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金融危机论文:国有企业的金融危机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7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6130721251523
  • 日期:2011-06-1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国有企业的金融危机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金融危机论文但在财政约束机制上并未得到改善,在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对国有银行资金的支持依然如故,使国有银行的自有资本受到严重侵蚀,引发了银行金融风险,如何避免金融风险成为我们应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国有专业银行 系统金融风险#p#分页标题#e# 控制

 

一、中国目前面临最大的金融风险

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中,有一对始终难以处理和协调的矛盾,这就是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一般情况下,效率目标与风险规避目标是相互排斥的,因为提高效率的目标首先要求货币监管部门放松管制,其内容包括行业壁垒降低、业务范围放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开放速度加快等,由于监管措施的放松管制,就容易产生金融混乱并导致风险。但是,在中国,最大的金融风险不是由于追求效率目标的放松管制造成的#p#分页标题#e#,也不是微观金融主体在无序竞争中产生的个别金融风险,而是旧体制下形成的意识形态、行为惯性和勉强对国有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所造成的系统金融风险。这种系统风险主要存在于人数、分支机构最多和业务量最大的几家国有专业银行身上。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尽管已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其改革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而言,其经营机制特别是在财政约束机制方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和政府的双重依赖行为依然如故。国有专业银行在“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和政策影响下,至今没有解脱资金供应义务,大量不良债权使国有专业银行的自有资本遭到严重侵蚀,并形成长期、潜在的系统风险威胁。现在,我们实际是靠政权威信、政府信誉使国有专业银行具有较强的资金吸纳能力,是大量的存款特别是居民储蓄在支撑的专业银行系统的业务运营。在其自有资本已被国有企业不良债权大量侵蚀的情况下,专业银行系统风险及其经济社会后果是难以想象的。#p#分页标题#e#

二、系统金融风险的形成过程

在中国传统计划体制下,货币资源的集中和分配是财政主导型,银行只处于配角地位。在对货币资金分配中,银行在大多时间内只负担超定额流动资金部分,属于投资部分的固定资金供应和经常性、稳定占用的所谓定额流动资金则由财政供应。银行给企业提供资金比例较小这一现实说明,传统体制下企业所形成的投资风险实际是一种国家风险、财政风险,而不可能形成银行风险。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尽管还在同政府、财政保持一定的关系,但它们同银行特别是国有专业银行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而且#p#分页标题#e#,这种更加密切的往来关系是在客观经济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首先,在全社会资金分配中,银行成为主要角色,财政已退居次要地位。许多在改革前即已存在的国有企业,其负债比率(主要是对国家银行负债)业已达到80%以上,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建的国有企业,其自筹配套资金按要求要达到总投资的30%,其余资金由各家银行用贷款方式解决。但实际上#p#分页标题#e#,真正在建立之初就筹足30%自有资金的国有企业为数极少,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计划体制下的“钓鱼行为”,即用项目来套取国家银行的信贷资金。如果说,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父爱”和资金支撑自身发展的,那么,在改革近20年后的今天,大多数国有企业则是靠国有银行的资金“供血机制”来维持的。

其次,在传统计划体制下,社会商品流通是以普遍计划指令下的统购包销制度来代替市场的,各部门、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产品供求衔接关系#p#分页标题#e#,这和国有企业已被推向市场的现实状况正好相反。既然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可能成为失败者,它们生产的商品有可能无法实现为货币,那么显然,大量依赖银行贷款的企业所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银行的贷款就无法按时收回,银行、企业与市场之间已形成了一种高度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

第三,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并不存在国有企业倒闭的问题。但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所谓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倒闭”等已成了各类媒体上出现频率较高的用语。而且,许多业已倒闭和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又身背巨额的国有银行债务,#p#分页标题#e#因此就有可能对体现为不良债权的国有资金造成巨大损失。

