调整与“基本面”的变化相一致;三是汇率能像锚一样稳定市场预期。
3•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防范金融危机很难,难就难在不易预测。实际上, 1997—I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甚至更近的阿根廷危机(2001年)、土耳其(2001 -2002)危机以及巴西(2002)危机都没有真正被预测到。如果不能及时防范或有效控制金融危机,它将会很快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并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害。金融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当局通常最多只能有48个小时来决定怎样采取措施。这就是所谓“48小时法则”。因此,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对防范危机的发生以及控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对于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潜在因素,如通货膨胀、汇率、银行体系风险、债务风险都应当纳人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对问题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快速预警纠偏机制,完善与风险处置相关的配套政策,为及时处置风险创造条件;建立反应灵敏、反馈及时、渠道畅通的预警信息系统,完善财务报表上报制度和数据采集系统等等。#p#分页标题#e#
(二)应急性的措施货币危机一旦发生,政府必须迅速地做出反应,采取措施防止危机的加剧和失去控制。适时有效的政策将有利于缓解以至平息货币危机。
1•公开市场操作当货币危机发生时,政府为维持固定汇率制,通常采取的措施是直接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抛售外币,购买本币。但实行冲销政策会加剧外汇储备的损失和本币可能贬值的幅度。由于危机发生时货币需求会发生下降,通过扩张国内信贷弥补外汇储备的损失以维持货币供给水平不变的措施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然而,在危机过后扩张国内信贷以避免产出水平的下降可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2•提高利率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国内信贷、提高利率,以维持利率平价条件。利率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投机成本,减少投机者的获利机会,甚至可能吸引资本流入,另一方面,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显示政府捍卫固定汇率制的决心,具有一定的信号效应,坚定市场参与者对政府的信心。因此,紧缩货币政策是平息货币危机的必要措施。
3•对外借债面临货币危机的国家政府如果外汇储备不足,可以通过借贷的方式获取储备,用以维持固定汇率制。政府的借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向国内的私人商业银行进行借贷,将商业银行的外汇储备纳为政府的二级储备;也可以通过发行以外币计价的债券的方式从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还可以向其它国家的中央银行寻求短期信贷;最后,还可以向IMF等国际组织申请紧急贷款和缓助项目。
4•资本管制资本管制是防治危机问题的一种政策工具。资本管制可以直接限制投机交易的数量,减弱投机攻击的力度。资本管制可以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直接管制包括直接禁止特定类别的资本的跨境流动、审批制度、数量限制等。间接管制包括实行二元(或多元)汇率制、对跨境流动的资本征收直接税(如托宾税)、间接税(如无偿准备金制, URR)、对居民和非居民实行差别待遇、限制金融机构持有的净外债头寸、对资本项目交易的广泛的报告要求、企业对外借款的最低信用等级要求等。但长期实行资本管制会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扭曲,降低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在货币危机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实行暂时性的资本管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缓货币危机。但即使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资本流动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管制进行规避。对管制的规避活动会导致资本管制在短期内有效,但在长期内效果会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