上述三个背景条件的巨大变化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国经济转型期国有企业行为与系统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初创和成长阶段,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形成一种合力,用种种办法尽可能多地争取国有银行的货币资金。按照正常的货币供应过程,中央银行将规模切块给各专业银行及其他机构,专业银行和其他具有分配职能的金融机构再根据资金及客户的效益和额度要求等情况将货币资金分配出去。国家银行理应按照市场经济下银行厂商的一般经营理念和规则,根据有关商业银行法规去自主决定贷款给谁及贷款多少,并通过这种正常的经营活动追求自身利益。但在中国的货币供应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给国有专业银行施加种种压力,迫使其供应信贷资金,#p#分页标题#e#国有专业银行的既定贷款额度被强制突破,最后又只得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使得全社会的货币供应过多地增加。

从中国近20年改革的进展情况看,国有企业改革是收效最差的一个领域,而国有企业曾经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和支柱,决策层中认定的“保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观念,使得银行不可能狠下心来对一切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切断货币资金供应。相反,出于对国有企业的偏爱及国有企业牵涉大量城市就业人口等种种考虑,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即使不合乎贷款条件但也能享受到这种种“倾斜政策”的照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有银行的贷款业务行为也出现了相应的扭曲,#p#分页标题#e#这就是对于基层机构的信贷业务人员来说,将贷款放给国有企业与放给非国有企业相比,是一种最为安全的业务行为,即使这笔贷款将来成为呆账、烂账,他们也不会受到严肃的追究。一个国有产权及基层信贷人员的这种政治风险规避行为,实际也为系统金融风险的形成埋定了一种内部基础。

三、形成系统金融风险的原因、后果及控制对策

在中国传统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全部由国家投资,利润也全部上缴财政,铁饭碗式的用工制度和企业再投资不足等因素,使全国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都面临设备陈旧、冗员过多等问题。改革近20年来#p#分页标题#e#,非国有企业大量涌现,它们不仅机制先进,而且没有历史包袱,这自然会使许多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当这些企业有破产之虞,国家也不得不从各方面考虑,给它们以种种优惠政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国有企业改革背后牵涉的最主要问题是就业问题,政府对国有企业给予各种政策优惠时,社会安定方面的考虑是一个基本出发点。

当然,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相当重要。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他们在“保持国有经济主导地位”观念的影响下,对国有企业也倾注了深切的关注和情感。对于非国有企业#p#分页标题#e#,他们总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异化物。之所以出现国有企业不良经济行为导致金融风险这种现状,就是因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偏爱已派生出歧视性贷款政策,使国有企业在紧缺性货币资金分配环节已比非国有企业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据统计,截至2001年年底,在国家四大专业银行中,最具代表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仅投入全国大中型国企的贷款就占其贷款总额达70%以上,如果加上某些小型国有企业的贷款,这个比例就会更高。在争取短缺性货币资金方面国有企业具有天然的体制优势,但从全国多数国有企业的情况看,它们在占用和运用这些货币资金时却暴露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据对全国与工商银行有稳定信贷关系的近九万家工业企业的调查#p#分页标题#e#:最近几年,国有企业36556,亏损面为36·5%,资产负债率71·4%,户均盈利1·4万元,三资企业1400,亏损面为27·4%,资产负债率60·#p#分页标题#e#2%,户均盈利243万元,股份制企业460,亏损面14·6%,资产负债率54·1%,户均盈利4565万元,经济效益排序依次为: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情况最差。令人不解的是,决策层对这种极端危险倾向不但没有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制止,而且还有一些助长国有企业“恃宠而骄”错误倾向的误导性政策继续出台。规定国有企业在连续三年无力偿还国有银行利息时可享受停息待遇等#p#分页标题#e#,这种过度的优惠已导致不少国有企业出现能付得起息,也通过做假账而不向银行付息的苗头。

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在产权性质上是一样的,为什么许多人只重视国有企业物质资产的流失却忽视了国有银行信贷资产的保全呢?在他们的心目中,银行有的是钱,即使国有企业用破产废债的方式赖掉一部分也无关大碍,因此才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已出现的严重危及国家银行安全运营的系统风险抱着“问题不大”或“等等看”的态度。实际上,我们知道,在中国与国有工业企业发生业务最多的是工商银行,据这个银行对近90000户开户企业的统计,国有企业贷款逾期呆滞率已达#p#分页标题#e#21%,欠息率则达6·4%1995年底,工商银行总行资产总额为310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863亿元,中长期贷款2848亿元,贷款总额的71%投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以上数据粗略计算,仅工商银行系统信贷资产中的呆滞资产就已达2000多亿元。其他三家专业银行#p#分页标题#e#,姑且假设它们的资产质量比工商银行要好得多,比方说各自只有几百亿的呆滞资产,四大专业银行累加也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天文数字。按照《巴塞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比率不应低于4%,而补充资本总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总额,这样,总资本比率应达到8%或接近8%。这一资本标准规定成为各国银行业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重要尺度之一。按照惯例,商业银行每年发生的贷款资产损失要对其补充资本中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项目进行冲减,若实际贷款资产损失大于贷款损失准备金,就不得不冲减核心资本。从中国情况看,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每家的核心资本只有几百亿元#p#分页标题#e#,按照上述银行会计作法,在近年来全国如此严重的国有企业负债趋向中,显然,将会出现一种非常不美妙的结果。也许,我们的国有银行只能采取将国企废债造成的信贷资产净损失记入利润分配中借方以求下一年度用盈利来弥补的办法了。但这样做,只是用会计手段将系统金融风险遮挡起来而已,长此以往,就会累积起巨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危机。

应当承认,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是以国家政权和整体经济实力做后盾的。我们国家政权的威信很高,经济运行中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在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p#分页标题#e#,正是这些给了全国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并相应表现为对国有银行的信赖和支持。但是,对国有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控制。

1·通过扶持直接融资活动,建立规范有序的直接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加速资本市场发展来逐渐隔断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的资金依赖。在资源分配环节就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以此分散银行风险,同时,直接融资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负债比例,还能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避免新增不良债权和债务。

2#p#分页标题#e#·要开拓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优化国有企业资产存量,增强企业偿债能力。我国现有国有资产约2万亿元,而利用率只有70%左右,有一大批由银行长期贷款形成的实物资产无法有效流动,因此应当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开拓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企业产权交易,使其由实物形态转变为价值形态,为企业偿还银行贷款开辟新的途径。在优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改革的同时,国有企业银行也必须相应地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以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3·建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预警系统。从贷前调查入手#p#分页标题#e#,通过确立科学的贷前调查分析的指标,全面分析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可偿还性等指标,提出科学的贷前预报;贷后要建立跟踪检查系统,形成信贷资金网络风险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起到预警、报警作用。同时健全贷款放、收一条龙责任制,实行全过程的严格管理,逐步将过去追求规模、铺新摊子,以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改变为注重效益,讲求效率,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从而使信贷资产达到高效低险。

#p#分页标题#e#4·根据企业信用等级选择贷款客户,抓住优良客户,压缩中间客户,清理不良客户。企业信用等级是对客户质量的综合衡量,是决定贷款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主要因素。信用等级高低,是贷款风险大小、效益好坏的基本标志。在信贷管理上,首先要抓住那些信用等级高的企业(AA级以上企业),把他们作为贷款重点投放对象;对信用等级低的客户(BB级以下企业)因贷款风险较高#p#分页标题#e#,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清理;对中间客户(A级、BBB级企业),目前贷款风险可能不大,但这些企业经营状况一般,潜在风险较大,对其贷款应以临时性为主,并逐步压缩。这样,三管齐下,逐步提高银行贷款客户的质量,保障新增贷款质量、稳步提高存量贷款的质量,使银行信贷资产运营步入良性循环。

#p#分页标题#e#我们相信,经过上述措施的调节,由国有企业不良经济行为造成的系统金融风险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钱荣·国际金融专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陶世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p#分页标题#e#[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4] 周升业·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